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從以色列登月聊台灣
他山之石:從以色列登月聊台灣
2019.03.14 | 策略

2019年二月二十二日凌晨兩點,我起個大早準備搭早上四點從特拉維夫飛波士頓的班機,正好遇到當天凌晨三點,以色列首次私人登月計畫SpaceIL Beresheet 委託SpaceX發射登月。

這次登月,讓以色列不只成為人類歷史上繼美國蘇俄中國之後第四個登上月球的國家,同時也是史上第一次的私人登月計畫,總經費一億美元,並以第一個成功的私人登月計劃贏得Google Moon Project的三千萬美元獎金贊助,整個計畫只用了不到三十個工程師完成。

這樣的巨大挑戰,居然是由一個人口只有七百萬,大約等於台北加新北都會區人口的一個小國達成。當時我透過網路,看著以色列民眾關注火箭發射的歡呼與評語,以身為一個無懼「fearless」的國家為榮,我內心瞬間升起了極大的感慨。

在以色列引起全國半夜起床關注的,是由當地團隊所打造,人類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太空科技進程。那在台灣吸引全國民眾關注的是什麼呢?似乎永遠是政治人物與政治鬥爭?

頓時我沉默了,在飛往波士頓的路上陷入了長長的沉思。

台灣人的聰明才智會比猶太人差嗎?想必是不會的,那為什麼兩國人民所關注的世界會有這麼大的高度落差?

台灣「卡到陰」- 症狀一

台灣本地在講一個人突然思想及行為不太正常時,常用「撞邪」或「卡到陰」來形容,卡到陰的人不僅思想與行為怪異,更容易鑽牛角尖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台灣在開始有直選與政黨輪替之後,我們一方面以達成直接民主的成就自豪,另一方面卻陷入了類似卡到陰的無限政爭迴圈,無法在國際上邁開大步做出大破大立的國家競爭策略。

舉例來說,當新加坡把個人所得稅降到最高不超過20%,與香港競爭吸引國際高階白領的同時,台灣居然是反向將年薪400萬台幣以上的稅率從40%加到45%。需知道400萬台幣不過相當於十三萬美元的年薪,任何國際公司的中高階白領的收入都可以輕易超過這個數字。 來台灣工作會立刻損失約四分之一的收入,台灣等於是把全球都搶著要的高階白領人才與在台灣設立國際企業亞洲總部的機會毫不留情地用力往外推!

當新加坡透過培育新創與連結周遭國家市場,在本地培育出可以與Uber競爭的網路獨角獸Grab的同時, 台灣居然反過來不只不停地打擊Uber等共乘業者的生存空間,而且更一再朝令夕改,提高Uber駕駛的營業門檻,為的只是想要保障傳統小黃計程車的生計?甚至更進一步,在Lime跟Bird等共享電動滑板車在世界各主要城市(以色列也遍地都是)開始普遍的同時,就以超高效率預先宣告電動滑板車違法在台灣不准上路。

這些不思上進,故步自封的開倒車政策,讓台灣變成了國際舞台上把頭埋進沙裡,不願意見到周圍實際競爭情況的鴕鳥。這樣的施政也把自己搞得越來越窮,不可能引領科技進步。

台灣「卡到陰」 - 症狀二

政策沒有延續性,無法做出十年、二十年的長期計劃。

身為一個金融科技業者,在不同政黨主政時所得到的承諾,到了新政黨主政時自動作廢。例如過去行政院副院長曾經承諾會將金融科技業者視為金融業者,讓金融科技也可以使用聯徵中心的資料,以及前金管會主委曾要帶領台灣銀行業投資兩百億台幣到Fintech產業,這些當時看起來大膽而且具前瞻性的做法,到了政黨輪替之後就煙消雲散。

這樣的問題難道無解嗎?以台灣人的聰明才智,難道只能落入自我消耗的無限迴圈嗎?

有沒有可能,台灣的主要政黨或是所有政黨一起坐下來,召開大會制定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大政方針,未來不管是哪一黨執政都不能變動?

另外,台灣的現有公務員政府體制,容易讓體制內人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沒有辦法效法新加坡及香港,開始逐步讓政府工作人員退休縮小編制,引進高階白領變成政府工作人員?付他們國際級的高薪來做出國際水準的表現?有沒有可能用這種方式來建立一個台灣的政府再造計畫?

台灣「卡到陰」 - 症狀三

台灣人對很多事情不求甚解,只會拿香跟拜,而且不願意做出改變,習於打假球,做表面,已經變成讓台灣長期卡到陰無法跟隨國際進步腳步的魔咒。像目前全球普遍展開的大麻合法化浪潮,除了美加已經逐漸全面合法,以色列更是最早允許醫療用大麻,並引領全世界大麻研究的先河,率先分離出大麻中THC和CBD等不同成分及確認他們的療效,進而將之產業化進軍全球市場。

而台灣不僅不願正視與研究,更是視之如洪水猛獸一般的禁忌,沒人願意正視提及,不求甚解,不願研究,活在自己的世界繼續互相欺騙,這就是台灣人現在的偽君子心態與活生生現狀。

不像以色列的「虎刺巴 Chutzpah (意即大膽放手,挑戰權威)」精神,台灣不僅不鼓勵挑戰權威,也不喜歡改變現狀。

或許我們應該更習於打破自己,開始看得更長遠,開始用互利改變對抗,才有可能讓台灣有機會可以引領未來,而不是一步步走進歷史的灰燼。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關鍵字: #太空科技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博弘雲端打造金融業專屬 AI 解決方案 賦能金融產業實現智慧轉型!

從流程再造、智能客服到科技防詐,AI 正在一步步改變台灣金融業的樣貌。根據金管會「金融業者及周邊單位應用人工智慧」調查結果,金融業者導入AI與生成式AI的比例已從29%提升至33%,顯示金融業對AI應用的需求正持續升溫,而AWS亞太(台北)區域的正式啟用,更將加速這股成長力道,讓AI躍升為金融創新的核心引擎,推動整個產業快速邁向新局。

在這股潮流下,博弘雲端作為台灣第一家與AWS簽署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New Region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Agreement,SCA)的雲端解決方案專家,如何協助金融業快速導入創新AI應用,讓「智慧金融」能夠真正落地在各個金融場景中?

對此,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陳亭竹給出的答案很明確:關鍵在於從痛點出發,讓金融業能夠以更低的門檻達成數據上雲與導入AI應用的目標。

標準化 × 客製化,雙管齊下加速金融AI真正落地

陳亭竹進一步指出,金融業在推動雲端與AI應用時,普遍面臨合法合規、AI倫理風險、人才不足與組織變革等四大挑戰。對此,博弘雲端提供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進而加速AI應用落地。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孫正忠強調,因為每家金融業對上雲和AI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甚至對AI 技術的要求與精準度都有不同期待。而標準化產品雖能快速導入,卻難以完全貼合每位客戶的營運場景與精細需求,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因此,博弘雲端推出產業客製化AI解決方案,建構在標準化解決方案的架構之上,進一步依照客戶需求進行微調。不僅能讓 AI 回答更加精確,也能更貼近終端客戶的實際需求,無論是篩選資料、優化決策,甚至提供行銷策略建議,都能展現更高的效益。

除了透過客製化服務滿足金融業者AI與數據應用上的多元需求,博弘雲端亦推出標準化產品驅動金融產業AI革新。從”AICOM”提供的新世代雲智能管理功能,賦能金融IT部門一站式管理雲端資源、即時掌握AI訓練資源運用狀態;到”LEMMA”提供的 AI企業知識代理,藉由LLM (大型語言模型) 摘要與整理重點、大幅減少人工查詢資料的時間,這些產品不僅加乘金融業者採用AI的效益,更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方程式。

RD099049.jpg
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副總經理 / 陳亭竹表示: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唯有結合客製化服務,才能真正滿足金融業在AI與數據應用上的高標準,並符合大型金融客戶的嚴格驗收要求。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售前 × 數據雙團隊,一站式滿足數據處理和AI應用需求

金融產業的AI應用百百種,博弘雲端不只提供產業客製化解決方案,更透過技術團隊的深度參與來強化客製化程度。首先是售前技術團隊,該團隊整合公司多年服務大型客戶的經驗與專業人才,能在專案初期便與客戶進行需求訪談與技術交流,並據此繪製完整的系統架構圖,確保AI應用精準契合需求,大幅提升專案成功落地的機率。

其次是數據團隊,涵蓋數據工程師、數據分析師與數據科學家三種不同職能,能與售前技術團隊的需求分析與架構設計緊密銜接,一站式滿足金融業從數據處理到應用的完整需求。

博弘雲端台灣AWS事業處業務資深處長郭仁傑進一步說明二個團隊的具體運作模式。售前技術團隊在完成需求分析與架構圖後,數據工程師會協助金融業將地端資料搬遷到雲端資料倉儲,並確保數據的正規化與可用性;接著由數據分析師統整數據並建立戰情室、商業智慧分析等應用,幫助客戶快速掌握營運數據;最後由數據科學家根據實際應用情境選擇或開發適合的AI模型,實現提升營運效率或優化客戶體驗的目標。「經過概念驗證與專案的執行,金融業普遍能提升5倍以上的資料處理效率,運用AI提升10~50%不等的生產力」,郭仁傑強調。

RD099024.jpg
「要讓AI應用在金融業真正落地,雲服務業者的客製化能力是關鍵。」博弘雲端台灣暨東南亞事業中心技術處長 / 孫正忠強調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攜手 AWS 與生態系戰略夥伴,全面備戰金融業轉型需求

除了內部團隊的緊密協作,博弘雲端也積極深化與AWS和第三方夥伴的合作關係,加強解決方案的廣度與深度,確保能更全面回應金融業多樣化的需求。

「客戶至上一直是博弘雲端的企業文化,」陳亭竹表示,博弘雲端很早之前就洞察到金融業數位轉型的商機,加上AWS當時正如火如荼推進亞太(台北)區域的落地,因而與其展開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的討論,並於2025年7月正式簽訂,成為台灣第一家簽署該協議的AWS核心級諮詢夥伴。

「這是一份區域級的合作協議,必須要有足夠紮實的市場經驗和具代表性的客戶導入案例,才能獲得AWS的認可與信任,」陳亭竹強調,這份協議不僅代表AWS對博弘雲端實力的高度肯定,更意味著博弘雲端可以進一步放大服務能量,串聯更多生態圈夥伴,全面支援金融業的數位轉型。

由於金融業在上雲時,對資安防禦、效能監測、數據管理等面向,可能都有不同需求,博弘雲端自成立以來,便持續與不同領域的夥伴攜手合作,包括Palo Alto Networks、Databricks及MongoDB等國際級解決方案廠商,滿足金融業在上雲時的特殊需求。而隨著與AWS簽訂台北區域戰略合作協議,博弘雲端得以進一步擴大合作生態圈,為金融業打造更完整的雲端與AI解決方案,全力加速其上雲與創新進程。

專業技術建立信任,博弘雲端成金融業轉型首選夥伴

憑藉卓越的客製化服務能力、與AWS的緊密合作關係及多元的生態圈夥伴,讓博弘雲端在金融領域展現亮眼成果,不只在技術面持續採用創新科技賦能金融業成功轉型,更透過技術專業力獲得客戶高度信賴,某大型金融業客戶在數據上雲專案結束後,主動表示希望繼續合作。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隨著數據上雲後的效益逐步展現,不僅吸引同集團內其他子公司與海外據點相繼啟動數據上雲計劃,更將合作期間展延至7年,藉助博弘雲端的技術與服務能量,持續深化雲端與AI應用,推動整個集團的數位創新藍圖。

1757919697308.jpg
郭仁傑說明,博弘雲端自3年前開始,即協助該客戶將地端數據逐步上雲,並導入Data Hub建立完善的資料治理(Data Governance)機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目前除了金融業之外,博弘雲端在製造、零售和公部門也累積了豐富的雲端技術導入經驗。展望未來,博弘雲端除了持續與AWS維持緊密合作、不斷精進雲端技術能力外,更將全面強化在資安託管服務 (Managed Security Services Provider, MSSP) 與技術生態圈的戰略布局,並積極拓展東南亞市場,成為台灣雲端服務業進軍國際的領航者。不僅向海外輸出台灣的成功經驗,更將成為驅動東南亞地區數位轉型的關鍵力量。

更多金融業上雲案例:立即與博弘雲端專業團隊討論

https://www.nextlink.cloud/contac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