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規範,讓團隊內email溝通更有效率
十大規範,讓團隊內email溝通更有效率

團隊需要合作、相互扶持,彼此了解且能進行有效溝通,才能讓團隊裡的每個人發揮所長。使用email看似簡單,卻是一門大學問。科技媒體The Next Web整理了以下10個規則,揭開email信件來往中不為人知的小撇步。

**1. email是「選擇」,而非「必要」
**答案是不一定,email的確很方便,可以寫內文、附加檔案,同時傳給很多人,可是並非每件事都要透過email做討論,如果問題很短或難以用文表達,Skype、打電話、面對面討論都會是更好的選擇,訊息傳遞要有效率,就要懂得選擇適當的溝通工具,email雖然方便,但非絕對,依訊息內容性質慎選方法。

**2. 不要每件事都用email詢問
**有時候工作發現問題,為了避免下次忘記立刻寄信給對方是很方便的方法,但這樣的信件溝通過於繁瑣、沒效率。試著統整問題和對象,待下次開會或談事情時可以一次問完;或是整理一段時間累積的問題,只要寄一封信就能迅速解決。

**3. 思考對方喜歡收到哪一種email
**寄出信件前,先試想或詢問對方喜歡收到什麼內容的信,答案可能千百種:有人喜歡一封信內文長、包含多個事項;有人偏好收到多封信,但每封信簡短、內容單一。寄出收件者的喜歡的信,讓信件交流更順利。

**4. 內文要簡潔有力
**讓信件言簡意賅,如果內文長到需要拉動螢幕閱讀,收件者可能因為忙碌直接選擇跳過不看,等有時間再看。每增加一句話,就減少對方閱讀的意願,如此一來,信件容易被忽略。保持內文的精簡度,讓收件者一目了然,以利信件往返的流暢度。

**5. 別隨便用email夾帶檔案
**email可以附加多個檔案,朋友之間可以分享有趣的照片、電子賀卡等等十分方便,但要注意儘量不要附加需要做討論、修改的資料。一個簡單的修改或意見詢問就必須寄出一封email,而對方也會多了一封email。另外使用email需要等待對方回覆意見,這也會花費不少時間。試著用其他雲端分享做共同檔案處理,像Google Drive、Dropbox都會是更方便、更有效率的選擇。

**6. 避免個人情緒影響文字
**心情不佳時,容易使用情緒性的字詞,不恰當的email內文也可能導致收件者閱讀後的情緒起伏。email為用來處理團隊事務、客觀冷靜討論的工具,當內文會讓收件者產生負面情緒,可能會影響文字。

**7. 你不需要回覆每一封email
**收到信件後先閱讀內容,如果是主管或成員提供相關資訊參考,重要的是自己真的看了這些資料,不需要特地回信告知:「我收到了」、「謝謝」。若是內容有問題提出,才需要仔細地回信,懂得挑選信件回信,別讓無意義的信件弄亂了大家的信箱。

**8. 為什麼要加上副本收件人?
**email除了收件者外也有副本收件人,但內文主題通常都是寫給收件者閱讀,那為何需要新增副本收件人?理由可以利用簡短一兩句話解釋,至少讓副本收件人知道自己為何收到這封email,以及是否需要回信。

**9. 試著使用密件副本
**密件副本(Bcc)是對收件者而言一項貼心的選擇,如果將收件者姓名加到密件副本,對方會和其他收件者一起收到這封email,但其他收件者不會看到這位收件者的姓名,如此可避免收到後續較無關的信件。如果有訊息想告知某人,對方又不需要知道其他的事情,你可以試著使用密件副本。

**10. email並非萬能
**許多人的一日之計在於檢查收件匣,或是寄出很多封email開啟一整天的工作模式。寫完email並寄出前,請先試著想一想:這些事情用email傳達處理是恰當的嗎?email是網路發達後被大量使用的工具,但在20年前並沒有這樣東西,人們依舊互相合作,將事業經營得有聲有色。使用email的目的、原因為何?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溝通工具?多問自己一點,便會發現email只是眾多工具之一。

email是很方便的工具,但濫用或不會使用email的現象卻很普遍。人們往往過於依賴email,反而忽略了溝通的真諦。如何正確使用email?答案沒有對或錯,找到自己的小技巧,制定彼此之間的潛規則,才能發揮最大價值。

資料來源:TNW

關鍵字: #數位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外送平台變軍師!foodpanda用數據當武器,殺進轉型顧問市場

台灣餐飲業正面臨「三高」壓力——店租高、物價高、人力成本高。疫情後商圈景氣逐漸回流,店面需求攀升帶動餐飲業租金持續上揚;與此同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台灣食物類物價自2021年起連續四年上漲,累積漲幅達13.98%;儘管2025年基本工資調漲4%,仍難以紓解餐飲業缺工困境,勞動部人力需求調查顯示,住宿餐飲業人力缺口估計高達24萬人。

面對嚴峻挑戰,餐飲經營者必須追求單位產出極大化,方能在有限資源下維持營運效益。對此,全台最大外送平台 foodpanda 憑藉每日百萬活躍用戶的數據優勢,透過精細化分析平台數據金礦,提出「極效經營」新思維,協助餐飲業者投入極小資源、創造極大效益,開啟可持續的經營新常態。

foodpanda拋出新極效思維,以數據洞察助攻極效經營

餐飲經營效益的關鍵,或許不只在於菜好不好吃。許多店家面對業績不振時,直覺反應往往是延長營業時間、加碼廣告投放或更換菜單,卻不一定能看到改善效果。攸關經營效益的問題,難道只能憑感覺判斷?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foodpanda 商務總監簡紫涵指出,這些「憑感覺」的決策缺乏數據支持,所以適得其反。例如延長營業時間雖能多開放時段,但若缺乏消費需求,只是徒增人力與水電成本;顧客評價不佳,也未必完全與餐點味道相關,可能是包裝體驗造成印象扣分;為了衝業績而進行廣告投放,若沒有精準鎖定目標客群,流量依舊難以轉化為營收。

「工具不缺,缺的是以數據為基礎的問題意識與策略思維。」對此,foodpanda 率先提出「新極效思維」,將經營效益拆解為三個核心變數:人效、時段效、通路效,將平台累積的海量消費數據金礦轉換成深度洞察,以營運顧問的角色協助店家重新理解營收從哪裡來、何時來,以及如何放大,取代傳統的經驗式判斷。

集結產學資源,打造接地氣的數位轉型方案

從POS系統、訂單系統到報表介面,儘管數位工具普及,實際能將數據轉化為經營策略的餐飲業者卻少之又少。深耕台灣13年的 foodpanda,累積超過 10 億筆訂單,合作店家逾萬間,實地輔導過上千商家;平台所累積的數據不只包含訂單紀錄,也涵蓋消費者輪廓、消費頻率、地區飲食習慣、客群結構與品項偏好等,對多數中小餐飲業而言,都是難以自行蒐集的珍貴經營資產。

為了讓數據真正轉化為行動力,foodpanda 自2024年起組建百人商業顧問團隊,經過內部的商務學院專案分享、跨部門培訓與餐飲實戰演練,將平台 know-how 轉化為輔導實力。同時,foodpanda也攜手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以及 AMT 亞太行銷數位轉型聯盟協會,補強數位轉型方法論,針對不同餐飲業者量身打造成長方案,在台率先推出「餐飲錢力股計畫」,以「診斷-訓練-優化」三階段打造轉型模型:

  1. 數據認知期 :透過12題線上檢測,免費協助店家快速盤點經營現況,建立數據意識。
  2. 行為調整期 :針對檢測結果與平台分析,產出「客製化錢力數據報告」,內容涵蓋曝光數、轉換率、回購率、客群結構與市場趨勢,並由顧問解析機會點,制定行動方案,如新客優惠、廣告投放策略、商品組合優化等,並以月度、季度或半年度為單位持續追蹤與調整。
  3. 數據經營期 :透過「錢力股實戰坊」4小時濃縮課程與顧問小組,協助店家從認識數據、活用數據,到發展長期經營策略。
Foodpanda
圖/ 數位時代

簡紫涵指出,推動數位轉型的最大阻力往往來自「心態」。許多商家老闆秉持「東西好吃就好」的傳統觀念,對於改變現狀抱持疑慮。因此,foodpanda 顧問的角色不僅是提供數據分析,更要與店家並肩作戰,明確告知投入成本、執行時間與預期成效,並透過同業成功案例創造「跟進效應。」

而顧問服務的核心,則是將數據洞察落地為行動——從菜單設計、商品攝影到促銷搭配,確保流量變現。例如:北部一間便當店,新客轉換率低,經雙軌策略(新客優惠+廣告曝光)半年營收翻倍並展店;一間早餐店則在調整商品組合並搭配廣告後,成功帶動業績與客數雙成長;還有一間滷味店透過菜單 A/B 測試,成功提升高客單價品項的銷售比例。

不只是外送平台,foodpanda也是專業餐飲轉型顧問

外界談到外送平台,往往聚焦於抽成比例與外送服務,卻鮮少注意到,它們同樣能成為餐飲業的成長推手,就像 foodpanda 發起的「餐飲錢力股計畫」,為合作商家全面賦能、提供全額免費的顧問服務,除了客製化潛力數據報告,非合作商家也可透過12題線上檢測進行數位轉型健檢,並免費參加實體工作坊。

首波實戰坊將於9月啟動,首批輔導50間潛力商家,目標逐步擴大至每年1,000間,協助業者翻倍成長。「我們與餐飲業是互利共生,商家成長,我們才有長期合作的基礎。」簡紫涵強調,只要有改變意願且具成長潛力,合作商家皆能獲得顧問服務。

據統計,創業後三個月是餐飲業的存活關鍵期,奠定能否進入長期成長循環的基礎。「數位轉型不是少數大型商家的專利,而是餐飲業的新常態。懂得善用數據的店家會不斷成長,不懂的則可能被淘汰。」

不侷限於外送平台的角色,foodpanda 更願意擔起專業餐飲轉型顧問的責任,發揮數據力與企業影響力,讓餐飲業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從存活走向壯大,更帶動餐飲產業發展更上層樓。

立即領取專屬錢力報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