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再不改變就等死!」雲豹育成媒合企業與新創,三年達40%被投資率
「企業再不改變就等死!」雲豹育成媒合企業與新創,三年達40%被投資率
2016.04.21 | 創業

創新動能要從哪裡來?對目前正思考產業下一個突破點的大企業而言,攜手新創,從外部加入創新能量,已成了當代顯學。根據500 Startups日前一份《全球大企業如何面對新創革命(How do the World's Biggest Companies Deal with the Startup Revolution?)》報告,在富比士全球500大企業中,前100家企業中有68%都已與新創接軌,與新創合作的比例是後100家大企業的兩倍,新創革命浪潮已勢不可擋。

但企業要如何確實接軌新創團隊?台灣雲端運算產業協會旗下的雲豹育成計畫,是目前台灣最大規模在媒合企業、新創的育成計畫。計畫邁入第四屆,已有包括英業達、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微軟、鴻海、台達電子、凌羣電腦等16家企業加入計畫,累計輔導42家新創,並造就40%的高投資率。輔導後的募資金額超過2100萬美元,輔導後的總估值成長3.25倍。

圖說明
(圖說:雲豹育成計畫已累計16家企業導師參與。照片來源:雲豹育成計畫。)

「大企業有時就像恐龍一樣難以轉身,面對全球創新帶來的成功與淘汰,企業應該要擁抱開放式創新,積極與新創公司合作。」雲協副理事長、凌群電腦總經理劉瑞隆如此闡述計畫目標,重要的就是企業高層要敞開心胸投入,透過雲豹育成作為中介,讓新創能夠直接對應到能運用企業資源的高層領導者。

從中國好聲音得出「企業+新創」媒合靈感

在雲豹育成計畫當中,關於企業導師、新創團隊媒合機制的來源很有趣,源於三年前雲協理事長、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從中國歌唱節目「中國好聲音」得到的靈感。一開始,是新創團隊進行Demo,由企業導師選擇新創團隊;但若有多家企業導師看好同一家新創團隊,就換成企業向新創團隊Pitch,把決定權交還給新創,再根據雙方意願做媒合。

劉瑞隆說明,觀察前三屆的結果後,發現企業與新創媒合最大的困難點在於,雙方關注的題目、喜好都不同,因此今年的媒合機制則稍作改良,加入「企業出題、新創答題」概念,由參與計畫的企業先出題,表明企業想合作的項目與發展方向後,再讓新創團隊根據出題方向報名媒合,最後再進行4個月的輔導。

採封閉式育成,投資率達40%

之所以能有高達40%的投資率,雲豹育成計畫執行長劉晏蓉解釋,這主要源於嚴謹的媒合機制以及企業與新創團隊之間的信任感。雲豹育成採取封閉式的育成,一個團隊只能有一個企業導師,在媒合成功後,就是專心地發展產品服務。另外,新創團隊畢業後的第一輪募資,企業導師也有優先投資權,這也讓企業有更多參與意願,不用擔心育成結果會白費工夫。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企業在市場上可能是同樣的競爭位置,但在雲豹育成裡卻沒有排他性的原因。

「雲豹育成的方向很清楚,就是要做商業合作,你找一個能夠幫助你發展業務的合作企業,在四個月後一起討論出實際可行的方案。」劉晏蓉說明,雲豹一開始就是以商業的角度切入,無論是企業或新創,做生意的邏輯是一樣的。在團隊進入複選Demo時,要說明團隊所需的資源,以及沒辦法規模化的原因,讓企業主衡量自己有沒有能力確實給予新創團隊幫助,才做最終媒合。

企業與新創就像魚幫水、水幫魚

劉晏蓉認為,企業導師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經驗與人脈,台灣企業都不缺走進國際的能力,而是要把資源有效的結合。例如,新創團隊莫比網格與中華電信和凌群電腦共同開發國內基因雲市場,知識體與英業達共同布局大陸二線城市,雲豹育成就是要幫新創把市場做大。

「上一代的企業家都在打國際市場,代工我們獨步全球,但自我品牌的進展過往卻不是很順利,新創可以藉由企業的協助打入國際、同時也可以協助企業重新打出品牌。」劉瑞隆也說,企業與新創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他呼籲更多企業積極接軌新創,不然就如 500 Startups 報告中所言,「再不改變就準備等死吧!」

代表圖來源:Vearl Brown

《數位時代》新嘗試!「白話新商業」數位專刊,一本59元,全新試賣!

@@BOOKID:126722@@

關鍵字: #創新創業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