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科技媒體引擎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致力成為亞洲文化實驗旗艦基地
發動科技媒體引擎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致力成為亞洲文化實驗旗艦基地

在建國高架橋下、位於忠孝東路、仁愛路和建國南路中間的偌大基地,曾經是空軍總司令部,如今揭去神秘面紗,重生為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融入科技新意,帶給全民參與並沉浸於聲音和視覺的體驗,開展當代藝術與國際合作的新一頁傳奇

創新建立共創、共享、共學跨域平臺
「實驗和參與,正是C-LAB營運團隊自2018年進駐與啟動以來的關鍵訴求。」C-LAB執行長賴香伶表示,C-LAB是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的簡稱,既然是文化實驗場,自期作為藝術、科技與文化實驗的領頭羊,當然積極透過這處平臺,落實孵育、創造與實驗。也自2018年啟動就規劃推出「CREATORS創作/研發支持計畫」,支持不同領域的創作者進行創作或研究的文化實驗,並且透過國際交流計畫提供創作者接軌世界舞臺,擁有對話空間。

C-LAB啟動未久,就已基於建立共創、共享、共學跨域平臺的理念,推動聲響藝術跨域合作。文化部長鄭麗君更親赴法國龐畢度「聲響與音樂研究統合中心」(IRCAM),簽署合作意向書,於舊空總基地內打造國內首座備有49.4聲道喇叭陣列沉浸式聲響的劇場空間──臺灣聲響實驗室。C-LAB更進一步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等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結合科技、教育與藝術文化,探索聲音藝術的各種可能性,致力成為亞洲指標性的聲響實驗基地。

C-LAB
C-LAB聲響藝術節播放由劇場導演陳彥斌以太巴塱之歌爲主題,呈現第一齣臺灣原住民VR歌舞劇新作《Oli邊境》。
圖/ 綺影映畫

全民參與 文化帶動科技媒體發展融合

賴香伶指出,作為政府主導的重要公共建設計畫之一,C-LAB是創新型態的國際級藝文創新機構,將規劃以「當代藝術」、「科技媒體」、「社會創新」為三大主要發展方向,由文化部發動,統合科技部、經濟部共同合作,聯手重塑全新文化想像,思維與技術並行,藉由軟實力提升硬體建設,科技媒體正是得力的落實工具。C-LAB的核心定位是作為創育鏈結產業育成的基地,既是文化科技也是社會創新的實驗場,也包括新型態的藝術群落彼此交融。賴香伶指出,C-LAB破冰而出,從實驗到實踐,架構完整的生態系統,鼓勵跨領域協作,歡迎全民參與,體驗、享受藝術。

引領未來趨勢的科技媒體,在C-LAB的發展計畫中至關重要。「文化部重視文化科技對於數位時代推動公民文化參與的重要性,C-LAB以文化思維注入科技發展,與科技媒體融合,讓創意人才也能掌握科技,然後回過頭來推動文化的傳播,達到深化與拓展。」賴香伶點出,探索科技發展對於實驗跨域、虛實整合的新媒體創作或應用的可能,如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結合影音、模擬立體效果技術,使用數位媒體克盡其功,在5G飛快發展的今日,更將緊扣當代藝術與文化,達到空前境界。

C-LAB
「2019玩聚場夏日藝術節—神!精!」的「舞動起乩—大家一起動起來!」活動。
圖/ 鄭雅文/攝

2020 聲響實驗、科媒拓研兩大布局領航

C-LAB臺灣聲響實驗室總監林經堯說明,在實驗場的聲音技術裡融入文化創作,形塑聚落,各領域人才分化分工,鑽研更深,體現了技術與研究、交流與創作、傳播與教學三大任務,而這樣的計畫與成果都是持續滾動的。比如C-LAB與IRCAM去年11月合作舉辦聲響藝術節,劇場導演陳彥斌呈現第一齣臺灣原住民VR歌舞劇新作《Oli邊境》,以太巴塱之歌爲主題,就把VR高度整合到環繞式歌舞情境中,並利用聲音互動技術產生視覺變化。

而在2019的C-LAB聲響藝術節中,C-LAB和國家電影中心合作,重新詮釋白景瑞導演的無聲電影《台北之晨》,邀請作曲家林強、陳家輝演繹聲音想望,透過原始影像中臺北橋、艋舺龍山寺、艋舺公園等地的現代聲音採集,讓這些地景在作品中出聲,將1960年代的臺北生活映像與當代音景交織重現,展現出實驗聲響推動藝術創作、文化研究以及社會田調的豐富潛能

C-LAB資深執行顧問蔡宏賢認為,文化帶動實驗升級,領航科技的未來發展,正印證C-LAB科技媒體的核心議題。2020年C-LAB科技媒體實驗發展將朝「未來視覺」與「生物藝術」等兩大方向布局:前者強化臺灣作為科技島所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與文化跨域的合作,使「未來視覺」透過科技運用產生更好的呈現效果,加上聲響藝術的結合,為觀眾帶來空前的沉浸式視聽體驗。

後者則融合了生命科學、生態環境、基因工程、農業發展,還有很受關注的3D生物列印技術等等,更涉及文化、經濟、政治與生活各領域,與臺灣各大產業都能落地跨接、重整;尤其今年在全民抗疫的認知下,醫療、生技、公共衛生皆與生物領域息息相關,生物藝術備受重視,將是C-LAB今年從當代藝術延伸到科技媒體的主要引擎。即將在C-LAB舉辦的自製額溫槍、紫外線消毒口罩工作坊便是對應目前最迫切的防疫需求,結合科技媒體、藝術行動主義與社會連結所規劃的活動,因應疫情更將結合直播技術,希望將工作坊的製作過程與知識讓更多人參與及共享。

在數位時代,數位人才與科技媒體是C-LAB最緊要的根基之一,抱持開放、育成、創新的核心精神,從生活中觀察到趨勢,從歷史回溯結合未來創新的可能,找出解決之道,促進新的當代藝術創作與國際交流合作,C-LAB身為前行者,志在創造生命演進的軌跡,描繪影像空間與聲音媒介的未來願景。

除了支持實驗、媒合跨領域的實踐外,C-LAB也扮演著提供民眾體驗藝文活動的公共角色。自2018年到2020年,C-LAB定期辦理多項鼓勵民眾參與的藝文活動,例如玩聚場夏日藝術節、音樂綠洲、創意工坊,以及各式主題導覽等,今年也將在面向仁愛路的廣場推出藝術光雕、實驗影音及多元的市集活動。開放場域後的園區,將規劃更多的戶外活動,讓這裡成為充滿創意驚喜的市民公園與休憩空間。在大部分的圍牆弭平後,C-LAB也希望能成為更多人的日常生活空間,隨時邀請大家走進來,參與和體驗這片古蹟與綠意共融的美好基地。

C-LAB六月預定展覽「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將展出Paul Vanouse的作品《Labor
C-LAB六月預定展覽「虛幻生命:混種、轉殖與創生」將展出Paul Vanouse的作品《Labor》。

財團法人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廣告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