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OTT平台要去別的國家發展內容時,就像重量級選手進場,其他國家都是輕量級,要怎麼迎擊對手?」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理事長蔡嘉駿如此形容。對此他呼籲業界,應盡快組成大規模資本的控股公司應戰,一方面集結資金,增加銀彈支援;另一方面整合多元內容,以IP聯合營運的方式,增加手中談判籌碼,結盟跨領域內容打國際盃。
這項代號「Project X」的計畫,NMEA建議政府帶頭,例如由國發基金投入第一筆資金,並力邀台灣金融集團、電視台、電信公司、OTT平台、電商平台等潛在投資人加入,預計資金規模至少達新台幣10億元以上。
同時,控股公司也將垂直與水平整合影視製作、遊戲開發、動畫製作、經紀公司、漫畫出版等10-20家內容產製公司,每年至少投資生產10個以上的高品質IP,涵括且不限於影視、戲劇、動畫、漫畫、音樂、出版等,透過聯合營運,拉出IP的長尾效應。蔡嘉駿透露,目前已有大型私募基金、企業創投有意投入,預計控股公司今年就能成形。
除了蔡嘉駿,Project X小組成員還包括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王敏惠、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林發立、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師、麟數據科技執行長鄭名傑、麟數據科技策略長謝佩芳,涵蓋影視行銷發行、數據分析、稅務會計、法律事務等各領域專業人士。
資本化成首要課題
為何資本化如此重要?蔡嘉駿指出,近期已見大型資本衝擊內容產業,串流平台巨頭Netflix去年入股韓國Studio Dragon、JTBC Studio等製作公司,並斥資興建1.6萬平方公尺大型片廠,日前再宣布今年投資高達5,500億韓元(約137億台幣)在韓國原創內容產製。對此,韓國電信業者與3大無線電視公司合作推出OTT平台抗衡。去年,LINE母公司、韓國最大網路公司NAVER也與韓國最大娛樂內容公司CJ Group簽訂換股協議,集中火力進軍全球娛樂市場。
在大串流時代中,國際OTT平台紛紛挾帶雄厚財力,大舉投資自製作品,「資本化會是在大串流時代中,每家公司、每個國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怎麼用比較有規模的經濟實體去打仗,是每個人都要正視的問題,」蔡嘉駿說。
但台灣內容產業大多是微型企業,數量可能超過萬家,蔡嘉駿形容,這就好像在全球串流海洋中,「有一萬艘小舢舨,各自孤軍奮戰,拚命划著想出海,可是對抗的卻是來自國際的『航空母艦』,不要說這一萬艘小舢舨怎麼跟人家作戰,他光是駛過我們船邊激起的浪花,我們就沉了。」
打造國家級的戰略產業
台灣應有危機感,須立刻急起直追,「內容產業是國家級的戰略產業!」蔡嘉駿指出,這不單純從商業角度來看,而是對於國家形象的提升、帶動其他產業都很有幫助。他以韓國的「四倍效益」理論為例,「每從文化產業賺到一塊錢,別的產業會因此賺四塊錢。」就像韓劇替韓國的汽車、手機、甚至是炸雞等文化內容對外輸出,輻射出更大的周邊產值和觀光效益。
另外更重要的是攸關文化主權的問題。台灣年輕一代的閱聽眾,消費台灣內容的比重越來越少,「如果年輕人只看韓劇、陸劇、美劇,未來台灣恐將淪為『文化亡國』。」
也因此NMEA才倡議須盡快成立規模化的經濟實體,透過募集資本成立控股公司,垂直與水平整合IP原創內容的中小型公司進行聯合營運,導入管理效益分析降低營運風險,「就算短時間內無法成為航空母艦,但至少先把小舢舨變成聯合艦隊。」
蔡嘉駿指出,單一控股公司若一年可穩定產出至少10個IP,就能形成規模化產能,不僅對於高風險的內容產製較可避險、有助台灣培養自己的藝人或製作團隊,對於國際OTT平台的採購也更有談判籌碼,實現未來真正資本化(IPO)的可能。
建立內容創作的生態系
至於產業控股的運作模式,林發立表示彈性很大,與內容公司合作的力度跟強度各有不同等級,比如百分百收購、股權占比逾50%或是先取得一席董事,「控股公司有各式各樣的設計,這不是擇一的關係,而是可以依照不同的合作階段和需求去討論、配合。」
王敏惠則認為,「控股公司有垂直整合也有水平整合,就像一個生態系。」在控股的架構下,有大集團的規模,但也有小公司的彈性,前端的內容產製公司仍保有創意主導權,合作強度自訂,但後端如會計、法務、人力等資源則能共用。從源頭IP開發做起,垂直整合到通路上架,水平整合則朝向各種應用發展,橫跨新媒體、影視、音樂、出版、動漫、遊戲等領域,打造內容創作的生態系。
不只資金,鄭名傑表示,台灣內容產業要從舢舨進化成艦隊,需要很多配備,「科技」正是其一,「在未來內容出海時代,科技是一定是扮演重要角色。」台灣本就具備科技強項,未來也將協助台灣內容產業數位轉型,從源頭的市場評估與情報搜集,到製作拍攝與特效技術等,都可透過數據分析、AI人工智慧、軟硬體程式等工具支援,「一直緊追韓劇不一定會贏他們,我們必須彎道超車,科技會幫助我們不只有追趕,還能夠超前。」
謝佩芳也表示,運用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之所以重要,不僅在於提升製作和行銷效率,也才能更加精準衡量品牌置入的效果,在文化推廣的同時也創造商業價值,這也正是韓流崛起的原因。
放大IP聯合營運優勢
王師則以自身經驗,說明IP聯合營運的重要。三年前牽猴子加入NMEA協會時,認識到遊戲開發團隊「赤燭」,進而才發現遊戲「返校」可發展成電影與影集的IP潛力,成功開創票房與口碑。同時他也體認到牽猴子若繼續固守傳統的電影宣傳發行業務,面臨「大串流時代」將有嚴重的生存危機。
在電影產業打滾18年的王師也指出,「做電影這麼多年,我很了解在地影視內容對於觀眾的滿足,跟文化的自信與驕傲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今天台灣有一個豐富多元的內容生態系,從傳統的影視音、ACG,甚至是大眾文學跟表演藝術,除了產值外,還有另外一層無可取代的驕傲,這非常重要。」
即使大聲疾呼成立產業控股,但蔡嘉駿強調:「推動捨我其誰,成功不必在我。」他希望產業控股能成為台灣內容產業困境的有效解方,樂見業界夥伴各自組隊,重點是資金願意持續投入,集結跨領域的資本力量,建立起台灣內容產業的主體性,競逐全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