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行為
電商寶座還能坐多久?專家預測25年後「實體店」將再獨領風騷,因為這個原因!
電商看似越來越流行,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消費行為仍發生在現實世界,這無數網購無法掌握的「離線購物資料」,將成為實體零售反攻的轉捩點。
台灣民族性導致的商業障礙
台灣人對於價格的敏感度、對於時間成本的漠視和對於資安的無感,造就了一個非常特殊且低利潤的商業環境。這些特性只會造就更糟糕的商業環境,更極端的例子就是中國。台灣就像是個輕微版的中國。
研究:有品牌的可樂真的比較好喝!背後是大腦在搞鬼
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人們覺得喝有品牌的可樂,所獲得的滿足感更大,而且成像顯示,在喝有品牌的可樂時,他們腦部的背外側前額葉皮質層更活絡。品牌讓人們說自己更喜歡某些東西,也讓大腦更享受這些東西。
《用大腦行為科學玩行銷》操控潛意識,讓顧客不自覺買單,賣什麼都暢銷!
日本的腦科學與事業發展專家萩原一平在他的新著作《用大腦行為科學玩行銷》,用深入淺出的文字以及實際案例,說明大腦運作與消費者行為的關係,只要掌握操作顧客記憶與情緒的訣竅,就能創造更好的行銷成果。
大品牌的危機!你幾乎沒聽過的品牌,怎麼就竄進市佔率前10名?
這幾年來台灣的品牌經營市場,由於消費者接收訊息的方式,以及消費者對於產品選擇的考慮因素都有了極大的變化,造就品牌經營市場發生了兩股不可忽視的衝擊性力道。
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珠寶品牌!PANDORA如何在6年內闖出10億元營收?
自丹麥起家的PANDORA,品牌精神是「unforgettable moments」,意即藉由每顆串飾,把消費者心中最重要的時刻留下,時時配戴在身上,銘記在心。也因此,當PANDORA一出現在市場,立刻引起討論旋風與購買熱潮。
社群時代,行銷策略要跟著改變!公司要這樣做,才能讓消費者甘心掏錢
還記得上次和親友聚餐時,地點是怎麼決定的嗎?是你或朋友因為Facebook上其他人的美食打卡,或是哪個餐廳的Facebook促銷訊息,而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