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掌控觀眾情緒這件事,馬斯克有一套屢試不爽的方法。在一年前的中國產Model 3的交付會上,他興奮地跳動起來,迅速將現場氣氛帶向了高潮,而在最近的特斯拉AI日中,馬斯克又復刻了這一個行為。
只不過這次是由「機器人」演員來跳舞。
幽默風趣的舞蹈總是能降低活動的嚴肅性,讓人從緊繃的狀態中脫離,獲得片刻的歡愉。
而馬斯克又出其不意地來給現場氛圍加了一把火——「明年推出跳舞機器人Tesla Bot原型產品」,氣氛順勢再上一層樓,人們歡呼不斷。
只是,馬斯克的計劃真的可靠嗎?
明年推出Tesla Bot,其實是一個相當「激進」的目標
馬斯克對於Tesla Bot的期望,從機器人的「三圍」數據就可以看出。
高5英尺8吋(約172cm)、重125磅(約56.7kg),承重能力為45磅,約20kg,能以5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運行,這樣的數據已經和一位普通成年人相差無幾。
他想製造的是一款和普通人相像的機器人,幫助人們去解決那些危險、重複、無聊的工作,比如幫人們跑腿、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收拾居家用品等等。
在馬斯克看來: 「汽車就是有輪子的半智慧機器人。」
目前特斯拉汽車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正是通過攝影鏡頭、雷達加上演算法等組成的系統感知周邊環境,識別紅綠燈、行走的路人、駕駛中的汽車等等。
在特斯拉AI活動中,馬斯克和相關工作人員還展示了更先進的反饋系統,汽車不僅可以透過攝影鏡頭收集街區數據,還會對迎面而來的行駛車輛做出多種預測,進而調整自己的行駛行為,保證兩車不會相撞。
人形機器人同樣需要識別周邊物體,才能完成搬運、清理等任務,兩者需求相似,使用同一套核心系統似乎是順其自然的選擇。
聽起來似乎很符合邏輯,但馬斯克從明年推出原型機器人的計劃來看,這無疑又是一個「激進」的目標。
即便是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也意味著Tesla Bot具備著極強的識別和處理能力,在具體的識別內容上和汽車也有不小的區別。
汽車日常使用的環境是城市街區、高速公路等等,而Tesla Bot完成家務勞動時完全是在家中,面對的也是沙發等居家用品,每一個家庭的環境、居家用品也會有差別,不同組合產生的極端情況幾乎是無限的。
Tesla Bot還不能如汽車一般,在量產汽車上提供自動輔助駕駛功能,讓大量的客戶在駕駛過程中,幫助公司收集各種各樣的行駛路況數據,以訓練汽車感知系統。
在這種情況下,構建虛擬環境訓練似乎已經是必須的方案了。
此前特斯拉就展示了基於AI晶片Dojo,在雲端創建的一個虛擬城市交通系統。它能幫助特斯拉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訓練,以便應付更多極端情況。
顯然Tesla Bot也需要一個相應的虛擬訓練系統,幫助它識別不同的居家環境、傢俱用品、乃至根據不同情況作出不同反應。不過缺乏像汽車行駛一樣的真實環境訓練,在訓練速度乃至最終識別訓練結果上,終究會弱上一些。
其次,Tesla Bot和汽車相比,人機互動系統也有一些區別,汽車配備了中控大螢幕,而Tesla Bot僅臉部螢幕可以顯示訊息,這意味著它在互動方面更依賴語音。
在理解人類語言方面,各大語音助手都已經給出了答案,能用,但不能算特別好用。
更重要的是,人類的反應動作系統遠比汽車駕駛複雜,除了方向和速度,還需要保持平衡性,更別說跳躍等更精細的動作了,這也是雙足機器人遲遲未能落地商用的原因之一。
人形雙足機器人並不算新鮮,在Tesla Bot之前,波士頓機器人早就靠跳舞征服了觀眾,同樣是在今年8月,波士頓動力公司還分享了人形機器人Atlas的跑酷影片。
突然間,兩台Atlas機器人跨越了一個又一個木箱,在影片最後甚至來了個標準的後空翻。
如此精彩的動作也為它贏得了掌聲,影片播放量很快突破了600萬,讚數超過19萬,但即便是如此強大的Atlas,被廣泛認為是全球最先進的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也從未公佈人形機器人Atlas的商用計劃。
在波士頓動力公司的官方網站上,明確地寫著Atlas是一個推動技術發展的研究平台。
為什麼會這樣?
技術限制是首要原因,即便是最新的Atlas機器人,完成跑酷動作時仍然需要技術人員提前部署,「教會」它一些基礎動作,以便Atlas根據情況作出判斷,應該執行什麼樣的操作。
要知道早在2016年Atlas就具備了現在新能源汽車上常見的雷射雷達,也配有相應的識別演算法等,但要讓機器人理解動作,做出反應仍然是一件困難的事,這也讓它難以應用到更多領域。
人形機器人能做到的事物有限,也就無可避免地難以商業化,甚至於波士頓動力公司都幾度賣身,Google、日本軟銀、現代都曾是波士頓動力公司的掌控者。
目前波士頓動力公司商用的產品,還是像四足狗型機器人Spot這樣的產品,一來四足設計具備更好的穩定,二來相對簡單的體型也讓它能適應工業環境當中。
將電影中的人物「造」出來
迪士尼倒是為人形機器人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商業應用領域——將電影中的人物「造」出來,今年4月份,迪士尼展示了旗下幻想工作室的最新進度,他們將漫威中的人物Groot製造了出來,並試圖讓這些機器人演員成為遊樂園的互動設施。
由於市場上並沒有現成的方案,迪士尼甚至請來了打造初代Atlas機器人的 LaValley,經過近三年的研發,終於製造出了一位機器人演員Groot。
根據迪士尼展示的影片,機器人Groot就像是真的從電影裡走出來了一樣,雖然步伐並不算快,但很穩定,甚至還和人們打起了招呼。
只不過Groot機器人也有著明顯的限制,比如它身後的控制線,又比如僅有45分鐘的續航時間。
迪士尼也表示還會繼續研究,後續會推出相應的更新產品,但人們什麼時候能見到,仍是未知數。
這樣看來,儘管特斯拉在感測器、AI識別乃至晶片領域均有不錯的積累,但要在一年內超越波士頓動力Atlas機器人,實現如馬斯克所言的「能做家務的人形機器人」,恐怕還是極其艱難的。
別對Tesla Bot抱太高期待
激進宣傳幾乎已經成為了特斯拉的傳統了,從FSD(全自動駕駛系統)到特斯拉無聊隧道,甚至是這次的Tesla Bot,馬斯克在初次談論它們時都給出了一個相當宏偉的目標。
這為特斯拉乃至馬斯克帶來了極高的關注,甚至形成了一種宗教化崇拜,愛范兒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提到了:
「拜馬斯克教」是一種新的個人崇拜,他們崇拜的不只是馬斯克出類拔萃的個人能力、成績斐然的履歷,而是馬斯克創造出的使命感,環保、探索外太空等等項目讓他與「人類進步」的場景綁定了一起,這種使命感讓他的粉絲相信,支持馬斯克就是與崇高的人類進步站在了一起。
但並非所有宏大目標都能實現,在特斯拉AI日最後的採訪過程中,馬斯克對於自動駕駛的態度就不那麼激進了,甚至表示:
「我相信未來汽車肯定都會有自動駕駛能力,但是還需不需要駕駛員呢?大概還是需要的,就像在汽車時代,其實馬車也存在一樣。」
而無聊隧道實現半小時從洛杉磯到達舊金山的創意發想也落了空,如今它只不過是一條1.29公里長的汽車載運隧道而已。
更重要的是個人崇拜並不總是帶來正向的結果,早前就有人認為馬斯克間接操縱了比特幣價格,起初鼓吹比特幣引得不少人入局,後又表示比特幣生產並不環保而放棄比特幣,導致價格下跌。
狗狗幣(Dogecoin)的案例則更為直接,有人利用馬斯克的個人崇拜建構騙局,通過網路廣告引誘人們向指定帳戶支付狗狗幣,宣稱支付後就能獲得馬斯克補貼的雙倍狗狗幣獎勵。
實際上這只是釣魚廣告而已,人們並不能收到雙倍獎勵。這也讓不少人對馬斯克產生了懷疑,他似乎只是在營銷自己、營銷公司。
Tesla Bot同樣引來了不少懷疑,The Verge甚至在文章中稱它是個笑話,在他們看來這只不過是馬斯克用來分散人們注意力的方式。
前段時間特斯拉就因安全事故,引起了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的注意,甚至開啟了對特斯拉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安全調查。
建構一台真正可用的人形機器人遠比想像中難,波士頓動力從初次展示Atlas到現在已經持續研發了8年,卡內基美隆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的教授 Raj Rajkumar 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也表示:「我可以肯定地說,地球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花費10年,才能讓人形機器人為你去便利店跑腿。」
有一家新公司願意投入到人形機器人領域當中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仍然是一件極為艱難的事,基於馬斯克和特斯拉在以往諸多項目過度誇大的表現,或許我們應該對Tesla Bot機器人持保留態度。
【延伸閱讀】
1.日本7-11進軍外送!2萬間門市推30分鐘送貨到府,為何要搶食電商大餅?
2.蘋果正研發螢幕下指紋辨識,但iPhone 13看不到?秋季發表會將亮相6大產品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責任編輯:傅珮晴
【延伸閱讀】
1. 創6月最大跌幅!美國宣布對特斯拉自駕系統Autopilot展開正式調查
2. 特斯拉猛打價格戰、賣完車後持續賺錢!傳統車廠的獲利思維還能撐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