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春季發表會:除了史上最便宜的iPad,還有這些小驚喜
蘋果春季發表會:除了史上最便宜的iPad,還有這些小驚喜

在昨天傍晚,蘋果官網又像去年春季新品發布前夕一樣,開啟了「種種精彩,我們已準備就緒」模式,下線維護Apple Store,預告著新品的到來。

蘋果在發表會邀請函中表示這是一場以教育為主題的線下活動,彭博社認為蘋果希望用低價的iPad奪回教育市場。

前幾天還有人根據爆料信息製作了這次發表會的新品渲染圖,讓人對這場發表會更加期待。

這些渲染圖包括了支援Apple Pencil的9.7英寸 iPad、(PRODUCT)RED 紅色版iPhone X和玻璃後蓋的iPhone SE 2。

這些期待會成為現實嗎?

在剛剛結束的蘋果春季發表會,蘋果給出了答案。

史上性價比最高的iPad:最低299美元起

2018年3月28日凌晨,蘋果在今年首次新品發表會上推出了一款支援Apple Pencil的新iPad,美國不含稅起售價為329美元(約台幣9,589元)。

它的造型跟9.7英寸版的iPad Pro類似,和之前幾代9.7英寸iPad也沒有太大的區別。厚度和去年3月的iPad一樣為7.5mm,重量則為1磅。

機身配置方面,這款新的9.7英寸iPad搭載了A10 Fusion處理器,電池續航時間可達到10小時。相機還是800萬像素,支援1080P影像錄製,前置鏡頭支援FaceTime通話。除此之外,新iPad還會搭載GPS、陀螺儀等常規的傳感設備。

除了A10處理器和續航之外,其他都基本上是常規更新。而這款新iPad的更新亮點,在於對Apple Pencil、iWork套件、AR的支援。

和去年發布的入門款不同,這款新iPad支援Apple Pencil。蘋果針對 Apple Pencil在新機上的書寫畫體驗上做了優化,提升了書寫的流暢程度,降低書寫延遲。

在這一代iPad上,用戶在iWork上做備註會比之前更加方便。蘋果也在發表會上表示,這一代iPad的更新中提升了對iWork三件套的支援,這次能夠用Apple Pencil在套件中實現更多功能。

除Apple Pencil的支援,蘋果還在發表會上提到了AR,AR也是近兩次蘋果新品發表會上的關鍵詞之一。

新發布的iPad支援AR類應用,如新發布Froggipedia AR、Boulevard AR 等應用,主要是為教育需求而設,幫助學生更直觀地展示他們的課件內容,如在Froggipedia這個應用上解剖青蛙等。

還有,蘋果還為應付教育需求加入了Shared iPad功能,方便老師去管理自己手上的學生,實時了解狀況。

售價方面, 這款新iPad再一次刷新了iPad家族的價格底線,起售價為:299美元(約台幣8,714元)。不過這是針對學校訂購的價格。

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起售價為329美元,和去年發布的iPad一樣。新款iPad的 32GB Wi-Fi版為329美元。

而去年那款採用A9處理器的iPad也已經悄悄從蘋果官網下架了,畢竟在同樣的價格下,選擇支援Apple pencil和使用A10 Fusion處理器新iPad無疑更加划算。

跟著新iPad一起降價的還有Apple Pencil,學校購買這款iPad的時候可以享受Apple Pencil的折扣優惠。

5款小配件、2款Logitech、3款蘋果

除了Apple Pencil,蘋果在發表會上提到一款由Logitech推出觸控筆設備。

這款觸控筆名為Logitech Crayon,造型跟蠟筆有點相似,是一款面向學生的第三方觸控筆產品,售價為49美元,比Apple Pencil便宜了50美元。

除了一支新筆之外,蘋果還在發表會上展示了Logitech推出的鍵盤保護套 Logitech Rugged Combo,售價是99美元,看外形就很生產力工具的感覺了。

在原來白色的妙控鼠標,妙控鍵盤2和妙控板2之外,蘋果新推出了深空灰配色的三款外設,尺寸功能一模一樣,但是價格要貴上140到200元。

購買前不久發售的蘋果最強電腦iMac Pro時,蘋果會附送一套這樣的深空灰外設,但當時並不單賣,現在這套外設已經上架蘋果官網,成為不差錢的象徵。

「軟硬兼施」,蘋果還帶來了這些小驚喜

除了新硬體之外,蘋果在app上也有重大更新。

首先,是蘋果自家的iWork套件宣布更新,新版的Pages、Numbers、Keynote都將支援智慧標記,可以靈活配合Apple Pencil使用。

此外,蘋果還準備讓AR技術與教育相結合。在蘋果看來,應用AR技術將會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這場發表會上,蘋果官方也重點介紹了這三款AR app——

Boulevard AR,借助AR技術來全方位欣賞世界知名的藝術作品:

Free Rivers,透過AR技術來認識河流走向等地理知識:

Forgipedia,利用AR技術來了解青蛙的身體構造,甚至還可以用Apple Pencil來解剖青蛙:

目前,App Store已經有超過130萬個適配iPad的app,其中有20萬個app與教育相關,這是iOS生態的巨大優勢。

除了為學生提供便利,蘋果還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學工具,方便老師對學生進行統一管理、教育。

全新的「課堂」app 能讓老師控制教室裡的每一部 iPad,從而引導學生完成課程,並幫助他們對手上的任務保持專注。

課堂app還能藉助使用隔空投送功能讓老師與全班同學或單個學生互相收發文件,還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無論在 Mac 上還是在 iPad 上,老師都可以通過這款 app 對學生進行管理。

此外,蘋果還推出了ClassKit框架,允許開發者創建幫助教師設計「家庭作業」,並且讓教師們能夠跟踪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首批支援ClassKit的 app 有以下幾款:

有意思的是,蘋果還推出了一項面向教師的學習計劃——Apple Teacher,這是一個免費的,可自定進度的專業學習計劃。

每一位老師都能夠通過這項計劃學習 iPad 和 Mac 的教學技巧,把它們直接應用在學生參與的活動中,並獲得相應的資質認證。

總體來說,2018 年蘋果的第一場發表會,正如邀請函上預告的那樣,是一場緊扣「教育」主題的活動——沒有發表會直播,沒有能容納千人的大會場,甚至可以說有一點「無聊」。

但對蘋果來說,這是他們重新進軍教育市場的號角,除卻市場利益上的考量,如何借助數字工具讓學習教育變得更有趣、更美好,這也是蘋果作為業界龍頭該有的擔當。

**蘋果這次能攻占教育設備市場嗎? **

如果說去年的 iPad 還是一台還不錯的娛樂消費平板,這次的新 iPad 和新軟體則都是是學生黨的福利。這大概也是蘋果選擇在一所高中舉辦發表會的原因。

在這次的發表會一開場,庫克就回顧了蘋果參與教育的40 年曆史,從1978 年贊助明尼蘇達州教育計算機協會500 台Apple II 電腦開始,到陸續推出iTunes U、「 Everybody Can Code (人人可編程)」等教育平台和專案。

這次發表會上推出軟硬體產品,基本上都是為了教育機構量身打造的,可見蘋果在教育市場上的野心。

過去 40 年間蘋果在教育市場並沒有缺席,可是表現十分一般,遠不如 Google 和微軟。

在美國的中學裡,價格低廉的 Chromebooks 最受歡迎,Chromebooks 在美國高中校園的使用率達到了 58%,Windows 筆記本的使用率為 22%,蘋果 iOS 和 Mac OS 設備的使用率則為 19%。

根據調查機構 Gartner 的數據, Chromebooks 今年的出貨量將達到 1200 萬台。

因為Chromebooks 上運行的Chrome OS 可以運行在配置較低的電腦上,前段時間Google打算將學校中老舊的Windows 電腦換上Chrome OS,讓運行緩慢的老舊設備煥然一新,同時也可以給學校省下一大筆費用。

而昨天Google 又把Chrome OS 裝到了平板電腦上,搭載該系統的首款平板電腦Acer Chromebook Tab 10 售價為329 美元,恰好與新iPad 的零售價格一樣,顯然是要和蘋果這款新iPad 打對台。

Chrome OS 系統開源免費,可以運行大部分 Android 程序,其中大量免費的應用和插件作為教學用途,同時 Google 也開發了一套名為Classroom 的教學軟體,同樣有不少免費的內容。

價格是 Chromebooks 在教育市場最大的優勢,把Chrome OS移植平板上則可能擴大這一優勢。 iPad的功能固然強大,可對於需要需要批量購置的學校來說,iPad和配套軟體的價格還是高了一些。

而這次iPad 299美元的價格看起來和第五代iPad的329美元相差不多,很多人會在幾款價格相近的iPad之間糾結,可別忘了這款新iPad 一開始就是奔著教育市場去的,最大的目標客戶就是學校等教育機構。

30美元的差價對個人用戶來說可能不會太敏感,可對於需要批量購買的學校來說就不一樣了,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價格可能是學校採購教育設備時放在第一位的因素。

不過只靠低廉價格還是不一定能滿足學校等教育機構的需求,蘋果在2015 年就曾洛杉磯聯合學區合作部署iPad,計劃給當地47個校區提供64,000台iPad,但後來卻由於學生操作上遇到問題而導致合作告吹,蘋果還為此賠償了420 萬美元。

近幾年蘋果在推廣程式教育上下了不少功夫,去年宣布與芝加哥公立學校合作,向學區內五十萬學生提供編程課程。

今年歐洲70所學校加入「Everybody Can Code(人人可以寫程式)」專案,這是一項專注於移動應用編程教育的計劃。

在此前的傳言裡,蘋果將推出平價iPad和平價MacBook來從Google手中搶奪教育設備份額,但平價MacBook最終還是沒有推出,而Google則打出了「Chrome OS + 筆記本+平板」的組合拳。

這次的新iPad和各種配套的教育軟體是否會受到教育機構的青睞,還有待市場驗證,可是教育設備市場注定要掀起一場那腥風血雨,不過好事是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學生黨。

本文授權轉載自:愛范兒

關鍵字: #Apple #iPad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為何台灣製造業在「智慧製造」卡關?AWS白皮書點出問題,提供實踐最佳解
2025.08.13 |

全球製造業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從勞動力短缺、供應鏈脆弱,到淨零碳排與數位轉型需求的成長,每一項趨勢都正重新定義產業格局。對此,AWS 發布《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白皮書,深入剖析製造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與市場變化下的挑戰與機會,提供台灣製造業適合的落地策略與最佳實踐方法。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擔心無法回本、缺乏知識技術,台灣升級「智慧製造」卡關中

台灣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同時面臨地緣政治風險、技術門檻高、人才缺口大等多重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方面,壓力更為顯著。根據英國營運持續協會統計,全球近 8 成企業在過去 12 個月曾遭遇供應鏈中斷事件,凸顯全球供應鏈的脆弱,台灣製造業也難以倖免,特別在國際局勢不確定性與在地原料依賴度高的情況下,會進一步放大成本與交期風險。

生成式 AI 應用快速擴展,預計 2025 年台灣企業導入將進入早期大眾階段,並以半導體產業為先導,逐步擴散至其他領域。DIGITIMES 調查顯示,已有 18.1% 的企業採用生成式 AI,並積極用於改善營運效率與產品良率,然而仍有 31.5% 的企業尚未規劃導入,主因包括成本考量、缺乏知識與技術、產業需求不明確,使企業在大規模部署時保持謹慎態度;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的《2023 臺灣企業轉型現況及需求調查》也顯示,37% 的企業擔心智慧製造投資報酬率過低,30% 缺乏導入知識與技術,27% 不清楚如何實踐,導致智慧製造推動困難。在電子製造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之際,許多產業面臨預算與數據分析能力不足的窘境。

AWS
圖/ AWS

此外,勞動力老化也是台灣製造業的問題。以國發會數據估算,2030 年台灣 50 歲以上就業人口將達 23.8%,導致技術傳承與產線穩定性受衝擊;同時 2050 年淨零碳排目標,迫使製造業必須進行碳盤查與能源優化;加上雖然 9 成企業已啟動數位化,但多數仍停留在營運系統,生產端 IoT 與 AI 應用不足,數據價值未被充分釋放。上述都恐將成台灣製造業升級的阻礙。

全球製造業大變局,智慧製造成關鍵突破口

根據媒體《DIGITIMES》研究,全球智慧製造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3,212 億美元,快速成長至 2033 年的 1 兆 1,58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13.7%。在社會和全球趨勢的推動下,不只對台灣的製造業帶來新的壓力和挑戰,同時也催生了產業升級需求。

所幸,隨著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日益成熟,替台灣製造業帶來更多可能。目前,IoT 透過連接感測器與生產設備,已實現即時監控與資料收集,並支援預測性維護與生產最佳化。世界製造業基金會報告顯示,IoT 已成企業智慧製造的首要投資項目;此外,智慧製造上,AI 現已被廣泛應用於品質檢測、生產流程優化與預測性維護,企業若結合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與生成式 AI,即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提升生產靈活性並降低成本。

同時,隨著「數位雙生」的發展,企業可藉其進行「虛擬試錯」與「情境模擬」,在導入新技術前,先模擬其對現有產線的影響,或預測潛在風險與資源耗損,避免浪費;另外,在 AI 大規模應用下,數據隱私、安全風險成為顧慮。「主權 AI」確保企業在可信的基礎架構中進行數據分析與模型訓練,降低數據外流風險,並支援在地資料中心部署,以滿足低延遲、高安全需求。企業若在產業升級中,將智慧製造的 4 大技術整合,即能在自家領域有效推進。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白皮書限時下載

加速轉型關鍵夥伴登場!AWS 台北區域重磅上線

AWS 作為全球雲端運算領導者,深耕台灣市場多年,成為製造業升級「智慧製造」的鑰匙之一,提供全方位資料策略、生成式 AI 創新、敏捷性等多種解決方案,協助製造業突破瓶頸。

過往製造業資料分散在 IoT 裝置、舊設備、資料湖、雲端資料庫與內部系統中,缺乏統一結構與命名規則,也受到組織文化與部門隔閡影響,導致難以擴展或有效利用。藉由「AWS 工業資料經緯」框架,能支援多來源數據關聯與脈絡化,可用於分析、AI 模型訓練與數位應用程式開發,讓資料運用最大化。藉由 AWS 的高性價比基礎設施與豐富合作夥伴網路,企業可大規模部署生成式 AI 應用。

製造業期待透過生成式 AI 來加速產品開發、提升營運效率、優化供應鏈並強化客戶體驗。AWS 提供完整 AI / ML 服務,支援模型建置、訓練、推論與部署全流程,助企業快速、安全落實 AI 應用。企業可將專有資料導入基礎模型,進行微調與最佳化應用。

同時,為協助製造業在全球市場中維持高度韌性與營運敏捷性,AWS 已於 2025 年初在台灣設立全新 AWS 台北區域,涵蓋三個可用區,將使企業能就地處理與儲存必須留存於台灣的資料,確保資料主權與合規性,同時降低延遲、提升應變速度。AWS 預期將在台北投入數十億美元於營運、基礎設施與客戶支持,幫助製造業數位轉型。

立即下載 ➤《全球地緣新局時代下的製造戰略:台灣產業韌性與轉型關鍵策略》
掌握產業趨勢、實戰案例與資安關鍵策略,打造下一階段的製造業競爭優勢!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