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5日,工研院舉行第14屆院士授證典禮,共有5位新科院士獲頒殊榮,其中有2位與台積電相關。
台積電執行副總經理暨共同營運長米玉傑,以及台積電前技術研發暨企業策略發展資深副總經理羅唯仁,獲頒本屆院士。
羅唯仁在獲頒工研院院士後發表感言,盛讚台灣地靈人傑,孕育出台積電這個令世界注目的奇蹟,同時也提及張忠謀創辦人建立的台積電文化。
令人訝異的是,1個多月後、於今年10月底,傳出羅唯仁將赴英特爾任職,主掌研發部門。
羅唯仁自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美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固態物理及表面化學碩、博士學位。畢業後曾任教職,並在摩托羅拉研發實驗室及全錄微電子任職。
1980年代,羅唯仁返台擔任國善電子廠長。之後再度返美至英特爾任職,曾任先進技術發展協理,協同英特爾執行副總裁Mike Splinter建立英特爾首座8吋晶圓廠,成功量產微處理器Intel 486,參與了英特爾的「黃金10年」。
羅唯仁在英特爾任職長達18年,對英特爾的文化必然有深刻理解。
回鍋英特爾未必不可,關鍵在隱匿
2004年,羅唯仁轉至台積電任職,直到2025年7月27日退休,在台積電合計服務21年。任職期間戰功彪炳,帶領團隊獲得全球超過1,500項專利,其中約1,000項為美國專利。
2011年,羅唯仁獲張忠謀親頒「TSMC Medal of Honor」,這是台積電內部最高榮譽。張忠謀大讚他「勇於承擔,做出關鍵技術決策」,對其多年研發貢獻高度肯定。
2014年,羅唯仁提出「夜鷹計畫」,以白天、夜晚兩班、24小時接續進行研發,以突破10奈米技術瓶頸,讓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保持領先。
像羅唯仁這樣重量級的研發大將轉赴英特爾任職,對其製程技術預料將有極大助益。經過一個多月的傳聞,台積電始終「不動如山」,未有任何動作,媒體因而出現各種猜測。
11月25日下午,台積電公告向「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對羅唯仁提出違反「競業禁止」及「營業秘密」之訴。
台積電表示,羅唯仁自2004年7月起任職副總經理,2014年3月升任資深副總經理,並於2025年7月27日正式自台積電退休。
2024年3月,台積電將羅唯仁調任至「企業策略發展部」擔任資深副總。該部門為董事長的諮詢幕僚單位,職責上無需再監督或管理研發部門。(此為台積電對即將退休高層採取的就近監管、「隔離」策略。)
然而,羅唯仁轉任「企業策略發展部」後,仍要求研發部門召開會議並提供資料,以了解正在研發中及未來規劃之先進製程。
2025年7月22日,台積電法務長與羅唯仁面談,特地提供提醒信函供其詳細閱讀;並於說明離職後之競業禁止義務、詢問其離職去向時,羅唯仁表示將至學術機構任職,未提及將前往英特爾。
陳立武力挺羅唯仁,有必要也沒必要
台積電提告後,外媒報導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透過一份給內部員工的備忘錄表示,公司「全力支持」羅唯仁加入,並否認其加入涉及智慧財產權轉移之指控。
陳立武當然全力支持,好不容易請來的救援大將,怎能不支持。
羅唯仁不顧在台積電21年的情誼,重回曾有18年情誼的英特爾,多少令人費解。較可能的推測是他對半導體技術抱持熱忱,希望能持續在研發上奮戰。
尤其在英特爾陷入泥淖之際,倘若在他加入後能扭轉乾坤,則羅唯仁的人生將會添上一枚更大的「勳章」。
羅唯仁在台積電除帶領研發衝刺外,也負責供應鏈調度;在他加入英特爾後,將對該公司產線與供應鏈協同產生助益。
然而,這會讓英特爾「彎道超車」嗎?
我認為很難。獨木難支、單木不成林;在英特爾內部山頭林立的結構下,羅唯仁恐難撼動龐大組織,立下不朽之業。
責任編輯:李先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