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南投兄弟檔,2年賺2個股本
這對南投兄弟檔,2年賺2個股本
2002.12.15 | 科技

隨便走近一家汽車展示間,眼尖的人都會發覺:汽車安全氣囊(Airbag)不僅已成各車款的標準配備,而且數量還愈做愈多,一輛先進的Benz或BMW車中可做到6到8個氣囊;而每增加一個氣囊,劍麟公司總經理黃正忠的微笑酒窩就深上三分。
沒錯,劍麟就是台灣唯一一家做安全氣囊精密零組件的公司,去年EPS 16.12元,除了獲利能力驚人,這家位居南投市的小巨人還是今年國家品質獎的新兵,雖然地處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份,但一點都沒有妨礙它把產品賣到全世界。

**靠運氣也靠實力

**
1980年前後,劍麟董事長黃正怡一心想擺脫當公務員的父母那種「吃不飽也餓不死」的生活,約了弟弟黃正忠一起創業,「坦白說,一開始並沒有任何頭緒,就只想做生意,」黃正忠坦承,憑著勤跑勤學,公司小有規模,但有一搭沒一搭全憑機運和勞力也不是辦法,1987年時劍麟接獲一筆百貨公司專用的展示架訂單,開啟了公司的第一個轉折,由於訂單量大又穩,而原先供貨商品質卻不穩,兩兄弟決定自己下海開工廠,雖然五金展示架是個不起眼的小玩意兒,但透過工廠的生產、研發,兩兄弟卻也累積了生產汽車安全氣囊所需的五金知識及經驗。
第二個轉折,就是由五金跨足氣囊,有一天劍麟的一個德國客戶問黃正忠,「汽車安全氣囊的產品你們會不會做?」當時黃正忠看一看,覺得安全氣囊和生產展示架的加工工具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於是就一口答應下來。「兩者不同的是層次,安全氣囊在功能、性能、可靠度、精密度及品質控制的層次要求相對較高。」黃正忠指出,因為當時劍麟的工廠全面力行品質管制制度(TQM),因此他相信當初能順利拿下訂單的一個主要關鍵是在於德國客戶參觀過工廠之後,對劍麟產生了信心。
汽車安全氣囊是眾所皆知的產品,但汽車安全氣囊零組件,對台灣廠商而言卻是個十分陌生的領域。「簡單說,我們是在做形成汽車安全氣囊的inflator(充氣器)裏面的點火器及外罩,」劍麟總經理黃正忠說,安全氣囊零組件的生產一直都是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而且有大者恆大的現象,所有訂單幾乎都落在前三大廠商手中,「劍麟會得到訂單,一開始可以說是運氣,但拿下訂單的關鍵是已ready的生產技術。」
當初為了要將展示架的品質做好,黃家兩兄弟是認真地去做品質控管,「無論是在於品質、交貨、流程及圖面,所規劃出來的都是真的去落實,不只是paper,」黃正忠自豪地說,當時別人都認為劍麟的展示架生產規劃做得太複雜,結果證實如果沒有那套完善的品管制度,劍麟是不可能取得安全氣囊的訂單。「事先沒有準備,運氣來了你也抓不住。」

**研發速度永遠先一步

**
目前劍麟的訂單主要是來自第一大廠瑞典的Autoliv及第三大廠日本的Takata,而第二大廠美國的TRW,近來也和劍麟接觸中,雖然劍麟在國際市場上連連大有斬獲,被黃正忠歸因於三分運氣,但細看它的經營模式,卻不難發現台灣中小企業的霹靂彈性和嚴謹工廠管理,貫徹到企業的每一角落。
國外客戶最激賞劍麟的,是它永遠先一步的研發速度,而且樣品給得很快,產品出來的速度,也維持比同業快1/3,其次,由於劍麟的生產機械都是由自己設計(歸功於20年投注五金的經驗),因此設備成本可以比國外廠商低上6、7成,連帶產品報價有優勢,但毛利可一點也不少。「第三,品質好,」黃正忠強調,很多公司的品質管制制度是做出來後就一直蕭規曹隨,數十年如一日照抄,「其實所有的paper都是活的東西,必須持續改善,」黃正忠分析,劍麟的生產線品質管制點每天都在更新,甚至產品還沒生產前,條列出的品質管制書就已經更新6個版本,這意味著每次生產,劍麟都能比國外同行精進兩、三百個品質細項,而這對於高度要求精密的汽車安全氣囊而言,這就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為攸關人命安全,連一次疏忽都沒法忍受。

**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大

**
正因組裝生產(assemble)控管的過程高度嚴謹,台灣同業沒有耐性加入劍麟的競爭棋局,劍麟因此享有短期中近乎獨佔的優勢,總經理黃正忠笑著說:「要做好assemble,必須要對測試很了解,這包括對功能、材料、及機械的了解,才有能力做測試,但這和檢驗不同,檢驗只是檢驗尺寸、規格而已。」,比方說,車子在寒帶地區安全氣囊爆了會怎麼樣,或在溫度太高時會有什麼影響,這都是可以測試的範圍,「其實這些事其實原本是客戶自己做的,但你幫他做,你的品質就會往上提升。」從1992年開始生產汽車安全氣囊零組件至今,劍麟已握有穩定的客源,在業績上,也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今年的6.8億的營業額目標也已順利達成,而EPS則預估可以有13元的超水準。
看未來,劍麟未來的成長空間還很大,主要原因是來自汽車安全氣囊現在幾乎已成標準配備,因此配置氣囊的轎車量一直在增大中,此外,汽車內氣囊的量也有增大的現象,黃正忠說,目前全球的汽車有幾千萬台,即使假設全球一年車子只有1000萬台,800萬台有安全氣囊,以一台車至少2個,再加上side bag 2個,所以一年需求量至少有3200萬個,劍麟一年產量是200萬多一點,所以成長空間無限寬廣。「鴻海是做電腦的零組件出身,而劍麟是做安全氣囊的零組件,我們的path(路徑)其實很像,」黃正忠笑著說,如果有一天劍麟能成為安全氣囊產業中的鴻海,「那感覺應該滿不錯的。」
看劍麟連續兩年賺兩個股本的能力,誰能想到,這是一家位於集集大地震斷層帶邊邊上的公司呢?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