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體正在吃掉你的車!
軟體正在吃掉你的車!
2014.11.14 | 科技

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扯上邊,包括你的車子。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Google和蘋果都曾推出Android、iOS的車用系統。圖片來源:Andorid.com

像Google和蘋果都曾推出自家AndroidiOS的車用平台,讓合作的OEM車商內裝進車用電腦內。Google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正是車用硬體和軟體的完美結合。而近日更有媒體傳言,美國車商Tesla可能將被蘋果買下,昔日的手機廠商也要開始推出車子品牌?這個傳言確實引人遐想,但不可否認,軟體商確實正一步一步的吃掉你熟知的汽車市場。

銷售通路大改變,2025年所有新車都會透過網上販售

據統計,在2015年將會有超過50%的新車在線上販售,到了2025年,這個比例還將提昇到100%。對消費者來說同樣只是買了一部新車,但背後消費的機制將完全改變,包括汽車公司的金流結構、財務、甚至是保險公司要賣給你的保單等等,都會完全改變。

以美國為例,在科技新創天堂矽谷,已經有一群新創公司,鎖定汽車銷售,正試圖打破傳統的汽車買賣、保險和財務管理方式。CarvanaBeepi,這2家新創工作專做線上汽車租借、交易和買賣,甚至可以提供比市價更低廉的價格。Carlypso則提供全線上二手車交易服務,只要透過手機和貨運公司,賣家和買家甚至完全不用見面。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美國新創公司Carvana提供線上車子交易服務。圖片來源:Carvana)

汽車感測裝置推陳出新,保險需求大幅降低

在財務金融方面,保險商已經可以透過各種管道更清楚且即時的知道用戶開車狀況和使用率。此外,用戶也可以藉由各種感測裝置,降低開車危險和汽車的損壞風險。當你開車的風險大幅降低時,你還需要保險做什麼?

MetroMile正是一家主打降低汽車保費的感測裝置公司。他們提供車內裝置,可以連接手機APP,記錄汽車的運作軌跡、引擎狀況等,讓你隨時監控汽車運作的狀態,並及早修復壞損。這家公司宣稱可以戲劇性的幫你大幅降低汽車保費,花費更少錢就可以輕鬆擁有一台車。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MetroMile提供車內裝置服務,可以感測汽車引擎運作狀況等。圖片來源:MetroMile

隨取隨用的汽車服務,比你買一台車還來的划算

最後,物聯網還提出一種「分享」模式,改變你擁有汽車的方式。例如像UberLyft等這類新創公司。當一個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各種花費讓你的養車代價越來越高,「自己租一台車,說不定還遠比養一台車來的便宜許多」。尤其當城市內充斥各種交通工具,例如腳踏車、大眾運輸,甚至是走路等等,自動化且隨取隨用(auto-on-demand)的汽車,會不會遠比你買一台車、找停車位、停車、還要小心翼翼你的車會被撞壞來的方便、省事且便宜許多。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圖說:美國Uber提供叫車服務,代客開車。圖片來源:Uber

在美國有越來越多的開車族改採城市內的各種自動化租車或叫車服務。Uber現今每個月有超過2萬名車手加入這個系統,這種代客開車的模式大幅降低自己買車的貸款壓力,而管制商和保險公司也試圖從新的租借方式中思考要如何推出新的保險模式。不管你是享受Uber的頂級代客開車服務,又或是將自家車加入Uber系統,以感測裝置來降低汽車保養、保險費用,物連網已逐步改變你熟知的汽車市場。

所以未來你確定你還需要買一台新車嗎?想一想你手機內的各種叫車APP,軟體正吃掉你的車。

資料來源:Forbes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打開信任之門,強化品牌韌性! 證交所創新板2.0引領新創以三大支點躍向國際資本市場

長期觀察臺灣新創生態,推動國內Meet創業小聚、AAMA搖籃計畫的巨思文化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陳素蘭,她指出新創若要跨越成長瓶頸,必須穩固「品牌、信任、資本」三大支點,並形成動態的正向循環。

特別是今年迎來臺灣證券交易所「創新板」2.0新局,新創更應該善用資源,藉由透明化治理贏得市場信任,同時借助資本平台放大品牌能量,鍛鍊好企業體質後進軍國際市場。上市,從未是終點,而是企業累積第二成長曲線的底蘊,更是企業實踐社會責任、進入永續成長的起點。

從品牌認知到信任資本:新創企業的成長三支點

新創從零到一的過程,通常會經歷哪些關鍵的成長階段?陳素蘭直言,「新創是社會上的新面孔,必須要先被看見有知名度(Awareness),接著才能被市場認可(Acceptance),最終進而累積深厚的品牌信任感(Trust),這是一條每家新創企業的必經之路。」

不論是經營B2C或B2B市場,品牌信任感的建立,不能只依賴短期預算所帶來的瞬間行銷曝光。陳素蘭建議,新創進入市場前先清楚定位自身的獨特價值,持續落實言行合一的經營策略,向消費者與商業夥伴展現長期的價值承諾。換言之,品牌與信任的塑造並非一蹴可幾,背後往往需要資本的挹注支持。

由此觀之,新創要走得踏實、奠基穩固基礎,陳素蘭認為需要三個關鍵支點「品牌力、信任力、資本力」的構成,而且這三個支點環環相扣、彼此影響。陳素蘭解釋:「品牌力帶動信任力,信任力吸引資本力,然後再運用資本的投入,讓企業能持續深化技術研發與強化市場行銷;同時,也能推動組織管理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品牌競爭力,三者之間形成正向循環,正是企業穩健成長、立足市場的關鍵。」

創新板2.0升級啟動,為新創點燃成長引擎之火

數位時代X臺灣證券交易所
圖/ 數位時代

相較於國際市場的創業環境,這三個支點之中,臺灣新創過去大多較忽略的,是善用「資本市場」以作為加速成長力道的槓桿資源。因為許多創業者花更多心力在技術打磨、產品開發,但當要拓展更大的營收版圖時,才赫然發現,資本市場的力量不可或缺。

正因如此,臺灣證券交易所推動的「創新板2.0」升級,即是賦能新創,強化品牌信任與營運體質的關鍵轉捩點。陳素蘭指出,觀察創新板2.0做了一系列革新,包含取消合格投資人限制、提供新創多階段上市輔導機制,以及上市後加強品牌曝光、媒合投資人互動等措施,藉此讓更多具潛力的新創有機會進入資本市場,也協助企業在募資、品牌信任與市場能見度更上層樓。

陳素蘭舉兩個登上創新板最有印象的企業,其一是首家進入創新板的錼創科技,一路看著他們透過資本市場的公開透明與品牌強化,不僅打開市場知名度,甚至受惠創新板2.0新制,股票流動性的提升,反映市場對其價值的信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國際訂單。另一家來自AAMA計畫第二期學員的Gogolook,在創新板的助力下穩健營運體質,近年有更多消費者認識他們的資安解決方案,甚至Gogolook順利進軍歐洲完成策略併購,並進一步擴大全球市場佈局。

從這兩個案例當中,陳素蘭提到:「創新板2.0的存在意義,不是單純協助新創企業掛牌上市而已,更是為企業打開信任之門、提升品牌能見度與資本能量的成長引擎。」加上證交所提供系統化、階段式的支持輔導機制,越來越多新創得以從市場的新面孔,蛻變成有競爭力與市場信任的長青企業。

立足臺灣,邁向全球:上市是新創永續經營的起點

面對全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臺灣新創在立足本土市場後,下一階段將放眼國際商機。這時候,資本市場的支持,亦是新創邁向國際的重要推手。陳素蘭提到,她觀察創新板效法那斯達克(NASDAQ),是支持創新的首選籌資平台,幫助尚未獲利但有商業模式潛力的企業,獲得進入國際市場的關鍵資金。而且有創新板的背書,臺灣新創在進入海外市場的時候,對品牌信任更是加分元素。

陳素蘭就觀察到,證交所協助新創拓展海外市場時,持續投入資源並展現高度支持。她指出,「近期證交所與KPMG一起成立『東南亞創新資本平台』,就是扮演鏈結臺灣與東南亞創新生態系的橋樑,幫助更多新創在東協市場進行業務拓展、資金媒合與合作交流。」

不過陳素蘭也強調,新創在跨足國際市場時,更需要「負責任地」使用資本市場的資金。「對資本的負責態度,就是願意把自身的經營承諾、財務表現公開在陽光底下,接受各界的檢驗,不僅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更能贏得國際投資者與合作夥伴的信任,」她補充道。

因此,上市進入創新板,對新創企業而言,絕非是成功的終點,更是邁向國際化及永續經營的新起點。借助證交所創新板2.0的支持,相信有更多臺灣新創企業在資本市場穩健成長,持續深化「三大支點」實力,穩健立足在地、勇於挺進國際,展現臺灣新創追求永續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動能。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