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高度不確定性。比如你今天身體好好的,但是你不能確定明天是否會吃壞東西而拉肚子,或者是你今天買了張股票,其實你並不確定它明天會漲還是跌,又或者是其實你並不確定,買了張樂透是否就真能改變你的人生。
因為我們每天面對的不確定性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對於生活的選擇,我們更偏向於「確定性」的服務。所以任何可以解決巨大不確定的事情,裡頭必然藏有巨大的商機。因為這是人性的根本。
提供確定性的廣告服務所帶來的商機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知名的百貨商店之父John Wanamaker曾經有句經典名言:「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掉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所以廣告的效果一直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但是 Google與Facebook卻用技術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天你我都可以透過 Google與Facebook的廣告後台,可以做到精準的廣告估算,以及Targeting。
所以你可以算出CPM、CPI、CPC等,至少在Google與Facebook提供這些服務前,似乎都沒有人解決這個巨大的問題。所以這個巨大的商機歸於Google與Facebook。這是他們應得的。
提供確定性的體驗服務所帶來的商機
廣告如此,那體驗呢?以前最麻煩的是,如果要去體驗一個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很怕有意外,意外的好,當然是很開心,但是就怕意外地差,敗壞了興致。
所以現在各種可以把體驗量化的服務,也都在互聯網時代繽紛爆發。舉例來說好了,今天我要去看一部電影,怎麼知道雷不雷?去看一下IMDB,網友的相關評價就知道了。比如說現在IMDB 7 分以下的電影我幾乎就略過不看了。
你說我這樣子是不是會有可能錯過好看的電影,只是不符合大眾口味?是有這個可能,但是我有更大的機會是不用浪費我兩個小時去看一部極大可能是很爛、很無聊的電影。旅遊也是如此,餐廳飯館也是如此。
提供穩定性的產品服務所帶來的商機
也因此,在這個資訊爆發的時代,像是「得到」這種篩選讀物的服務,就為廣大的讀者提供了一種「確定性」,至少上面推薦的書以及相關的評述講解是有一定的品質。
其實我們做產品,或是做服務也是一樣,如果你上個月去找理髮師,頭髮處理得很好,下個月同樣的理髮師,卻讓你大驚失色,你應該就不會再上門了,或者是 你去年買了一隻 iPhone 穩定靠譜好用, 今年買的 iPhone 問題多多,我想你明年在換新機時,會多多考慮 iPhone 以外的選擇。
「確定性」是我們對於任何事物的期待,時好時壞,比穩定地差還更糟糕。因為後者可以被人們預測,但是前者卻讓人完全摸不著頭緒。
自動化提供了確定性
為什麼我們喜歡「自動化」呢?因為「自動化」提供了高度的「確定性」。
工廠的自動化,可以確保不會因為人為注意力渙散等因素,讓品質出現瑕疵,客服的自動化,可以確保不會因為人為的情緒問題,讓回應的品質有起落,自動車的上路,可以讓更多的不安全駕駛免於上路,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自動化」不僅僅是因為節省了成本,而是因為「自動化」提供了高度的「確定性」。
確定性也促使了一致性
至於這些高度的「確定性」, 是不是會讓人類的發展趨向「一致化」呢?你說呢?你看看現代的文明, 你覺得全球大都市的差異會很大嗎?你覺得紐約跟東京差異很大嗎?
從長遠的角度, 我們無法斷定這樣子「一致化」是否對人類是不好的,但是至少人類的社會大幅度前進,是因為我們「一致化」了。
不過這個問題是十分深沈,繼續往下討論就會離題了。但是至少我們可以確定,人類在不短的時間內,還會繼續「一致化」下去。
消滅那巨大的不確定性者將獲得巨大的回報
所以,在這個大時代,縱然每天都有新的資訊,有新的科技,甚至全球政經情勢也都在動盪,每天都在往上堆疊出更多的「不確定性」,但是人們對於「確定性」的回歸卻是渴望的,這中間的落差,就是巨大的商機。
尋找那些充滿巨大不確定的地方,或許就是下一個寶藏。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