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榮] Mo PTT 遮蔽了什麼?
[曹家榮] Mo PTT 遮蔽了什麼?
2015.06.27 | 科技

資訊社會研究者。相信人與科技物的關係是理解當代社會的核心。目前在一個推動數位人文研究的計畫中擔任博士後研究員。

圖說明

6月20日早上,有鄉民在八卦版上發了一篇標題為〈[爆卦] MoPTT會屏蔽JPTT的簽名檔〉的文章。內文指出,他在Android版看到有人反應,在Mo PTT上只要開頭是「Sent from JPTT」的文字就會被遮蔽起來。而這位鄉民也親身做了測試,發現確實如此。因此發文要求Mo PTT的作者出來面對。在此之前,Mo PTT是在行動用戶中最多人使用的PTT閱讀器。而作者 abian5566 本身也因開發了這套好用的APP而廣為人知。

在這篇爆卦文po出不久後,Mo PTT作者果然出來面對了:

abian5566 的回應重點是:「那個簽名檔就是單純app拿來打廣告用的,林北就是不想讓他打廣告

而對於先前討論串中,有鄉民質疑今天Mo PTT會遮蔽「Sent from JPTT」的簽名檔,明天他是不是就可能遮掉更多東西,abian5566也強勢回應:「有人說以後會有更多東西被屏蔽呀怎麼辦,靠北啊你們唬爛就沒關係啊」。自此,整個事件的發展便越演越烈。

abian5566親自上火線回應JPTT事件,數位時代翻拍
(圖說:abian5566親自上火線回應JPTT事件,數位時代翻拍)

到6月23日,在Google Play上,Mo PTT的評價已從之前的4以上降到了3.3,而鄉民們的「一顆星」懲罰也在幾天之內衝到了近9000,直逼原先12000多個4顆星評價。甚至有鄉民戲稱不知是否會看到「黃金交叉」。不過到6月24日,八卦版上相關的討論已逐漸平息。一如往常各次的「起鬨」,事件並沒有延燒太久。Mo PTT是否真的會因此受到嚴重傷害,鄉民們的「懲罰」又能持續多久,這些都還有待觀察。但從這件事情至今為止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看出一些值得討論的東西。

對於反對Mo PTT此次「遮蔽」行為 的鄉民來說,這樣的作為讓人直接地聯想到中國網路的防火長城。因此,在推文與回文中,許多鄉民批評的點就在於,今天Mo PTT可以不經告知就遮蔽掉競爭對手的廣告資訊,難保明天不會就像中國的防火長城一樣,遮蔽掉其他不想讓用戶知道的訊息

當然,鄉民各次的起鬨、爭論從來都不會只有一種聲音。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就是商業競爭的手段。就像到麥當勞去發肯德基的DM,大概很難不被店員請出去一樣。而對此感到「不爽」的消費者大可以就「不要用」,無謂多給人扣上「阿共同路人」的大帽子。

MO PTT的使用者介面截圖,數位時代拍攝
(圖說:MO PTT的使用者介面截圖,數位時代拍攝)

也許,當我們總是單純只從「買不買帳」的角度來想事情時,很多事情當然可以「不爽就不要」。不過,鄉民們的不爽應該不只是純粹覺得「消費」權益受損了。可以清楚看到,鄉民們的怒意來自於這種「遮蔽」的作法,與中國官方箝制言論自由手段間的相似性。或者,不要把旗子舉得那麼高的話,至少可以說,這樣的作法對於認為PTT應該是「自由、開放」社會的鄉民們而言,是一種侵犯。甚至有鄉民(freerider90)模仿德國牧師Martin Niemöller著名的反納粹懺悔文〈起初他們〉來諷刺那些仍在「護航」Mo PTT的人:

Sent from JPTT on 當MOPTT動態廣告占流量
Sent from JPTT on 我忍下來了,畢竟作者要賺錢
Sent from JPTT on 當MOPTT偽裝廣告在文章中
Sent from JPTT on 我忍下來了,畢竟作者要增加廣告點擊率
Sent from JPTT on 當MOPTT屏蔽對手資訊
Sent from JPTT on 我忍下來了,畢竟這是商業考量
Sent from JPTT on 當MOPTT開始屏蔽台獨、DDP資訊
Sent from JPTT on 我發現我已經找不到其他PTT瀏覽器了

(作者註:可以注意到每一行文字的開頭都刻意加上了「Sent from JPTT」。這是在這個事件中,許多鄉民用來諷刺護航Mo PTT的人的手法。加上了這一段文字,在Mo PTT閱讀器中就看不到後面的文字。因此瀏覽頁面就會顯示空白無字的詭異狀態。而我個人認為,這樣的作法也可以被解讀為諷刺護航者看不見爭議,因此「皇城內一片和諧」。)

換言之,對於這些憤怒的鄉民們來說,PTT不是單純的「電子佈告欄」,而是承載著某種認同情感與理念的「地方」。鄉民們相信,在這個地方人們可以自由與開放地互動。這一點也可以從PTT一路走來的發展歷史中看到。從1995年只是諸多校級BBS站之一,到今天不僅是唯一「倖存」的,也是滋養出「鄉民文化」的BBS站,PTT始終堅持著自主、自由與開放的原則。不僅在2006年拒絕了台大試圖將其納入管理,也堅決不會隨無名小站那般商業化。因此,像Mo PTT這樣任意地「遮蔽」資訊這種作法,無論出於什麼理由都難以被接受

從這個角度來看,Mo PTT的「遮蔽」作為就不只是單純商業競爭的行為而已。甚至可以更進一步地說,「遮蔽」的作為不只侵犯了PTT,也危及了整個網際網路所立基的基本理念。如果我們簡單地回顧網際網路的基礎,便可以發現,作為虛擬世界「基礎設施」的網際網路實際上是由各種「中性」的協定組成。所謂「中性的協定」,例如TCP、IP、UDP、HTTP等等,意味著不管被傳輸、承載的內容是什麼、不管傳送與接收的位置與組織等等,在這樣的協定之下都可以無差別地被看待。類比來說,這就像是現實世界中的各類公共基礎建設,理應要無差別地供給或對待所有人。而「遮蔽」的作為,就好像某些人因著此一基礎設施而無法同等地接收到某些資訊;或者反過來說也是一樣,某些資訊因而無法讓所有人都看到。

「基礎設施」的無差別性之所以如此重要,可以用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明。活躍於二十世紀中期的美國建築大師Robert Moses,當時在紐約長島蓋了許多高度約只有三公尺的「低架橋」。表面上看來他為紐約的交通基礎設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但由於這些橋刻意在高度上限制無法讓公共巴士通過,使得無法負擔起自小客車的下層階級根本無法享用這一成果。換言之,這些基礎設施的設計本身實際上牽動了人們整體日常生活的樣態。

連接紐約布魯克林與長島間的Southern State Parkway,由圖可見上跨橋高度無法容許巴士通過。原圖來自Flickr,作者Doug Kerr。
(圖說:連接紐約布魯克林與長島間的Southern State Parkway,由圖可見上跨橋高度無法容許巴士通過。原圖來自Flickr,作者Doug Kerr。)

如今,在越來越蓬勃發展的虛擬世界中,有越來越多的「基礎設施」在構造著這個空間。我們可以把Mo PTT這類APP也想像著其中之一。因為它同樣是人們於網路虛擬世界中來去的媒介,同樣作為各類資訊流通的管道。如此一來,不經告知地「遮蔽」掉某些資訊的作為,不就正是任意地、偷偷地在我們進出虛擬世界的基礎設施上加上限制嗎?正是這樣的限制危及了網際網路最初自由與開放的理念。

我相信還是有人會認為,說了那麼多,那你不爽就不要用啊!也許作為「消費者」,人們無奈地只能這樣抵制。但是作為如上述所說的「基礎設施」的建構者,恐怕就很難這樣開脫其應負的「公共責任」。因為,當這類基礎設施媒介所流通的並不只是消費內容,而同時也「就是」我們自身的日常生活時──對於許多鄉民們來說,PTT可是很重要的日常生活──我們就必須要注意到它是否以任何方式在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樣貌

稍微拉遠一點說,臉書一直以來備受爭議的地方,也就在於它不斷地透過其演算法試圖建構我們的生活。雖然臉書或許並沒有遮蔽掉任何資訊,但透過排序熱門、可能感興趣的貼文,它以一種非日常生活的邏輯在呈現著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就好像,一個愛好名牌的白領菁英突然家裡附近都開滿了精品店,然後那些透露出這個城市苦難、不平等的遊民一夕之間從他的生活圈中消失了。

圖說明

最後,不免俗地還是得說,或許就如同Mo PTT的作者所言,他純粹只是不爽廣告文。但是在這個資訊時代中,擁有決定資訊流通可能性的能力,就等同於站在一個相對優勢的權力位置上。不論今天這個位置是作為搜尋引擎龍頭的大神王座,還是只是小小PTT閱讀軟體的資訊匝道,對於掌握權力者來說,難道不應該更謹慎地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嗎

關鍵字: #簡報技巧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