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生市集──牛津博士網路賣菜,公平媒介直送原味
厚生市集──牛津博士網路賣菜,公平媒介直送原味
2013.10.21 |

農業,一直是台灣社會企業創業家們躍躍欲試,並且亟欲投入關注的領域。從農田裡栽種、採收的新鮮蔬果,經由販賣銷售成為餐桌上的可口菜餚,這一路商業交易的過程裡卻潛藏著威脅供需兩端的隱憂。

 

小農體系下的供應、需求危機
相較於美國等地的農業偏向單一農戶產量豐碩的型態,台灣屬於小農體系,大多數的農民生產量不大而種類多元零散。資訊落差使得台灣農戶在沒有其他銷售管道的情況下,往往習慣將農產品販賣給掌握承銷網絡的中盤商,透過相對少數的中盤商集中盤點,再統一送進廣大消費者熟悉的各類通路。

這樣沙漏式的產業結構,賦予中盤商具有決定採購價格高低的優勢,小農們削價競爭以求將手上作物成功地出售;而中盤商混合來自不同農戶的產品以符合大型通路的需求,導致農作物的溯源性喪失,進入消費者口中前便無法追究農藥來源,讓總是無法改善的農藥殘留議題成為大眾飲食的潛在危機。

結構創新 分散供應新鮮
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企管碩士的張駿極,曾是每年經手新台幣40億訂單的半導體公司副總經理,因為想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三年前離開科技業,與幾名同事一同打造「厚生市集」這個生鮮採購線上平台,在網路上「賣菜」,企圖在現有的農產結構下尋找改變及創新的商機,並解決小農困境與消費者食品安全的疑慮。張駿極相信,社會企業的本質,就是從現況的問題中找到一個有趣的商業模式,然後「Turn things around!」

厚生市集最大的特色,便是從以上觀察到的問題著手,嘗試打造「分散式供應鏈」,企圖由產業結構出發改善台灣農業現況,也同時追求滿足消費者,進而擴展商機!透過一個個微型店面/據點與腹地的規劃搭配,厚生市集是「讓每個據點跟在地附近固定的農戶採購,服務以據點為中心30公里內的群眾,絕對不調貨與拉貨,也不賣進口產品」張駿極說道。

因此消費者從進入網站、點選配送地點開始,彷彿走入一座離家最近的虛擬農民市集,能隨時採購低食物哩程與排碳量、又是公平運銷的農產品。這讓農民的產銷過程去中間化,在更貼近消費者需求時,收入也能避免因為比價而心痛地任意砍削;對消費者來說,自己食用的各種新鮮蔬果維持溯源性,了解生產資訊外,也免除農藥殘留迫害的疑慮。

張駿極和其團隊深知消費者在採購生鮮食品時往往求小包裝便利、求品項一次齊全。因此他們眼光放遠,把戰場設在與鄰家附近的生鮮超市競爭,除了蔬果之外也提供生鮮產品,並且結合機車當日配送。希望藉由豐富品項與快速服務,提供新鮮安全的蔬果、生鮮到府滿足現代人的需求。厚生市集的網站上還設計一道道健康菜餚,方便消費者直接按照食譜購物,並透過粉絲專頁的經營分享,鼓勵消費者體驗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的美味。

做為一種未來式解答
與張駿極談到當初跳脫主管職位、在林口開起厚生市集店面的初衷,他說面對氣候變遷日趨嚴重的時代,如何讓世代長大後避免看見一個充滿災難的世界,是他選擇從農業切入創業的原因。厚生所做的事,不一定與減少氣候災難有直接關聯,卻是在改變社會問題時,一種推廣永續農業尊重自然環境的發聲。

2011年厚生市集正式上線,一群創業夥伴當初完全沒有相關背景或專業,就這麼跳進農業領域。在過程中,張駿極持續累積觀察、走訪各地農民,經歷嘗試與摸索後逐漸走向穩定之餘,張駿極已經開始思考更進一步的規劃。

厚生市集除了堅持「對生產者公平、讓消費者安心」的承諾外,在未來也將試圖藉由與其他非營利組織合作拓展據點,增加與消費者接觸的通路同時,也能為非營利組織開拓收入、訓練成員銷售能力的機會,創造出囊括厚生、農民、消費者甚至非營利組織的多贏局面,讓厚生真正實踐「不介入農業生產,但成為農產品的公平媒介」此目標,透過提升生產者的收益,保障消費者便利及安全,來促進農業的永續發展。

張駿極也深信,厚生市集的運作模式是種可行的解答,期許未來能夠藉由回饋給投資人合理獲利,來證明台灣的農產結構可以真正被改變,而創新也可以兼顧社會性意義與商業價值。

出自社企流/姚映竹

關鍵字: #社會企業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