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學⽣科技作弊、社群網站使79%年輕人焦慮,也許科技正困住你的快樂與人生意義?
21%學⽣科技作弊、社群網站使79%年輕人焦慮,也許科技正困住你的快樂與人生意義?

我是個樂觀的科技發展⽀持者,只是原因可能跟你不⼀樣。

約莫⼗年前的矽⾕有⼀場重要的辯論影響我⾄深,負有盛名的 Mark Andreessen 與 Peter
Thiel 在科技發展正在加速還是減速上各持⼰⾒,經濟學⼈同⼀時期也登出⼀篇⽂章『Will weever invent anything this useful again?』順便也配上了沈思者雕像正在如廁的照片。

messageImage_1674095123413
圖/ 時報出版

Peter Thiel 試著論證我們的科技發展正在減速,沒有⼈再發明了汽⾞、⾶機、電話、廣播、抗⽣素等這些⼗九、⼆⼗世紀⼤幅改善⼤量⼈類⽣活的創造。他重述了『我們想要⾶天⾞,卻獲得了 140 個字。』這條科技界的⾦句,也提到 現今科技被嘲笑的原因不是因為怪異(汽⾞被嘲笑的原因便是),⽽是因為這些科技創造的改變微不⾜道 ,除了電腦產業外,能源、⽣物科技、運輸⼯具的進展似乎停滯不前,即使是今天這樣的評論似乎也不過份。Mark Andreessen 則代表了科技進展持續加速的⼀⽅,他說著我們已經擁有星際爭霸戰裡的軍官⼿上都拿著類似 iPad 的裝置,⽽⾶天⾞則是個沒什麼效率的移動⽅式。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讓交通移動的必要降低了,⽽ 140 個字則讓免費實時的全球廣播系統成真,創造了⽂化、商業與資訊在過去不可能看到的進展。

當然⼗年後的今天區塊鏈與⼈⼯智慧的急遽發展可能給了雙⽅的論證⼜多了⼀些點⼦,但當時認為⼗年內⼀定會⼤量上路的無⼈⾞似乎還不⾒蹤影,資訊科技帶來的⼤量⽣產⼒提升⾒仁⾒智,區塊鏈與⼈⼯智慧帶來的過度⾦融與中⼼化是否真是改善也有待觀察。

這場辯論最重要的提點其實是我們到底怎麼衡量科技進展與⼈類進步?什麼才叫⼤幅度改善⼈類⽣活?這時像我這樣的理想主義者⼤概會怪罪現代⼈想像⼒的貧乏,讓我們只看著 GDP 、⼈均所得或資本額,將⾦錢直接等同於最終的價值,⽽忘掉這些商業⼒量所產⽣的正負外部性,與對社會及個⼈更深層也深遠的影響。

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有哪些層面?

事實是這些在天上⾶來⾼去的數字只對社會上的少數⼈真正有意義。 2022 年美國成⼈中有58% 有進⾏股票投資,但這些漲跌對我們的快樂與⼈⽣意義到底有多少影響?⼼理學有個名詞叫「享樂適應」(hedonic adaptation),意思是即使我們今天中了兩千萬的樂透,我們也會很快習慣這種快樂。另外加拿⼤的社會⼼理學教授 Elizabeth Dunn 的 Happy Money ⼀書中也寫下研究結果,年薪 55,000 美⾦的⼈對⽣活的滿⾜感,只比年薪 25,000 美元的⼈⾼出 9%,收入對⼈們是否微笑與享受愉悅的影響比預期的要⼩得多。另外如果年薪達到 75,000 美⾦,任何更⾼的年收入⾦額都不會對⽣活是否快樂有更多的影響。

⾦錢無法帶來快樂早已是個老掉牙的事實,但被困在成功遊戲裡的我們仍然追逐著存款的累積。

如果科技進展創造的財富不是⼈類進展最好的衡量⽅式,那科技產品本⾝對⼈們的影響是否可以當作標準?

  • Pew Research 的研究中 32% 的專家認為科技在未來⼗年會為⼈們帶來整體不快樂,最主要的負⾯影響原因包括認知能⼒的下降、科技上癮及創造社會上的不信任 (參考資料

  • 16 到 24 歲的年輕⼈中, 86% 認為社群網站直接對他們的快樂產⽣負⾯影響, 85% 認為對⾃尊及形象形成負⾯影響, 83% 產⽣焦慮與孤寂, 79% 造成憂鬱 (參考資料

  • 虛擬貨幣交易所 FTX 的殞落創造了約 90 億美⾦的實現損失(參考資料)、Terra 市值⼀消失98% 的每篇新聞尾端都附著輕⽣的輔導電話(參考資料),創造了太多傾家蕩產與⾃殺事件。

  • 15、 16 歲的青少年間,數位媒體使⽤率⾼與患得過動症有顯著相關(參考資料

  • 21% 的學⽣承認⽤科技作弊, 47%承認他們知道有同學作弊 (參考資料

  • 因為沈浸在數位產品裡,只有三成的⼩孩會跟⼯作回家的⽗⺟打招呼 (參考資料

  • 25% 的婚姻伴侶承認他們在家會互傳簡訊⽽不是對話,另外 25% 認為他們的伴侶因科技⽽減少了對彼此的關注(參考資料

  • 49% 的英國成⼈認為他們的注意⼒比過去來得短, 47%則認為深度思考對他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參考資料

『解決問題』成了現代資本主義的根基,所有新創學徒的第⼀堂課就是指出問題在哪裡?痛點是什麼?我們藉由解決短期的痛點⽽獲利,⾄於這些解⽅所延伸的問題我們則盡其所能的視⽽不⾒。

我們⼤概可以假設科技公司內部所設定的 KPI 與實際在⼈們⽣活中找到的快樂及意義沒有太⼤的關係,如果⽤⼾滿意度與企業收益不成正相關的話,⼤概也不會成為管理階層參考的數據之⼀。同時若是兩者有衝突的話,在沒有明確法規規範的前端科技領域(或任何領域)不難想像⼈們會像 FTX 與 Terra 這般追逐永無⽌盡的利潤,同時利⽤⼈們的恐懼及焦慮去『Growthhack』使⽤者的⾏為。

這是篇為了新書『迷航烏托邦』所寫的⽂章,講到這裡這篇⽂章的主題⼤概也比較清楚了,這也不是⼀篇科技專欄,更像是篇⾃我對話,只是⾝在這個時代不得已加了個嚇⼈的標題⽽已。我們從個⼈、企業到社會整體都以⾦錢作為唯⼀的衡量基礎,因為這個會計單位的便利性,即使我們有⼼⽤其他⽅式來追蹤⼈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在途中也會因為過於複雜、網路效應不⾜、定義模糊不清⽽再度被貨幣堆疊起的數字⽽取代。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應該繼續追逐理想,不是嗎?

shutterstock_dreaming bookcase_1025582674.jpg
圖/ Viktoriia Hnatiuk via Shutterstock

人生終極目標:你快樂嗎?

Joan Baez 是個⽣於 1941 年的美國⺠謠歌⼿,她曾說過為⼀萬⼈唱歌很容易,最難的是對⼀個⼈演唱。

“The easiest kind of relationship for me is with ten thousand people. The hardest is withone.”

我們活在⼀個規模化的時代,我們為可以接觸到世界遙遠⾓落的個⼈⽽感到興奮,我們想要透過改變他們⽣活的⼀部分來『改變世界』,也許我們做到了,但他們的⽣活是否真的變好了?他們的⼈⽣是否找到了更多意義與快樂?現今美國青少年的焦慮指數是五⼗年前的⼗倍,也許我們該從新想想這個問題。

回到 Peter Thiel 的命題,我們應該如何衡量⼈類社會的進展? 1972 年不丹國王 JigmeSingye Wangchuck 說著『國⺠幸福指數比國⺠⽣產⽑額來得重要。』⾄今已經四⼗多年,世界快樂報告也寫了超過⼗年,逐漸的也不再佔據太多媒體的版⾯,台灣在 2022 全世界排名26 位居東亞第⼀,但知道且認同這個排名的本地⼈卻似乎不是太多。世界快樂報告解釋快樂有六個元素,⼈均收入、社群⽀持、健康程度、⽣活選擇⾃由、慷慨捐贈與低貪污程度。北歐國家長年佔據榜⾸,更⾼的⼈際及機構信任,是解釋⾼⽣活評量(Lifeevaluations)的最重要元素。光是跟信任相關的四個元素,就可以解釋 60% 北歐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快樂差異。

快樂似乎是個很好的替代評量指標,但快樂真的是我們的⽣活⽬標嗎?快樂的定義太過廣泛,它可以是⼀時的情緒⾼低,也可以是較長時間對⽣活的滿意度,但另⼀個問題就是, ⾃⾝的快樂是否真的是⼈⽣的⽬標? 為了不像資本額⼀樣⾶來⾼去,最好的⽅式可能還是落地到個⼈經驗上,找到眾⼈⽬標的交集。⼈類最能看清⼈⽣⽬標的時間,⼤概也是最接近⼈⽣終點的時候,想想⼩時候的期末考試⼤概就可以理解。

我的奶奶最近離開了⼈世,最後的那段時間雖然她沒辦法再說太多話,但家⼈可以清楚感覺到她希望⾃⼰的⼦女在⾝邊,希望回家。演員 Chris Hemsworth 在拍攝紀錄片時情境式的體驗了頻死經驗,他想到的是從⼩⼀起長⼤的兄弟,與朋友過去歡笑的回憶,還有與老婆及孩⼦在⼀起的時光。我現在回想過去⼗、⼆⼗、三⼗年,我其實很少想起我到底做了些什麼,公司賣了多少錢,贏了多少冠軍、或吃了多少好餐廳,這些似乎都不是太重要,但我可以清楚記起某些我與某些朋友、家⼈、同學、隊友、同事、夥伴分享的某些重要時刻,我記得他們的情緒、記得分享的溫馨,記得他們在挑戰下展現的美德,也記得共同守護的希望。 Chris Hemsworth曾說她⺟親在差點離世的情況下感到安⼼,只因為她知道⼼愛的⼈們都在⾝邊。

《克里斯漢斯沃的極限挑戰》(Limitless with Chris Hemsworth)
圖/ Disney+

也許看到這你會覺得講科技發展為何扯到⽣死,那也許可以回想⼀下 Andy Warhol 的名⾔

The most exciting attractions are between two opposites that never meet

順便也可以想起這篇⽂章其實不是科技分析,⽽是⾃我對話。

科學實驗重視因果的回饋,⽽⽣命意義最終極的回饋系統也許就是我們的深沈感動。 如果以感動為正向回饋的訊號,也許我們會發現在終點算得上分的,就是我們⾝旁這些擁有意義的關係。現在我們來做個思想實驗,我們跟 Peter Thiel 提議⽣命最終的⽬標是發展有意義的關係,⽽讓越多⼈在此⽣達成⽬標才應該是⼈類社會進步的指標,他會怎麼回答呢?他⼤概會說我瘋了,但誰在乎呢?都寫到這了。假設我們能把意義關係像是個⼈收入⼀樣當作可以客觀衡量的指標,從個⼈、組織跟社會⾓度來說,我們在⽣命中的追逐可能會有什麼不同?

⼜或也許我也沒這麼瘋,哈佛的成年⼈發展研究花了 85 年的時間,追蹤了 2,024 位橫跨三個世代的男女性,試著找出到底是什麼讓⼈們健康與快樂。 多年的研究指出對⾝⼼健康及長壽有最廣泛及深遠影響的不是職涯的成功、運動或是健康飲食,⽽是好的⼈際關係。 如果 85 年的研究要縮減成⼀個結論,就是好的⼈際關係讓我們活得健康也長久,我們應該要深耕培養各種溫暖的⼈際關係。他們搜集了五⼗歲受訪者們的所有資料,在五⼗歲擁有最好關係的⼈們,到了八⼗歲時也在⾝⼼上活得最健康快樂。與伴侶相處的時間更多,尤其在令⼈滿⾜的關係下,更能保護他們在情緒低潮時的狀態,⼈⽣也過得更愉快。相反的,寂寞對⼈⽣的負⾯影響是肥胖的兩倍,死亡的機會升⾼ 26%。

從個人、組織到社會,「關懷」才會創造意義

個⼈:我曾經寫過篇⽂章叫「以事成⼈」,說的是意義通常來⾃於挑戰,若是要形成有意義的關係,那選擇與什麼樣的⼈去度過什麼樣的挑戰也許就成了個⼈⾝上最重要的選擇,以開放的⼼態與⼈搭橋連結⾃然也很重要,就像在現在的社會下選擇產業、公司與職位對你的個⼈收入會有直接影響⼀樣。

組織:李開復老師幾年前的書裡寫著⼈⼯智慧當然會⼤量取代⼈類的⼯作,但無法取代的是⼈們對彼此的關懷。如果很不幸的你得了某種重病,你⼤概不會希望是由⼈⼯智慧來傳達這樣的訊息,組織可以創造更多關懷的可能與⽅式,讓⼈們彼此幫助、彼此扶持、也共同挑戰。

社會:「沒有⼈是⼀座孤島」這本書中提到當我們擁有越多相互關⼼的關係,現實中的社會基礎就越鞏固,在災後重建等情況下更能明顯看出。⻄⽅的圖書館與澡堂,東⽅偶爾寫著「勿談國事」的茶館都是這樣的地⽅,讓⼈們沒有障礙的交談、連結、也許創造意義。如果社會聚焦於創造這樣的場域,我們可能可以提⾼更多交集的發⽣。

科技在這其中扮演什麼⾓⾊?

如果你覺得上述的想法已經⾜夠極端了,那我再試著多走⼀步。我們拿掉上述的假設,現在我們假定意義與關係皆無法衡量,這些主觀感受也永遠無法比較,那⼜如何?這讓我們完全甩脫了數據與事實的範疇,當然我也不是什麼哲學家,接下來只能說是我⾃⼰的想像空間。

也許科技毫無意義。

⼗九世紀英國的國會議員 John Stuart Mill 說過:

截⾄⽬前為⽌,任何得以漸少⼈類勞動的機器的發明,都沒有減輕任何⼈所承擔的苦難。

也許時代的任何⼀種推進,科技也好,⾰命也罷,都只是⼀種情境、任務、挑戰、密室,任何⼀種進展不過就是調整⼀下變數,把我們從光譜的⼀端推到另⼀邊, 無論在哪種情境下,每個⼈的⽬標仍然是創造意義關係

當然你可能會說中古世紀的我們隨時會被騎⼠砍頭,秦始皇或集中營時期讀個書或投錯胎也能被屠殺,怎麼可能是⼀樣的?但別忘了我們已經假設意義與關係都無法客觀衡量,⽽且⼈類對於環境的適應⼒極強,不管在任何情境裡,我們尋找意義關係的可能性都有機會是⼀樣的。

講個無關的,我們的世界可能是個模擬器的論述⼀直存在,但我⼀直無法給模擬世界的原因⼀個好的猜測。也許找出哪樣的世界可以創造最多意義關係便是模擬的⽬的,當然這⼜回到意義關係可以被客觀評量跟紀錄的假設下。

也許科技毫無意義,因為意義只能在⼈與⼈之間找到。

And this is ok.
Come in, Sir, for you are weary,
And the night is cold out there.
Though our lives are very humble
What we have, we have to share.

悲慘世界的起頭歌曲便明確點題,如果我們伸出雙⼿分享,也許世界便不再那樣悲慘。我們前陣⼦有幸與林茲電⼦藝術節的總監 Martin Honzik 聊上了天,其中⼀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童話、睡前故事是傳遞和形成價值觀的重要社會儀式。如果我們能找到⼀種儀式來教導我們的社會改變,如果我們將其與我們的國家、個⼈或⽂化⾝份聯繫起來,我們可能會發現⾃⼰前⽅的新未來。

這也是我寫「迷航烏托邦」的原因,我期許透明的⼩狐狸能給科技世代⼀個新觀點,與其毫無選擇地困在科技的烏托邦中,不如有意識的創造積極意義。最後致敬經濟學⼈當時的⽂章,期望⼤家都做個科技世界的沈思者。

messageImage_1674095138490
圖/ 時報出版

本文授權轉載自《迷航烏托邦:科技世界讓人生迷路,但你依舊還可以很幸福
》,葉向林Noah著,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蘇柔瑋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