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數位轉型提早發功,疫情下電商成長178%!量販巨擘如何拚「快商務」佈局?
家樂福數位轉型提早發功,疫情下電商成長178%!量販巨擘如何拚「快商務」佈局?

疫情對家樂福來說,是一場提早到來的「驗收考試」,自2018年推動的5年數位轉型計畫,必須在第3年就發揮功效,拯救實體賣場的銷售寒冬。先從最終的成績開始說起,疫情期間家樂福超市業績成長50%、電商則成長178%,也讓家樂福宣告今年將正式跨入全通路(Omni-Channel)的時代。

家樂福行銷暨電子商務與數位資訊總監林文子在接受《數位時代》訪問時,提到這張成績單帶來的效益:「最大的改變,就是跟顧客的距離吧。」簡單的一句話,卻是家樂福投入數位轉型、震撼併購頂好Wellcome、Jasons Market Place超市,再遇上衝擊全球零售業的新冠疫情後,最真實的心得。

家樂福行銷暨電子商務與數位資訊總監林文子.jpg
家樂福行銷暨電子商務與數位資訊總監林文子表示,今年集團跨入全通路,現在多了220多家頂好與jasons超市,最大的不同是——跟顧客的連結性更近。
圖/ 家樂福

家樂福併購超市效益浮現,疫情下業績成長逾50%

「在疫情期間,更加證明家樂福拓展超市策略是對的。」林文子堅定地說。去年6月家樂福砸下新台幣32億元併購台灣惠康百貨公司旗下的224間超市分店,包含199間頂好、25家Jasons,一舉擴大版圖,讓家樂福全台店數突破350間大關。

在併購頂好前,家樂福實體門市已擁有量販、超市兩種店型,量販空間達1000~5000坪、品項數約3萬支;超市空間達100~300坪、品項數近1萬支,其中超市為24小時營業。截至8月5日止,家樂福量販共66間、家樂福超市共244間。

併購案的成果也反映在業績上,家樂福70%的業績來自量販,約25%為超市,在疫情嚴峻的5、6月,超市業績成長逾50%,其中改裝的頂好門市增長50~60%,成長動能比原有的家樂福超市來得強。

擴張接觸顧客的實體門市還不夠,疫情間家樂福的數位通路更是大爆發,在合作的UberEats、foodpanda外送平台,以及家樂福自有電商推波助瀾下,整體成長178%。

5年數位轉型提早驗收、擁抱在地新創合作

數位通路並不只是把商品放到線上賣,相關的數位化基礎設施與物流投資也必須到位。

從軟體面,自2018年起換系統,包括電商換Salesforce系統,也和Google合作採用Google Cloud Platform(GCP)平台,從地端伺服器轉到雲端,加快推動數位轉型;其次是耗時2年建置的物流倉儲,2019年在桃園楊梅建立兩萬坪的中央倉儲,並於今年6月中正式啟動,可支援北中南的線下門市配送,也涵蓋電商訂單配送。

「若2年前沒有這些佈局,就不會有現在的成長,」林文子表示,家樂福總部在2018年實施全球5年數位轉型計畫,當時新上任的總裁亞歷山大・邦帕德(Alexandre Bompard),將數位化、線上購物、食物轉型視為重要方針。

林文子認為,所有的數位轉型都需要投資、時間與資源,甚至腳步還要跑得快,即時應變像是疫情下的需求。她笑說,若楊梅大倉可以在4月底準備好,或許電商的業績可以衝更高,但在6月中啟用,仍可支援中元節旺季的運能,對電商也是一大助益。

而翻開家樂福的技術服務商,清一色都是國際知名的企業,其中卻也包含台灣AI新創Appier(沛星互動科技)。

雖然Appier已前往日本上市,但相較於量販巨擘或其他巨頭服務商來說,還是相對年輕,家樂福與其合作不怕有風險嗎?

林文子給出的答案是:「家樂福希望自己很年輕,而我的團隊也很新,成立不過2、3年而已,」她常對人數僅20多位的電商團隊說,「去嘗試、去犯錯,整個集團裡只有這個團隊能夠不斷忍受失敗。」而且在數位化上,法國總部給各國很大的空間,因此有機會跟新創公司合作。

她也分享一個許多零售業者遇到的困境。最早切入電商時,家樂福十分擔心會搶到線下的顧客,因此線上購物幾乎不打任何廣告,但後來發現他們的擔憂是多餘的。家樂福電商有很大的特點是新客特別多,2018~2019年電商新客占7成、舊客約3成,今年6月份跟去年同期相比,疫情下新客成長7倍、新客業績占4成以上。換言之,電商沒有吃掉線下,反而找到更多的新客。

【新聞照片二】人工智慧科技公司 Appier 於日本掛牌上市,以 AI 及 SaaS 為核心,App
家樂福與新創Appier合作數位行銷,帶動了新客轉換率。
圖/ Appier

Appier資深業務總監許雲皓也表示,害怕線上吃掉線下業績的確是許多客戶的擔憂,「做線上要給消費者不同於線下的活動、拆開瞄準的客群,或是線上做爆品、線下主打產品多元性等等,要有不同的作法。」而家樂福與Appier的合作瞄準精準行銷,希望能最大化註冊率與轉換。

林文子也特別強調,跟新創合作的KPI就是「帶人、帶錢」,客觀地用來客數、業績數字作為證明。言下之意就是,家樂福願意敞開大門與新創合作,但相對的KPI就是續約最重要的指標。

不過,一路走來,家樂福的數位化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像是2019年家樂福推出錢包App,希望提升會員黏著度,現在App進化3.0版本,累積100多萬顧客使用,非現金支付已達15~20%,足以使台灣家樂福成為全球各地家樂福的典範。

但家樂福曾面臨過廣大負評,「很多UI(使用介面)、UX(使用者經驗)不方便、程序太複雜,引發顧客的抱怨,」林子文解釋,家樂福畢竟不是純電商,只要App一個地方改變,都會連動到超市、量販的ERP系統,後來她轉念思考,「不要讓內部體制的複雜,影響到顧客的使用。」現在他們仍不斷朝這個目標邁進。

加速快商務佈局,家樂福自建外送服務「小時達」

除了電商服務之外,家樂福在數位通路上還積極跨往「快商務(Quick-Commerce)」的領域,隨著「快速送達」成為民眾在疫情下的基本需求,從電子商務(ecommerce)進展到快商務已是可見的趨勢。

家樂福不只跟2大外送平台合作,也發展自己的當日配送服務,最快1小時送達的「小時達」。家樂福最早是跟生鮮熟食外送平台誠實蜜蜂(Honestbee)合作,但後者於2019年停止在台灣的營運,林文子仍認為外送已是不可獲缺的服務,於是找上UberEats合作,成為家樂福全球第一個跟UberEats合作的地區。

shutterstock_1120000325_uber eats.jpg
台灣家樂福是全球第一個跟外送平台UberEats合作的食品零售業。
圖/ JPstock via shutterstock

雙方從2019年底開始,先從家樂福1~2家店開始測試系統與平台,花了1~2個月建置,恰巧2020年碰上了疫情爆發,帶動生鮮雜貨外送市場興起,加速了合作的步調,家樂福原先預計1個月上架10家門市,在顧客需求下,在半年內上架了135家門市,成為疫情間高速成長的動能。

但不僅止於此,家樂福也投入發展自家的當日配送服務,與外送平台合作的差異在於商品數更加多元,以及線上購物在疫情間爆單,傳統物流配送方式也難以在1天內送達,透過合作的機車快遞業者補足配送缺口,才更能滿足顧客的需求。

林文子透露,接下來家樂福在快商務上還有更多的計畫,「像是我們的股東統一集團跟外送平台foodomo合作,家樂福與統一集團未來也有機會有更深入的結合,包含商品、技術、點數經濟方面。」

家樂福影響力概念店重塑
當通路據點變多了後,未來家樂福將佈建到店取貨服務,消費者可直接到門市領取線上購買的商品。
圖/ 圖片提供/3+2 Design Studio

展望未來,家樂福在全通路還要做2件事,第一提升快商務的覆蓋率,目前近200家改裝頂好超市僅30%提供外送服務,會陸續拓展到旗下所有超市;第二佈建到店取貨,顧客可直接到門市領取線上購買的商品,持續擴大電商市場規模,相關B2B、訂購制等商業模式都在規劃中,預計在2025年把電商業績從目前5%拉高到10%。

家樂福深耕台灣已經32年,但年輕與否永遠只跟心態有關,跟上時代脈動、透過數位轉型改頭換面,在疫情間淺嚐初步甜美果實的家樂福,還打算繼續年輕下去。

責任編輯:蕭閔云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不只守成,更下一城!看kure.fit、Fullicon、華夏玻璃如何用亞馬遜讓傳產翻轉成國際潮牌

台灣上市櫃公司高達七成為家族企業,其中,中小企業佔比高達95%,在二代傳承創新的過程中,不僅面臨信任、制度、認同等管理議題,還必須透過創新思維與數位平台工具打造與持續深化市場競爭優勢,方可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生存、茁壯,甚至是成為產業變革者。事實上,這也是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積極透過品牌重塑、擁抱創新科技,以及透過跨境電商佈局全球市場的原因,並且成功在詭譎市場中屢屢創新突圍、締造佳績。

不只是傳承,更透過品牌經營讓家族企業酷起來!

成立於2019年的kure.fit是一間專注於女性健身器材與居家運動的品牌,透過亞馬遜美國站、英國站與中東站進行產品銷售,2025年上半年度,創下美國銷售年成長率358%好成績。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認為其中的關鍵是:「提供客戶高價值產品與服務,並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快速拓展站點創新局。」

亞馬遜全球開店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分享品牌打造經驗時,提到父親常說「服務」是家中工廠發展最關鍵的因素,這也是他創業以來一直銘記在心的價值。
圖/ 數位時代

黃永沅的創業故事——kure.fit 的成立——與家族企業息息相關。他說:「我父親黃泰翔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幾乎你想像得到的消費性居家電子產品,我們家都生產製造過。為跳脫傳統製造思維、進一步擴展全球布局,2019 年回到家族公司後,我開始積極導入數位化與數據化手法以維持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嘗試建立品牌,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進軍海外市場,讓 kure.fit 在 2024 年憑藉可調式啞鈴組、壺鈴、加重手環等商品大幅提升營收獲利。」

他坦言,選擇亞馬遜全球開店,是綜合研究過市場及相關條件的必然之選。「台灣具有高度彈性的製造實力,卻苦無與全球用戶直接接觸的機會;而亞馬遜正好打開了這扇窗,讓我們能用最經濟、高效率的方式快速測試、修正與擴張,對新品牌來說,是極具價值的通路。」

他進一步補充:「上一代累積的資產讓我擁有比較多的機會探索與試錯,而亞馬遜全球開店則讓我可以用最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布局全球市場。」例如,透過參與亞馬遜全球開店官方團隊為賣家提供的在地支持計畫與課程,kure.fit獲得一次性的帳號健檢、選品分析、營運問題排除,以及 1 對 1 經理輔導,大幅提升全球布局與品牌行銷的能力。

類似的二代傳承與創新旅程也發生在保健收納藥盒創新品牌–護立康(Fullicon)-身上。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認為:「二代不是只能接班,相反的,可以透過自有品牌創業、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將產品服務推向全球各地,創造嶄新的營收獲利。」

把時間回溯到2019年,為解決OEM與ODM客戶削價競爭亂象,李承樺在家人與客戶的支持下,啟動自有品牌–護立康(Fullicon)上架亞馬遜拓展業務,爾後,透過產品設計、功能強化、專利佈局與亞馬遜全球開店擴展國際市場業務,不僅成功將藥品收納盒打進日本站前三的成績、創下4.8/5的高消費者評價,更榮獲亞馬遜全球開店2024年度傑出賣家–「最速全球布局轉型獎」–的肯定。

亞馬遜全球開店
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分享,加入亞馬遜之後,透過世界級的品牌與市場資訊,他更了解專利的重要,經過多年努力,目前專利已經成為Fullicon營收來源一環。
圖/ 數位時代

對台灣百年玻璃製造商–華夏玻璃–來說,傳承固然重要,但是,唯有突破既有框架才能創造第二成長曲線,因此,成立自有品牌–SOUL ONE,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銷售自有產品以深入了解北美消費者輪廓,例如對玻璃製品的需求與偏好,進而提供最佳產品服務,為前進北美零售商店市場做最佳準備。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進一步解釋會加入亞馬遜、以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北美等國際市場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品牌形象佳、是北美消費者喜愛的購物網站;其次是可取得消費者回饋聲音以及後台提供豐富的市場洞見,讓團隊成員可以快速調整產品、包裝與行銷等策略;最後是透過功能強大的亞馬遜物流(FBA)機制輕鬆擴展全球業務。」

從上述的kure.fit、Fullicon與華夏玻璃SOUL ONE的布局,可以清楚看到:二代不僅是傳承與守成,更是主動出擊與翻轉市場的關鍵推手,讓家族企業經營也可以很酷且創新。

亞馬遜全球開店
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於專訪時指出,作為企業核心的決策者,在面對爆炸的資訊與選擇時,更應該專注而冷靜,謹慎為公司營運做出最適切的選擇。
圖/ 數位時代

亞馬遜全球開店助二代繼承者高效打造品牌與布局全球業務

亞馬遜全球開店不僅讓企業以自有品牌布局跨境電商,更有助於企業重整商業邏輯、發揮OEM、ODM與OBM的經營綜效。對此,Fullicon副總經理李承樺面帶微笑地解釋:「我們公司–益麟企業–的業務分成三塊,分別是負責台灣市場的業務部門、以官網與參展等方式經營的OEM與ODM外貿部門,以及由我負責的、透過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的全球電商部門;其中,電商部門的營收雖然僅占公司整體營收的一小部分,但帶來的成效遠超乎預期。」

首先是產品開模與製造後即可直接(透過電商)銷售,不像過去必須花費1到2年的時間跑市場與找客戶;其次,可以直接傾聽客戶心聲以加速產品功能的迭代與優化,例如方便關節炎患者取用藥品的彈跳保健盒設計等;最後則是挹注外貿業務發展。李承樺表示:「我們有韓國客戶因為看到亞馬遜的Fullicon藥品收納盒而主動找上門、向外貿部門下單,開啟跨業務單位的合作綜效。」

kure.fit創辦人暨執行長黃永沅則直言:「做工廠最怕離消費者太遠。」需要像亞馬遜全球開店這樣的外部夥伴提供協助,讓kure.fit可以突破區域限制、深入了解各個市場脈動,為每一個產品找到新出路。例如,亞馬遜商機探測器與選品指南針等官方選品工具讓kure.fit可以同時掌握產品類別與市場資料以高效布局新市場,如將女性健身器材銷向中東等新市場,讓品牌營運穩健邁向全球市場。

「企業的創新轉型旅程是一個又一個關鍵決策交織而成,亞馬遜提供的數據資料讓我們可以更精準且有憑據的下達各項決策,以更有責任感與使用感的方式推進二代傳承與創新。」關於亞馬遜全球開店帶來的綜效,華夏玻璃執行長廖冠傑如是總結。

總的來說,二代接班不僅是傳承,更是品牌重塑、通路重組與文化再定位的新起點,在這個過程中,與亞馬遜全球開店這種世界級企業合作,不僅有益於簡化傳統外貿的繁雜談判流程,更讓台灣企業可以更精準且高效的方式布局全球、透過出口電商快速回應市場需求,進而加速創新步伐與鏈結業務績效,讓台灣企業走出新路、演變為令人驚豔的「酷」品牌關鍵。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