創新
大企業創新必須有的三種關鍵人物類型:讓台灣政府示範給你看!
蘇貞昌院長、經濟部長沈榮津,以及政委唐鳳是推動口罩實名制的三位功臣,企業在邁向數位轉型時,如能找到這三種類型的關鍵人物,將大大有助於創新活動推展。
面臨數位轉型為何總失敗?過來人點出另一種思維,創造轉型動機
用「不變革就等死」作訴求的激進數位轉型往往都以失敗收場,不妨試著從極具潛力小單位開始推動,以實際成果吸引其他部門主動效仿,增加轉型的成功機會。
在P&G市值暴跌750億後,繼任CEO做了什麼力挽狂瀾、讓營收大漲400億?
寶僑(P&G)曾經深陷市值蒸發上百億美元及併購案的愁雲慘霧中,依靠對「消費者感受的重視」及「員工創意發想的激盪」,成功擺脫困境,營收大成長。
沒做錯不代表一定成功!跟著Netflix學彎道超車,3階段打好企業地基
曾經的手機霸主Nokia,不敵蘋果在 2007 年推出智慧型手機 iPhone 後的時代趨勢和市場需求轉變,手機業務於 2011 年由科技大廠微軟收購。 Nokia 前 CEO 約瑪.奧利拉,下台前感慨地說,「我們並沒有做錯什麼,但是我們失敗了。」
與科技巨頭蘋果、Google合作,為創新製造力找「出海口」
新鴻海帝國的核心能力之一,就是它的客戶。郭台銘所提出的「出海口」概念,為集團內代工製造力尋找出口,和科技巨人如亞馬遜、蘋果、微軟、Google等合作,是推動鴻海持續創新的動力。
旅美有感,美國的創新包容帶動矽谷30年科技變遷
矽谷很幸運,產業一代一代變遷延續,其他州就沒有那麼幸運,我見到North Carolina紡織業、家具業已經凋零,鐵鏽帶的重工業與汽車業,正在掙扎,或許他們的寄望是在川普的「美國製造」政策,或許正在上路的「全球化3....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