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筆記術~寫下這10件「不重要的事」,讓你的人生更有動力
雲端筆記術~寫下這10件「不重要的事」,讓你的人生更有動力

做筆記,我們通常會先去想,有哪些重要的事情可以記錄到筆記裡。可能是下次考試會考到的重點解答?可能是參加研習時聽到的重要資料?可能是工作上老闆交代的重要任務?可能是開會時客戶提出的要求?或者,像我在「不再找不到東西的整理術:我用 Evernote 收納這些生活雜物」一文中寫到的,把生活物品收納也寫進筆記,讓自己以後更快找出來。

當然,這些都值得寫到筆記中。但是如果寫筆記的目的都這麼功利,寫出來的筆記都只是有用,那麼你的筆記本很有可能是個有條不紊的知識庫、資料庫,但卻無法成為一個激發自己成長、讓自己感動的好朋友。

之前和同事聊天,同事提出一個好點子,我們聊得天花亂墜,我忽然覺得哪裡怪怪的,便開口問他:「你怎麼不趕快記下來?」同事說:「這只是隨便想想的,又還沒有真正成形。」我心中覺得,這真是好可惜,我們似乎沒有發現:「筆記一件不重要的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筆記」不只是一種鏡像的複製,筆記本身也可以是「思考的一環」、是「行動的第一步」。那些已經很重要的事情用筆記記錄,只不過是錦上添花,只不過是資料整理。

但是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透過筆記產生意義,才是筆記帶給我們人生的最大動力。

 

1,寫下念頭: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真的還有機會

常常跟朋友聊天時,如果臨時看到咖啡館的雜誌而扯到好想去北海道旅行,當然我們都知道現在不會馬上出發,我們都不是衝動的人,但光是「想像」也會覺得很開心,這種閒聊正是與人交往最好的調劑。

可是,雖然知道那是不重要的瞎聊,但心中因此而覺得有一種夢想的心情是真實的,所以我會把這個念頭用一句簡單的話寫進筆記裡:「想去北海道」。

有些事情現在無法衝動馬上做,確實以後就會被遺忘。但是如果這個「想去北海道」的不重要念頭留在筆記上,讓自己反覆看到,那麼這個小小的熱情火苗不會熄滅,甚至可以在筆記裡慢慢澆灌培養,或許有一天這個念頭救會長大成具體可行的行動。就像我之前的日本旅行筆記:「如何用 Evernote 規劃一次完美日本旅遊?我的20個筆記攻略」。

2,寫下那些想要擁有的經驗,保留增廣見聞的機會

想要去一間餐廳吃飯,想要讀一本書,想要找出一部電影來看。當在網路上無聊瀏覽時,我總會被偶然看到的一篇影評、書評而感動到,當下就有一種:「好想找出這部經典名片來看看」的衝動。

但是生活中有太多忙碌的「正事」,這些額外產生的小小觸動,似乎無法排入正常的工作流程中,我們很難為了找一部電影來看而把這個動作「排入工作時程」。

不過,起碼可以把這個小小的、不重要的觸動寫下來。我會把偶然在網路上看到評論而當下很想看的電影、書籍都筆記下來,但也不強迫自己什麼時候看,而是以後有一天週末無聊時,這些當初寫下來「想要擁有的經驗」,就是週末最好的調劑。

有所觸動是很難得的,不要放棄這些可以讓自己增廣見聞、補充美好經驗的可能性。

 

3,寫下臨時的、想到一半的點子,期待他長大

我每天都在基隆台北通勤上下班,搭公車往返高速公路的這段時間,看在別人眼裡可能是浪費,但對我來說卻是我腦袋動得最快的時間之一,看著窗外飛逝的景物、聽著車上可能隨時發生的對談,腦袋就會跟著很快的運轉起來,很多莫名其妙的點子就會這樣跑出來。

當然,這裡面絕大多數點子想到更透徹後,都被證明目前不可行,但更有趣的是,很有可能在一兩年後,我發現之前想過的某個點子,現在可以加入最近的某個點子再想一次。

那些臨時想到的點子的開頭,即使只有開頭,也還是都寫下來,或許哪一天某兩個點子會產生一次火花般的碰撞,誰知道呢?但只有先寫下來,才有這個媒合的機會。

 

4,那些我現在還無法回答的問題,記下來給未來的自己

生活中我常常遇到很多問題,有時候是思想上的,例如之前許多社會議題,有時候是切身的,例如某個時間管理方法應該如何調整的問題。大多數問題其實我當下都不一定能夠真正很好的回答。

以前我會思考一下,撞牆了,就放棄。但現在我會把這個問題筆記下來,把我那目前可以做到的半生不熟的回答也寫下來。

等待有一天我成長,我還有機會再次回頭思考這些大人生、小人生裡的問題。

5,雖然是還不成熟的論述,也要練習講給自己聽

如果從我一開始寫「電腦玩物」就關注我到現在,應該會發現,七年前的電腦玩物通常只是介紹一些新鮮小軟體,但是後來的電腦玩物開始談論工作方法、時間管理、數位雲端概念等等問題,這對我來說,無疑是要踏入全新的領域。

而我的學習方法就是把很多當下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放在筆記裡,偶爾想到就回頭再醞釀一下、再修改一下,慢慢凝聚成一個一個可以發表的想法。

在筆記本裡不要害怕寫入自己草率的、粗糙的、淺薄的論述和想法,因為任何精彩的思想都要經過這樣一個磨練的過程,而私人的筆記本,就是一個不用害怕害羞,最好的自我表達的磨練場。

 

6,我的抱怨,先假裝說給筆記聽

很多朋友會說我的脾氣看起來很好,甚至有些朋友會很「期待」看到我生氣。但是我也不是那麼平心氣和完全沒有抱怨的人,而是我有一個好朋友總是能夠先聽我抱怨一遍,而等到我真的抱怨一遍後,那些外部的「氣」就被卸下來許多,剩下更多中間的「理」。

這位好朋友,就是我的筆記。怒氣、怨氣、煩惱氣一定都要發洩,不發洩就無法繼續向前。

但在直接寫到社群網站「分享」,或是寫到即時通「溝通」前,我會先寫到筆記本裡,把這些其實於事無補的「不重要的氣」留在筆記,把過濾後真正重要的理傳達出去。

 

7,想不出來要寫什麼的文章,先到筆記裡解放想像

有時候要寫一些東西,但怎麼樣都寫不出來。要寫一篇文章但遲遲無法動筆,要寫一封信但不知道如何開口,要做一篇企劃但不知道如何起頭,這時候,就把這些「未成氣候」的草稿內容全部在筆記裡盡情抒發。

因為是寫到筆記這樣「不重要」的場所,所以心態上就放鬆了,寫文章不再管文法通順、寫信件不再字斟句酌、寫企劃不再害怕失敗,反而是這樣,才可以把所有想法先寫下來。

先寫下來,就會發現裡面有些東西可以用,於是文章、信件、企劃,便可以開始進行。

 

8,寫下鼓勵自己的好句子

生活中不遭遇挫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總會需要一些鼓勵、一些安慰,這些鼓勵和安慰或許不可能真的幫我們解決難關,但起碼可以讓我們心情好過。

我也會這樣把一些會鼓勵到我的句子寫進筆記裡,讓自己可以反覆看到,雖然這不是考試的解答或任務的完成,但可以提醒我要好好面對。

 

9,寫下生活中發生的好事,讓筆記不沈重

如果筆記裡都是未完成的任務、都是重要的待辦事項、都是緊急的資料,那這樣的筆記本一定很沈重,甚至還自己都不想打開來看。

我會把生活中發生的一些美好的事情,和那些生活工作上緊急的事情放在一起,看似混亂,但卻是最好的融合,代表著生活裡有好事,也有總會變成好事的壞事。那些生活裡的美好記憶存放在筆記中,就是讓筆記的執行更有動力的調劑。

 

10,那些感動我的想法的東西,累積自己的創意箱

創意常常產生在跨領域的激盪時,當你用人文的角度去思考科學,或許你就能創造出有趣的科普故事。

工作、生活上也是一樣,很多難題的解法常常不是在鑽牛角尖上,而是需要一些看似不相干的領域的刺激。所以,我平常會在筆記中保留這些看似不重要、可能不相干的刺激。

我的筆記本裡有一個「創意箱」分類,裡面可能有影評、可能有藝術賞析、可能有科學論證、可能有一篇故事,但他們總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對我和數位應用有關的工作產生一些正向的激盪。而前提就是,我把這些不重要的感動,有寫進我的筆記本中。

你也會在你的筆記本裡,記錄一些「看似不重要」,但實際上會讓人生更有動力的筆記嗎?歡迎一起來分享你的心得。

 

出自電腦玩物/esor huang

關鍵字: #數位工具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邁達特的人才經營戰略!攜手「有福企」,打造個人化福利新體驗

走進邁達特的辦公室,最熱鬧的不是茶水間,而是 LINE 群組裡的「福利話題」。有人分享如何用點數換到電子票券,有人則教同事在電商平台搭配福利點數折抵,精打細算換來小確幸。對人資長楊碩祐來說,這樣的畫面格外珍貴,因為在他剛接手的那幾年,如何精準投放福利資源是重要的課題之一。

當時,邁達特正面臨跟同業一樣高達2成的離職率。高薪或許能吸引人,卻不一定能留住人,如何改善流動率,已成為企業的當務之急。「薪資能解決短期問題,但要讓人留下,必須讓員工在組織裡克服挑戰、獲得成就與實現價值。」他回憶。也因此,邁達特開始思考:如何讓「福利」不再只是行政支出,更成為穩固人才的關鍵?

永續人才經營,不只是花錢

楊碩祐的第一步,是回到員工需求本身。邁達特自 2022 年起,將員工滿意度調查頻率拉高到每半年一次,以即時掌握心聲。疫情趨緩後,公司除了宣布可彈性上/下班之外,如有特殊需求也可向主管提出居家工作的申請,讓每個人保有調整空間;當時從員工滿意度調查中發現,過去被視為亮點的零食飲料吧,只排到第 10 名;前幾名則是偏向彈性化的管理,如居家辦公和彈性上下班等。

「當福利能回應真實需求,滿意度可達 8 成;若與員工期待落差過大,則可能僅有 4 成。」楊碩祐說,這讓他確信,與其把資源花在公司自認重要的福利上,不如傾聽員工真正想要什麼,把錢花在刀口上、福利給得精準,才能成為長期的人才經營策略。

邁達特
邁達特人資長楊碩祐
圖/ 經理人

有福企一站整合福利,滿足員工多元彈性需求

如何讓福利走進日常?楊碩祐找到的答案是數位化。幾個月前,邁達特導入神坊資訊的「有福企®」數位平台——專為 HR 及福委打造的數位福利管理工具,讓員工能自主選擇福利,也讓行政流程大幅簡化。

「第一眼看到平台時,我就很喜歡它的 UI/UX 設計,清楚易懂又好上手。」楊碩祐回憶。以往福利公告、點數發放、特約簽約、活動管理分散在不同流程,耗費大量人力,也不易協作,如今透過有福企一站式平台即可完成。「福利是需要重複宣導的。」楊碩祐還記得,為了讓同仁理解平台價值,他特地花了一個週末做簡報,親自向全體員工示範說明。結果,導入初期就有9成以上員工完成開通登入。

為了讓員工福利更精準滿足個人化需求、提升使用彈性,邁達特將企業福利的固定預算轉換成「小樹點(生活)」(註1) ,透過平台發放數位福利點數,讓員工能依需求兌換折抵票券、宅配商品或旅遊體驗等日常生活消費。不僅能實現員工自選自用,企業也能在員工生日、福委活動、課程進修獎勵等多元時機點發送點數,創造更多與員工互動的機會。

甚至有員工自發性在 LINE 群組分享「點數使用攻略」,顯見認同度高。「現在我能兼顧員工自選福利、提供彈性,同時控制成本,這讓我更容易說服管理團隊,也能回應員工期待。」楊碩祐分享。

神坊資訊營運總監劉容先則補充,平台的核心設計之一在於「分眾」。以往分眾多應用於行銷操作,但員工同樣需要差異化經營:不同年齡層、職能或生活階段,各有不同需求。而邁達特員工結構正好呈現三個世代共融——20、30、40 歲以上各約佔三分之一,差異化經營更顯重要。有福企串連企業、HR、員工與供應商四方角色,整合了多元特約資源、EAP 員工協助與健康促進活動,再結合小樹點生態圈的廣泛通路,讓員工無論是日常娛樂、進修學習,或心理與法律諮詢,都能找到符合需求的選項。HR 不再受限於繁瑣行政流程,可更專注在策略規劃與成效評估,提升部門能見度與角色價值。

她進一步指出,平台也提供「活動」管理功能,讓 HR 及福委能以數位化方式舉辦家庭日、聚餐、健康與團建等各式員工活動,除了活動報名、問卷調查及員工簽到,也能透過平台發放點數獎勵,將繁瑣的紙本流程在線上一條龍完成,不僅讓 HR 節省時間,當活動體驗更流暢,員工參與意願也自然提升。

「HR 常常缺乏 IT 支援,有福企就是專為人資打造的數位工具,能持續優化迭代,並提供數據追蹤功能,讓決策更精準。」未來,也計畫推出會議室及按摩等服務預約功能,讓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也能輕鬆享受數位化帶來的效率與便利。

善用有福企,邁達特讓福利成為留才戰略

基於對數據與科學化人才經營的重視,邁達特進一步落實福利數位化。透過每半年一次的員工滿意度調查與同業數據比較,公司能更精準地掌握員工偏好,再搭配三十多項軟硬體福利調查,讓決策從感覺走向可驗證,進而推動政策宣傳與資源分配。

楊碩祐指出,邁達特以數位工具優化「選、用、育、留」四大流程,從求職、入職到職涯發展與日常照顧,HR 在每個環節都扮演要角,建構完善的「數位人才旅程」;其中,有福企更是「留才」關鍵,因為福利經營不再是附加價值,而是直接影響組織韌性與文化的核心環節。

「借用外部平台資源、交給專業,比起自己開發更有效率。有福企最大的價值,是幫助企業留才,並透過平台傳遞企業的正向福利文化。」楊碩祐說。甫獲 2025 年「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的邁達特,之所以能脫穎而出,不僅在於持續深耕人才經營,也來自善用外部資源,如導入「有福企®」後,將預算轉化為彈性點數,滿足跨世代需求,讓福利從「成本支出」提升為「策略資源」。

邁達特
邁達特屢獲雇主品牌獎項肯定,展現長期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承諾
圖/ 經理人

「這些努力在當初或許不會立刻看到成效,但卻能在同業尚未改善之際,率先走快一步,為未來奠下穩固基礎。」楊碩祐分享,隨著福利策略逐步落地,邁達特的離職率逐年下降,並持續創新低,讓公司更有底氣對外傳遞雇主品牌,也展現了長期重視人才的承諾。

被母公司佳世達點名為「集團軟體先鋒」的邁達特,擁有逾 25 年經驗,代理超過 50 種全球 IT 產品。面對缺工時代,當薪酬只是基本盤,決定新世代工作者是否留任的關鍵,在於能否持續挑戰自我、獲得成就感,並與企業文化建立連結。

因此,邁達特導入「有福企®」,不只是導入一套福利平台,背後更有將福利視為留才之道的策略思維。展望未來,楊碩祐期盼有福企持續開發創新服務,陪伴企業在人資數位化的道路上持續進化。透過與時俱進的平台設計,協助企業落實以人為本的人才經營,奠定組織永續的基礎。

註1:「小樹點」點數系統,分為小樹點 (生活) 與小樹點 (信用卡) 兩種點數類型,本文所述為小樹點 (生活)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神坊資訊有福企共同製作]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