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淨化社會」之名,他發起了一個遊蕩全球的死亡遊戲「藍鯨」
以「淨化社會」之名,他發起了一個遊蕩全球的死亡遊戲「藍鯨」

編按:提醒讀者,本文涉及自殘、自殺等議題,請讀者們愛惜生命,並遏阻此類遊戲、內容透過網路傷害更多人。

這是一個從俄羅斯社交網路蔓延開來的死亡遊戲。大約是從今年2月份開始,人們注意到有大量青少年開始在網上發表自殘照片,並打上#BlueWhale(藍鯨)的標籤。

藍鯨
人們開始關注到這個不太尋常的現象。
圖/ 愛范兒

遊戲的名字源自一種鯨魚擱淺現象,加入者多為青少年,他們需要聽從管理員的指令,每天完成一個對應的任務,從觀看恐怖電影到在凌晨4:20散步以及各種自殘行為,以此擾亂受害者的生理節律,進一步加深其精神錯亂,最終一步一步走向自殺的終極任務。

雖然目前仍未有直接證據證明近期出現的各種自殺事件與「藍鯨」遊戲有關,但種種跡象表明,在俄羅斯及其他國家出現的青少年自殺潮,藍鯨遊戲都脫不了關係。

一個遊蕩在全球的幽靈

今年2月,俄羅斯兩名少女:15歲的Yulia Konstantinova和16歲的Veronika Volkova從14樓縱身躍下。在自殺之前,前者在其社交網路上發表了一張巨大的藍鯨照片並寫道「結束(End)」,後者則在網上寫道:「理智已經喪失⋯⋯結束。」

同樣是在2月,俄羅斯另一名15歲的少女從公寓中跳下,因跌入雪地中免於死亡,但身受重傷。

在俄羅斯警方的調查中,從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間,約有130起青少年自殺案指向了「藍鯨」遊戲。

而就在不知不覺中,這只「藍鯨」已經游向了南美大陸。

Image uploaded from iOS.jpg
圖/ Instagram

5月份,一名14歲的阿根廷少年在參加了該遊戲後,被送入重症監護室,這是該國第一起被報導出來的可能因「藍鯨」引發的自殺案例。

在阿根廷的拉普拉塔,一名12歲的女孩向警方求助,表示她因完成「藍鯨」任務而割傷了手臂。

巴西的情況更嚴重,全國各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青少年自殺、自殘案件。在聖保羅,一對18、19歲的小情侶在一家豪華酒店中發生命案,男孩Luis Fernando用一顆子彈射穿了女友Keana 的腦袋,隨後自殺。當局將這一案件與「藍鯨」遊戲聯繫在了一起。

BLUEWHALE.PNG
圖/ Instagram

另外一名17歲的巴西少年,在Facebook上寫下了「都怪鯨魚」後,試圖從天橋跳下,被消防員救下。

在智利,一位母親向警方報告她12歲的女兒在胳膊上劃了15 刀,組成了一個藍鯨的圖案。在警方的調查中,女孩承認她是遵照了「藍鯨」管理員的指示在進行遊戲。

在巴拉圭,一名22歲的大二電腦工程學系學生,在加入「藍鯨」遊戲後,用一把劍刺穿了胸膛。

這一遊戲也流傳到了拉美國家的兩大宗主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先後有青少年因出現自殺或自殘行為被送至醫院。

而在中國的網路上,也出現了類似「藍鯨」遊戲的組織,他們多以QQ群組為根據地,群名通常為「4:20叫醒我」,任務內容與原版相差無已。騰訊方面已經封鎖了十幾個相關的QQ群組。

有必要區分普通人和生物垃圾。

這樣可怕的遊戲是如何出現的?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創建者,一位名叫Philip Budeikin的21歲男性,原是一所大學心理學系的學生,後來被學校開除。

Budeikin自去年11月起已被俄羅斯警方逮捕,他表示創建這一遊戲是為了通過讓那些沒有價值的人自殺以達到「淨化」社會的目的,因為「有必要區分普通人和生物垃圾」。

根據他自己的描述,他策劃這一遊戲已有5年時間,從2013年起,他就創辦了「F57」社群開始蠱惑青少年自殺,而他的受害人「很樂於死去」。

據調查機構透露,他承認至少與16起在校女生的自殺案有關。

令人擔憂的是,Budeikin在獄中不斷地接到少女們的求愛信,監獄方沒有辦法,只能將信件轉交給他,也無法阻止他給迷妹們回信。

有心理學家認為,這些女孩子們之所以會愛上Budeikin,可能是因為她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愛,所以只能將感情轉移網路上帥氣又能給她們想要的關注的男性身上。

事實上,這也是大多數參與"藍鯨"遊戲的青少年的心態,他們處於社會的邊緣群體,得不到尊重與關注,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因而認為死亡沒什麼大不了的。

各國警方已經向家長們發出警告,提醒他們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舉止,墨西哥和英國當局已經發出「藍鯨」可能入侵本國的警告。

巴西聖保羅的廣告機構發起了一個叫「粉鯨」(Baleia Rosa)的活動,與「藍鯨」相反,該活動為青少年們設計了一系列帶有正面影響的任務,讓他們能夠找到生活的價值並與絕望抗爭。

中國除了騰訊之外,新浪微博、百度、搜狗、愛奇藝等網站上與「藍鯨」組織相關的內容也正在被清理。

然而,儘管各界開始提高警惕,但鑑於網路監管的難度,這類自殺組織依然有其存活的空間,比如目前 Twitter 已經屏蔽了 #BlueWhale 的標籤,但在 Facebook 上,還是可以找到不少相關信息。這種病態的現象,已經無法用「非主流」或「叛逆」來解釋了,背後折射出的青少年情感問題,令人深思。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請珍惜生命。自殺防治專線(24小時):0800-788-995;生命線:1995。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