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手一機的時代,擁擠的大眾運輸系統內緊盯著手機打發時間,已經成為現代人交通移動常見的景象,但在擁擠的空間中,身旁的陌生人若無法抑制好奇心偷瞄手機螢幕上的資訊,多數人除了感受不會太好,甚至隱私可能受到侵犯,而現在Google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款AI工具,可以輕鬆反制偷窺者的行為。
2毫秒就能辨識出有沒有偷窺者
Google研究員Hee Jung Ryu跟Florian Schroff 將在下周於加州登場的「神經訊息處理系統大會」上發表一款電子螢幕保護裝置。
這款裝置利用Google Pixel手機的前置鏡頭以及眼球偵測人工智慧(AI)技術,偵測螢幕前方是否有超過一雙眼睛正在注視螢幕。根據開發者釋出的影片,當系統發現有超過一雙眼睛正在注視著螢幕時,手機就會中斷正在執行的內容,並播放前置鏡頭捕捉到的畫面,偷窺者的嘴巴會吐出類似Snapchat濾鏡的彩虹瀑布幫助用戶識別。
兩位開發者表示,偷窺者只要注視螢幕2毫秒就能被系統辨識出來,在不同照明條件、注視姿態等條件下系統都能正常運作,另外這套AI系統直接在手機上運作,而不是在雲端服務上執行,因此才能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做出反應。
公共場合容易被觸發,仍存在隱私疑慮
為了讓開發者更容易在Android系統上導入基於AI的應用,Google最近推出對計算和處理能力需求更低的「TensorFlow Lite」 工具,跟2015年推出的標準版TensorFlow相比,效果優化許多,同時Google還發佈了新的API,讓開發者在行動裝置上就能執行機器深度學習。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Google第一次跨足眼部偵測功能,在2003年時就曾申請一款利用眼球移動控制電腦滑鼠的專利,以及依照實際觀看付費(pay-per-gaze,注視付費)的廣告追蹤功能。
雖然這項反制手機被偷窺的功能看起來很實用,但開發者也指出這項功能在人潮較多的公共場容易被開啟,因此仍存在隱私保護的疑慮,若系統誤判也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衝突及誤會。
Google官方目前對這項AI工具並沒有公開評論,也不清楚這款「電子螢幕保護裝置」在未來是否會正式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