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經驗為重,4大行動App的失敗設計
使用者經驗為重,4大行動App的失敗設計
2013.03.25 | 科技

2012年,行動用戶總計下載超過300億款App,雖然每位行動用戶平均每周使用的App大概只有15款;糟糕的是,根據Localytics的研究預測,其中只有22%的App被開啟一次而已。投入心力和金錢開發的App,為何參與度這麼低呢?這個大哉問的答案當然相當複雜,以下列出4項行動App設計時的錯誤,最終極有可能因使用者經驗太過糟糕,而被用戶列入不再開啟的黑名單。

錯誤1:強迫用戶在開始使用App之前就必須註冊

還沒讓用戶看到這款App有多好用之前,就要求用戶必須先註冊加入會員,絕對會失去大部分新下載App的用戶。

掌握最新AI、半導體、數位趨勢!訂閱《數位時代》日報及社群活動訊息

對比兩款都是以照片、影音分享的社群平台App:Pheed和Tumblr,Pheed開啟畫面即要求用戶透過Facebook或Twitter帳號登入,Tumblr則提供了平台最新分享的照片,哪一款App會吸引你繼續往下操作呢?

(圖說:Pheed和tumblr的App首頁)

錯誤2:太過詳細的操作教學

許多App開啟時會進行操作教學(tutorials),最害怕遇到一股腦兒地提供太多操作資訊;如果開發商認為需要許多步驟才能解釋清楚這款App的使用方式,那就等同於承認這款App的UI設計很失敗。開發商在設計之前,就該知道使用者是哪些人,並設計出直觀的操作介面,提供最少步驟的操作教學。

此外,還有開發商會將操作教學重點放在解釋UI設計,這也是錯誤的,正確的應該是告知用戶這款App的整體價值所在,因為用戶通常並不在意這些細節,他們更常跳過教學、直接開始操作App。

錯誤3:不常用的介面元素或不熟悉的手勢操作

設計行動UI的關鍵元素之一,就是要知道何時要採取標準設計模式,讓用戶操作時更容易了解這款App。例如照片的放大縮小,用戶都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的操作習慣;此外,Android和iOS也都提供各自的介面準則。

有時候,開發商會「過度設計」(overdesign),忽略App標準,開發出用戶並不熟悉的手勢操作、隱藏選單、或出現太過華麗的視覺元素,然而在測試過程中,大多數用戶會因這些突兀的設計元素而感到困惑。

即便是贏得設計大獎的App,也不一定適合大眾市場;Clear是一款待辦事項App,以手勢操作取代傳統點選操作,開發商提供了6大畫面說明如何使用,不過僅有不到10%用戶記得這些說明內容;用戶操作時經常會「迷失方向」,甚至連創建或刪除待辦事項的基本功能,都不知道該如何執行。

如果開發商想要提高最大使用率、並且減少用戶操作時的困擾,最好就是採取用戶已經熟悉的使用模式;除非你有十足把握,設計出的特殊操作模式,也一定要經過徹底的使用者測試。

(圖說:Clear的六個操作說明畫面)

錯誤4:讓用戶在行動介面上填寫過於冗長的資料

新用戶下載App、看過操作教學、使用基本功能,現在就該是註冊的時候了。開發商一定希望可以真正了解用戶,所以在註冊頁面會請用戶填寫過多的資訊,這樣應該沒什麼大不了的吧?大錯特錯!當你認為多問些「小問題」其實無害,像Expedia和Best Buy這樣的大企業,已經因此損失了好幾百萬美元營業額,就是因為要求用戶填寫不必要的資訊。通常來說,只要每多出一個需行動用戶填寫的資訊,就會提高因螢幕過小導致錯誤輸入的機率,讓用戶在過程中煩心而放棄註冊。

(圖說:Uber行動App註冊頁面)

出自VentureBeat

關鍵字: #UI/UX設計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