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十九日,類比科(三四三八)以一百九十五元掛牌,八月二日除權前夕,股價一度高達三百九十元,取代聯發科(二四五四)成為新科IC設計股王。
長期以來,類比IC因為產值只有數位IC的十分之一不到,一向是冷門領域。而且類比IC的技術門檻比較高,產品認證時間又比數位晶片還要更久,因此一家數位晶片設計公司成立後,最晚五、六年才能推出產品創造營收。
此外,培養一個獨當一面的類比IC工程師,需要長達十年時間,因為一個成熟的工程師必須同時懂半導體元件物理、製程和電路設計,才有辦法處理光、聲音、速度和溫度等自然現象的連續且漸變訊號。這些困難導致許多類比IC公司經營得很辛苦。
未來三年每年成長五○%
不過,工研院IEK研究員李冠樺表示,類比IC正由占整體IC設計業產值比重的二○○四年五.一%,躍升到二○○五年的七.四%,未來三年還將以五○%連續成長,台灣類比IC產業正由萌芽期開始邁入高速成長的階段。
相較消費性電子晶片以「季」為單位的生命週期,每顆類比晶片的生命週期至少有一年,加上競爭廠商家數相對較少,價格不易大起大落,獲利也就穩定許多,因此成為台灣IC設計公司新開闢的戰場。
拓璞產業研究中心分析二○○五年全球類比晶片出貨比重,顯示特殊應用類比晶片占四二%、標準應用類比晶片占五八%。若以全球類比IC市場規模比重分布來看,特殊應用類比晶片占了六九%,其中尤以行動通訊的二九%與消費性產品的二○%,所占比重最大;標準型類比晶片占了三一%,其中電源管理晶片所占比重最高,在整體類比晶片比重達一六%;此外,可以看出特殊應用標準類比晶片,出貨量雖然不如標準類比晶片,但由於平均單價較高,因此利潤優於標準型類比晶片。
台廠著重電源管理IC
台灣的類比晶片設計業大多著墨於電源管理IC,主要是因為該市場從過去以來表現一直相當穩定。另外,在行動通訊、消費性相關電子產品的成長也持續被看好。
而特殊應用類比IC由於進入門檻較高,但所創造的價值相對看漲,因此也陸陸續續吸引台灣晶片設計廠投入,使台灣本土類比晶片產品布局開枝散葉,從PC、LCD與LED顯示屏的標準型類比晶片,如電源管理IC與馬達驅動IC等,拓展到特殊應用型類比晶片,如Codec、音訊放大器等。
由各類型類比IC產品產值比重觀察,台灣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分析類比IC業者為求穩健經營,目前產品大部分著重於可泛用在各類型電子產品的標準型類比IC。IEK估計,其比重占台灣整體類比IC產值達六九%。
其中,屬於電源管理IC的電壓調整/參考器占了四五.五%,為大宗;其次則是應用於手機、網路通訊設備的特殊應用類比IC,比重一九.七%;數位相機、MP3播放器用的放大器與IC等特殊應用類比IC,分別位居第三和第四大應用領域,比重分別一八.九%與五.一%。
全球類比晶片市場一直是由外商主導,二○○四年全球前十大類比IC公司占整體產值比重為六八%,二○○五年排名並無太大變化,前十大廠商市占率維持在六五%。市占率除了德儀與意法半導體之外,其他廠商的比重皆低於一○%。
台灣類比晶片廠股價看漲
至於台灣類比晶片設計產值,近幾年快速成長,自二○○○年以來,每年產值成長幅度均超過三成;二○○五年台灣類比IC產值迅速突破二百億元台幣,達二百一十.九億元台幣,較二○○四年的一百三十三億元大幅成長了五八.六%。
台灣本土類比晶片廠近年表現優異,立錡、致新、類比科今年每股盈餘,法人估計分別為十三.五九元、十一.一一元、以及十五元,因此即使在營收規模上仍未打入百億元俱樂部,但由於毛利與EPS表現出色,因此在證券市場獲得高度評價,三家公司的股價均在二百元以上。
切入更高階產品才有未來
據IC-Insight預估,二○○六年全球類比IC市場規模為三百二十八億美元,年成長幅度僅四.九%,二○○七年到二○○八年的成長幅度將回復至兩位數水準,預估二○○七年產值,將達三百六十六億美元,年成長率達一一.四%,二○○四年到二○○八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八%。
就應用類別來看,各類類比晶片中,以電壓調整/參考晶片為最大宗,二○○六年市場規模將擴大至六十六.三一億美元,年成長一二.三五%,產值比重提升至二○.一九%,二○○七年年成長率維持在一一%,二○○四到二○○八年年複合成長率為一○.一%。
展望未來幾年,雖然台灣類比IC產值比重逐年提升,今年有機會達到約二百五十億元台幣,占全球約二%的產值,不過,類比晶片占全球晶片產值比重一七%,台灣的類比晶片業者仍有相當的成長空間。
IEK預估自二○○四至二○○八年,整體類比IC產業仍將維持高速成長,年複合成長率近三成,至二○○八年,台灣類比IC產值將達到三百八十一億元台幣。
不過,李冠樺指出,現階段台灣類比晶片本土自給率的提升,主要是由中低階產品所帶動的,在此階段「價格」為一相當重要的競爭策略,目前台灣的類比IC業者主要仍是透過低於國外大廠一五到二○%的報價,才得到這個甜美果實。
隨著中低階產品的自給率逐漸達到飽和點,台灣業者必須朝向更高階產品邁入,方能維持更進一步的成長動力,因此除了價格優勢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持續累積發展高階產品所需要的製程掌握能力、設計技術與專業人才,才能在類比晶片市場成為領導廠商。
*數位小辭典--什麼是類比晶片?
類比晶片占半導體產值比重每年都維持在16%到17%之間,且應用範圍廣泛。若依照產業與特性做分類,類比晶片可以分為「標準型」與「特殊應用型」兩大類:標準型包括電壓調整/參考、放大器、資料轉換器、比較器以及訊號介面五種類別;特殊應用型則涵蓋電信、消費、電腦週邊、車用與工業等類別。
台灣類比IC產值預計今年將達到250億台幣,占全球約2%的產值。不過,類比晶片占全球晶片產值比重17%,台灣的類比晶片業者仍有相當的成長空間。
*2005年全球前10大類比晶片廠商排名
1 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
2 意法半導體ST
3 英飛淩Infineon
4 飛利浦Philips
5 亞德諾ADI
6 國家半導體NS
7 飛思卡爾Freescale
8 達拉斯Maxim
9 瑞薩Renesas
10 東芝Tosh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