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連六季獲利收紅 虎虎生威
Yahoo!連六季獲利收紅 虎虎生威
2003.11.01 |

開始走出低潮的網路業又傳來好消息。全球最大入口網站雅虎(Yahoo!)近期公布今年第三季財報,第三季盈餘6530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90萬美元再增加一倍以上,而第三季營收也達3.56億美元,也比去年同期成長43%。
這是雅虎繳出連續六季獲利的亮眼成績單。
在2000年網路崩盤之時,比起同樣經營網路事業的亞馬遜書店(Amazon.com),雅虎雖然沒像亞馬遜一樣成為華爾街沒事討伐的對象,但不論營收和獲利率也同樣大幅陡降,股價更是直探谷底,從最高點的250美元,掉到15元美左右。為了挽救頹勢,雅虎在2001年4月,不僅大幅更換經營團隊,同時也在全球3510位員工中裁掉了12%的人力。

**新官新政
付費服務賺進大把鈔票

**現任雅虎執行長的泰瑞‧西摩(Terry Semel)就是在公司氣氛最低迷的時候,走馬上任。這位曾任華納兄弟集團(Warner Brother)總裁的經理人,曾將華納公司營收提升10倍以上,並連續18年刷新華納利潤和營收紀錄;針對外界對於雅虎經營「太依賴單一收入管道」「是否該轉型成媒體」「該不該向網友收費」等評論,西摩擬定了營運項目多角化的政策。他曾不諱言地指出,「在網路發展蓬勃之時,Yahoo自視太高,以業界龍頭自居,而未考慮到日後的長遠發展。」
西摩上任後的新雅虎,最大的改變在於大幅降低對廣告收入的依賴。過去,雅虎以股市資訊以及整點新聞頭條等免費服務來吸引使用者,90%的營收都來自廣告。然而新雅虎一改之前作風,開始推出許多付費服務,如交友頻道、線上遊戲和線上求職以及email信箱等。現在付費服務已占雅虎營收的三分之一,而雅虎的野心還不止如此,目標是在2004年能將比例提高到50%。
雅虎到9月底止,付費服務用戶已達420萬名,本季預計可再增加50萬戶到70萬戶。第四季營收預計將在4.62億美元到5.02億美元之間。西摩的新政策顯然獲得許多華爾街投資者的青睞,過去十個月來,雅虎的股價已經上漲300%以上,達到每股38美元的水準。

**買下Overture
帶進6400萬美元高額營收

**
雖然付費服務讓雅虎的營收效益扶搖直上,但華爾街的分析師認為,占了總營收69%的網路廣告,仍是雅虎連續六季獲利的重要因素。財報顯示,上季雅虎網路廣告營收達245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8億美元增長48%,成長動力主要來自雅虎與搜索引擎公司Overture Service合作的付費搜尋服務。
Overture將一些搜尋的關鍵字賣給廣告主,只要網友輸入這些關鍵字,廣告主的網站聯結就會出現在搜索結果上,廣告主則依網站被點選的次數付費。這項服務看起來不起眼,卻占了雅虎單季營收的20%,雅虎上半季營收總計3億2140萬美元,它就貢獻了其中的6400萬美元左右。雅虎今年7月以16.3億美元併購付費搜索引擎公司Overture,華爾街普遍認為,這項決策將幫助雅虎穩穩控制這個最賺錢的管道。
在經營網站內容的同時,雅虎也體認到寬頻是網路服務的根本,無論後續要推行什麼新服務,都有賴高速連線的環境,而且寬頻不易斷線的特性,更能使網友長時間滯留。因此雅虎的策略是先蹲好馬步,與美國電信業巨人SBC合作推出寬頻服務,SBC在美國13個州有120萬用戶,雅虎和SBC以拆帳方式分享營收,「當你在網路上愈久,來使用我們各項付費服務的可能性就愈高,」西摩表示。

**寬頻之戰
時代華與納微軟是勁敵

**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Week)便預估這項服務今年應該可以替雅虎增加7000萬美元的營收。華爾街著名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網路股分析師瑪莉‧密克(Mary Meeker)則觀察,雅虎促銷寬頻服務是一石二鳥之計,因為寬頻使用者掛在網路上的時間,比撥接使用者高出60%,連帶地消費金額也相對提高60%。
然而雅虎是否從此如西摩所願,成為網友上網的終點,前途就此一片光明?別忘了,購併美國線上(AOL)的時代華納(Time Warner Inc)和微軟的MSN也在一旁虎視眈眈,雖然時代華納近來因美國線上表現不佳,出現分家與否的爭議,但旗下擁有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及華納音樂,時代華納能提供最豐富的內容給使用者,仍是時代華納爭取入口網站霸主時最堅強的後盾。
微軟的MSN類則擁有強大的的軟體技術和充分金援,更別提它所提供的寬頻服務在美國擁有27%的市占率,遠超過雅虎和SBC。當推行新的付費服務時,它擁有比雅虎更容易推行的付費方案。「雅虎的品牌形象一向建立在免費服務上,」MSN產品集團經理古莉(Lisa Gurry)認為,雅虎要一改過去形象,讓他們的使用者從皮夾裡掏錢,難度相對較高。

**後有追兵
goole讓Yahoo坐立難安

**
而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瑪莉‧密克在今年10月的一份報告也提出警訊,雅虎如不能找到更多的寬頻伙伴,獲利仍然有限。
雅虎還有另一個來自Google的壓力。。長期以來一直被消費者誤認為搜尋引擎的雅虎,實際上本身並沒有自已的後端搜尋技術,過去雅虎也是使用google的搜索引擎。
根據網路市場研究者Comsocre公司調查,2003年5月全球約有32%透過google、25%透過雅虎來搜尋。但自從Google也推出自己的付費搜尋服務之後,表示就能在網友開始瀏覽的那一刻起影響他們,並導引他們到產品銷售商或是廣告商的網站。
Google強大的實力讓大家了解到,電子商務最重要的起始位置就是搜尋引擎,雅虎開始坐立難安。雅虎在今年7月收買下尋引擎先驅之一的Overture公司,就是為了減少對Google的依賴。

**台灣雅虎一樣猛
**不久前,Yahoo!奇摩與eBay之間的拍賣網站大對決,讓人印象深刻,也喚起台灣消費者對雅虎在台灣經營現況的好奇。
兩年前雅虎創辦人楊致遠親自來台宣布合併當時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奇摩站(kimo),現在雅虎奇摩的營收和成長幅度在雅虎全球18個營運據點中排名第三,僅次於美國總部和韓國。8月份創市際市調公司公布的網路測量研究顯示,雅虎奇摩以928.6萬不重複到訪網友、每位網友單月平均停留時間426.8分鐘穩居台灣第一大入口網站。
由於人潮帶來的群聚效應,讓雅虎成為網路廣告曝光的重要場所,去年第三季即開始獲利的雅虎奇摩,在國內網路廣告市場的占有率達五成以上。但雅虎奇摩行銷部經理黃蕙雯分析,國內網路廣告只占整體市場的2%,現在雅虎以金融、科技和民生消費品廣告為大宗。
她並指出,雖然非廣告營收比例和總公司一模一樣,但提昇營收的各項服務則和美國則略有不同。像美國最大宗付費服務營收來自交友和個人加值信箱服務,而雅虎奇摩與中華電信hinet合作推出的ADSL連線申請,因為每筆交易的單價較高,占了非廣告營收的最大宗,其次才是線上交友服務、算命、加值email信箱和網路開店等服務。另外,由於台灣、韓國的線上遊戲市場持續延燒,角色換裝機制「Avatar」(又稱「造型精靈」),也是雅虎奇摩有別於美國的營運模式。
雅虎奇摩還再陸續推出拍賣、購物與網路開店等服務,提供個別網友與中小企業均可參與的電子商務服務,在完整多元的經營模式下,加上入口網站所凝聚的超高人氣,形成了規模驚人的「電子市集」,雅虎奇摩自今年第三季起,也成功地讓31%的營收從廣告主分散到網路用戶身上,比起兩年前幾乎100%依賴廣告收入,已有天壤之別。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AI顛覆零售行銷!SAP Emarsys如何助品牌在智慧零售時代,面對品牌轉型挑戰
AI顛覆零售行銷!SAP Emarsys如何助品牌在智慧零售時代,面對品牌轉型挑戰

2025 SAP Emarsys 行銷高峰會日前盛大登場,對談聚焦「AI × 智慧零售 × 個人化數據」三大核心議題,邀集零售、顧問與科技領域專家齊聚一堂,透過一系列主題演講與實務對談,深度剖析品牌如何在生成式 AI 與數據浪潮下加速轉型、強化顧客關係。

現場不僅邀請SAP Emarsys大中華區總經理林彥菁分享AI時代下,如何善用工具抓住消費者的心,並邀請到Deloitte勤業眾信科技與轉型服務事業群資深執行副總經理張益紳、SMCP區域數字化發展及營運總監黃灝良、萬達寵物行銷長何文君、SAP Emarsys資深客戶成功經理李婉琪,以及SAP Emarsys台灣商務代表陳聖文,藉由應用實例與行銷科技實戰經驗,為品牌在AI時代,協助開啟更具洞察與行動力的轉型藍圖。

SAP
Deloitte勤業眾信科技與轉型服務事業群資深執行副總經理張益紳
圖/ 數位時代

吸引消費者難度飆升,靠SAP Emarsys落實超個人化

2025年2月,Deloitte與SAP攜手完成一份全球消費性產品互動報告,當中提及5大關鍵趨勢,包括:吸引與留住消費者越來越難、AI與個人化成為創新的主推力、消費通路多樣化與不確定性、Dark Data造成的困擾,以及Z世代行為的轉變。

張益紳引述報告內容指出,77%的行銷人員認為必須改變與消費者互動的方式,76%認為要比以往更快速地適應市場變化,而這些都指向同個方向:「AI是提升效率、洞察行為的關鍵工具」。AI時代品牌要突圍,就必須將個人化體驗升級,走向「超個人化」,把每個消費者視為獨立個體,藉由SAP Emarsys等行銷科技工具,企業可更快速落實個人化體驗,真正讓AI成為品牌與顧客之間的橋樑。不過他也提醒,AI雖然能提升效率,但最終仍須仰賴人工把關品質。

談到個人化,李婉琪說到,許多企業初次導入SAP Emarsys所服務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數據來源過於分散,「比如線上、線下、LINE、會員資料都分開,要做 Machine Learning 就會有難度。」因此,SAP Emarsys團隊會先協助客戶整合多元資料,讓後續的AI分析與客戶旅程規劃更有效率。

她建議企業在選擇AI工具時,「必須清楚導入這套工具的核心目的,也要看這個平台未來是不是有持續優化、能整合、夠穩定。」SAP Emarsys的服務剛好都符合這些特點,能讓品牌無後顧之憂。

SAP
SAP Emarsys大中華區總經理林彥菁
圖/ 數位時代

SAP Emarsys在AI應用已有具體實踐,助顧客加快行銷速度

隨著全球零售加速進入數據驅動時代,該如何在短時間內抓住消費者眼球?林彥菁剖析:「從行銷人員的角度,現階段品牌只有黃金9秒的時間跟客戶互動。」 品牌必須從各式平台,抓住客戶的忠誠度,行銷人員也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設計策略與顧客互動。她舉例,像「登記保固」可以促進忠誠度,「QR Code」可帶來二次銷售,甚至從一個人的購物行為延伸到另一個人、從線上帶到線下,都是行銷人員可以觸發互動的時刻。SAP Emarsys提供「行銷自動化」的平台,能串接不同管道,幫助品牌跟客戶互動。

SAP Emarsys在AI應用上,已有不少具體實踐。包括提供15種以上的「預設報表模板」,能夠節省資料整理時間,並導入「自然語言儀表板」,讓企業的非技術人員也能自定義查詢與分析。AI能搜尋最合適產品、推薦熱門主題行銷內容。SAP也計畫推出新產品「SAP Joule」,整合ERP、供應鏈等,透過Agent溝通生成指令,幫助企業快速達成預期業務成果,協助品牌發揮AI整合應用的效益。

林彥菁強調:「AI或現在經常在討論的ChatGPT,就是可以幫大家做到「Time to Market」或者「Time to Value」,節省大家操作的時間。」SAP Emarsys的角色,就是幫助品牌整合跨通路資料、串接SAP生態系產品,並透過AI與行銷自動化功能,節省客戶團隊日常操作與內容產製的時間,加快行銷反應速度。

SAP
萬達寵物行銷長何文君
圖/ 數位時代

SAP Emarsys合作,萬達寵物繳出漂亮成績單

沒有好的AI工具有多痛苦?黃灝良指出其在剛加入這個品牌時發現的4個核心問題,包括資料分散、CRM與顧客資訊斷裂、前線銷售缺乏工具與洞察、競爭對手在數位轉型領先等。他強調,在公司內同樣是「轉換」,每個部門的定義卻不同,「同企業要唱同一首歌,講同一種語言才行。」因此,資料定義、公司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智慧零售不是只有科技,更關鍵的是用數據建立信任。他說:「我們要求團隊每一次與顧客互動,都要成為一個可以產生轉換的行動。而這一切的基礎,是要先與他互動建立關係。」

目前有不少企業都已經享受到使用SAP Emarsys的好處。何文君指出,旗下擁有超過126間「寵物公園」實體門市的萬達寵物與SAP Emarsys合作後,寫下亮眼的成績單,包括:客戶流失率下降、回購率成效翻倍、高忠誠黑卡會員人數也因此倍數成長。

萬達寵物透過SAP Emarsys的系統,針對會員的年齡、養寵類型、交易商品、品牌偏好、來店頻率、購買時段等資料建模,描繪出一條條購物旅程腳本,建立超過1000種會員輪廓。何文君認為,好的CRM就像GPT,能不斷學習、測試、優化,萬達寵物在與SAP Emarsys的CRM上合作能成功,也仰賴有好的系統支撐,加上有耐心的團隊,去debug解決問題。

SAP
SAP Emarsys台灣商務代表陳聖文
圖/ 數位時代

SAP Emarsys解決企業個人化行銷的痛點,助品牌在AI時代進化

整場活動中,雖然不斷提到AI時代個人化的重要性,不過陳聖文也提醒道:「如果線上、線下資料整合不全,就會形成數據孤島,讓個人化非常不精準。」數位時代總編王志仁也形容數據孤島就如同「地圖上看2公分,但實際行軍要200公里。」表面上資料彷彿已經齊備,實際上部門之間缺乏整合,數據無法流通、無法即時應用,導致企業決策像是在迷霧中摸索前行,耗時又低效,而SAP Emarsys的系統能整合非常多資料,包括原生的ERP,以及品牌的官網、APP等,讓內部的黃金數據不會被遺漏。

陳聖文指出,最重要的還是「原生雲」的整合、將線上、線下過去的資料都先整回來,再去想如何與消費者做溝通,將LINE、網站、廣告全都當成溝通場景。他也提醒,若設定的時候有一個節點沒處理好,就可能成資料孤島。畢竟,在AI驅動的行銷時代,唯有將資料真正整合,讓每一次溝通都建立在用戶行為之上,品牌才能精準觸及受眾、創造實質轉換。SAP Emarsys也會持續協助零售品牌,在AI時代更進化。

歡迎下載 SAP Emarsys: 全球消費性產品互動報告 | 台灣版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