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家闆娘臨危接班、躍進化工界!她如何逆轉危機、穩坐防水塗料市占第一?
舞蹈家闆娘臨危接班、躍進化工界!她如何逆轉危機、穩坐防水塗料市占第一?

如果與你攜手創業的伴侶,壯年早逝,有國外大廠想要收購你的企業,同業虎視眈眈、說你經營不了公司,你會選擇繼續經營下去,還是乾脆賣掉?

「我跟同仁說,我要擦亮招牌,不是守成、不是等兒子接班,沒有這回事。」這是台灣最大水性防水塗料廠、恆崇企業董事長張繼華的答案。

張繼華與丈夫林建宏,在1989年創立恆崇,由丈夫負責業務、張繼華把關財務,當時台灣油性塗料當道,兩人則看準在歐美流行的無毒無味水性防水材,會是下個市場趨勢。

當時台灣油性塗料當道,張繼華坦言,打這片江山非常辛苦,「要研發、要建立新工法、還要客戶能夠接納跟認同新觀念。」每個業務除了要能賣產品,更要能挽起袖子、在工地刷上防水材,為客戶示範正確工法。靠著一步一腳印培養客戶,恆崇外包裝「金絲猴」標誌,刷遍大街小巷,2014年坐上國內市占龍頭;然而隔年,林建宏確診膽管癌,僅僅5個月便撒手人寰。

恆崇企業廠區。

「我不想在這種情況下接班。可是那時候我也想,這是我先生的心血,也是我的心血,絕對不可能放棄。」她向同仁信心喊話,即便在公司最動盪的時候,也沒有半個人離職。

外界傳言,舞者出身的董娘無法管理公司。但張繼華分析,公司體質非常好,「手上有現金、沒借過半毛錢,產能、產線都很完善。」她不畏流言,在多由男性主導的化工界闢出自己的路,把金絲猴刷上總統府、桃園國際棒球場、博愛特區豪宅,穩固數百家建材商、五金行客戶,在原本市占5成的水性防水材最大宗項目彈性水泥中,再拿下6成市場,2015年營收5億、2019年後躍升到6億。張繼華如何做到讓恆崇不被同業超車、還能再創營收動能?

勤跑實驗室「上課」,把學到的知識傳給客人

看似一抹就能完成的防水工程,其實藏有很多學問。林建宏還在世時,業務遇到產品問題,多半會詢問他;張繼華接手後,為了更全方位了解產品,積極向實驗室請教問題。

以建築外牆為例,可淺略分成石材或磁磚牆壁,表面光滑或粗糙,「光滑表面不容易附著,需要接著力很強的底漆,接著力不強,就不適合用在磁磚面。」光要防水,要滿足不同需求就有上百項商品,「再好的防水材,用不對也沒有效果。」

她將心比心,希望把這些道理變得更淺顯易懂,讓業務、客戶都能理解,甚至能辨別品質。譬如有些產品會添加黏著劑來增加黏著性,這卻會降低耐浸水能力,業務必須理解原理,針對不同施工場域,提供更合適的建議。

這背後,倚靠的是實驗室與業務團隊緊密連結。不論客戶反映什麼問題、市場上有新產品,實驗室就會立刻採購,檢測競品的特性,回過頭來檢視自家產品優劣,還把結果寫成「教戰手冊」,在每月會議上,向業務進行「個案探討」,才能更精準回應客戶的痛點。

現在,就連客戶使用別人產品、防水工程失敗,恆崇都可以幫忙解決。比起販售產品,恆崇的定位更像是專業顧問。就有十大建設公司防水工程的客戶,指定要恆崇的業務員陪同列席防水諮詢說明會。

產品放半年確保無虞,經得起考驗才能上架

深耕客戶的好處,也可以帶動新品開發。客人會向業務反映,金絲猴目前短少哪些產品、希望涵蓋哪些應用。恆崇也提供客製化調色服務,像墾丁夏都沙灘酒店,特殊的亮橘色牆面防水漆、總統府外牆塗料,皆是出自金絲猴之手。

恆崇也會觀察建築趨勢,例如,北部很多新建案採用玻璃帷幕,不需要使用防水材,「那我成長量能不就萎縮了?不行,要開闢新路。」張繼華帶領團隊,從建築結構思考,外牆、屋頂、浴室、地下室都有相應的產品了,只差地板;地板又分倉儲、運動、商用,對應耐磨、耐汙、耐水、拋光美觀等不同需求,延伸出一系列地坪產品,目前已占整體營收10%。

在開發新品上,些微差距,消費者體驗就會完全不同。「在實驗室有冷氣吹、跟日正當中在工地做,需求完全不一樣。」大太陽下,防水材塗上去要能快乾、節省師傅工時,但是沒被使用的塗料,又不能太快揮發,恆崇讓客戶在工地現場試料,修正後的產品還得放上半年,確保PH值、黏度各項指標沒有變化才上架,「沒有損耗、不良率,每個地方只要控制好,賺的就是獲利。」

回應不同通路需求,對消費者要講好懂的話

張繼華也改變對通路客戶的經營方式。由於恆崇以工程客戶起家,後期才切入五金行、建材商等通路市場,在產品販售上,最初只是把大包裝改小包裝,卻讓問題浮現:建設公司在通路上能看見原產品價格,會跟工程客戶喊價;通路消費者也會不小心買到「太專業」的產品,而不知道如何使用。

她決心把產品分流,從生產、編號、外包裝等,全部重新建立系統,光是討論哪些產品要留在通路,就耗時半年,「我親自到工廠,告訴一線人員,解釋為什麼一定要做,講完還要再跟主管講。」不同於工程客戶講究專業工法,一般消費者期待快速上手,在外包裝上,恆崇就加註說明,在官網上,每項產品也仔細列出施工方法跟注意事項。這過程,她更是反覆交涉。

「我會問客服人員,他們只管接單、不懂工法,如果他們看不懂,表示不夠淺顯易懂,就得修改。」張繼華自嘲「龜毛」,但憑著換位思考,逐步累積消費者對「金絲猴」的認識,提升通路營收占比從5成至6成。

「從副手到領軍,真的不一樣。」從後台走向前台,張繼華發揮說上台就上台的勇氣,帶領恆崇邁向下個標竿。

張繼華 小檔案

文化大學舞蹈系畢業,曾任蘭陽舞蹈團指導老師、恆崇企業協理,現為恆崇企業董事長。

延伸閱讀:
1. 為報恩接任 CEO,業績從停滯到翻倍!展碁林佳璋:我在公司只做 2 種事
2. 曾燒 40 億蓋離岸風電!上緯蔡朝陽:決心要做,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困難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

責任編輯:林佳葦、蕭閔云

關鍵字: #企業接班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