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插旗台北101!隸屬於H&M的他,如何撕下母公司的快時尚標籤?
COS插旗台北101!隸屬於H&M的他,如何撕下母公司的快時尚標籤?

瑞典快時尚巨頭之一 H&M 旗下的高端副品牌 COS(Collection of Style),於 8 月 25 日正式插旗台北 101,引來一眾潮男靚女朝聖。開幕當日,11 點店門開啟之前,就有消費者頂著體感 40 度的高溫在外排隊,盛況空前。

這幾年,有許多快時尚品牌都曾來台展店,然而撤櫃而回的也不在少數,Forever 21 以及韓國品牌 SPAO、MIXXO 都在列。

究竟 COS 的商業定位和魅力何在?它如何在快時尚集團下走出自己的風格,甚至成為唯一進軍時裝周的快時尚品牌?

瞄準中價位市場,與母公司做出區別

眾所周知,COS 的母公司 H&M 以快時尚著稱,快速推出新品,不停推陳出新,就是要讓品牌永遠走在時尚尖端,並帶給消費者無限新鮮感。

不過 COS 並未承襲 H&M 的做法,只在春夏與秋冬兩季推出產品,並以「buy better, and keep forever」的理念,將簡約、舒適和永續作為其重要的標籤。「好的設計應該要能夠在客人的衣櫃中,待超過一季。」COS 創意總監古斯塔夫森(Karin Gustafsson)認為。

COS台北101_1.jpg
在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上,COS 以相對優惠的價格提供具備設計風格的服飾。
圖/ COS 提供

另外,在產品定位和定價策略上,COS 也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在現代設計大牌當道的時尚圈中,COS 鎖定一個市場空缺:具備設計風格的服飾,但是相對優惠的價格。這也造就了 COS 獨特的風格,不像是那些奢華浮誇、爭奪目光的設計,COS 的產品一率以黑白灰純色系為主,沒有印花,其中,白襯衫更是關鍵靈魂,配上 A 字裙、無釦大衣,「我們專注於功能性,設計經久耐用的產品,」古斯塔夫森說明。

選擇中高端的市場定位,COS 的定價大約落在 2,500 至 5,000 台幣之間,價位雖比 H&M 高,卻可讓消費者以較無負擔的價格,買到大牌質感,被外媒讚譽是快時尚界的「Céline」,也為 H&M 集團貢獻 5% 的營收。

從門店選址到陳設,往輕奢品牌靠攏

COS 的品牌個性,不只體現在產品上,就連門店選址和陳設,也都經過審慎評估。為了和品牌的精緻、低調的調性一致,COS 的門市經常選擇開在精品店聚集的街區,緊鄰經典大牌,賦予自家品牌高階的形象,也讓這個印象深植顧客心中。

也因為如此,COS 展店腳步與 H&M 相比可說是非常龜速,從 2007 年在倫敦開第一家店,至今在全球僅有 275 個門市,不到 H&M 的十分之一。不過該品牌在接受《GQ》專訪時曾表示,「展店對 COS 來說,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衝刺。」從設計到營運,都貫徹品牌「細水長流」的理念。

COS 的門店陳設也不馬虎,雖然母公司是快時尚巨頭,但快時尚品牌常見的特賣、高掛特價的陳列方式,在 COS 店裡絕不會出現。無論是不是促銷檔期,店內始終維持高冷風格,幾何方形的衣櫃、鋼質衣架,根據衣服的顏色和風格款式擺放,簡潔清晰。

COS台北101_14.jpg
COS 店內維持高冷風格,幾何方形的衣櫃、鋼質衣架,根據衣服的顏色和風格款式擺放,簡潔清晰。
圖/ © Shopping Design

COS 也清楚自己的客群,並非追求流行的人,所以在門市的設計中也經常帶點藝術感,呈現出雋永的魅力。過去更曾與藝術家或是團體跨界合作,像是紐約工作室 Snarkitecture、首爾出版商 The Book Society、攝影師 Nina Band、藝術家 Michael Sailstorfer、荷蘭設計師 Olivier van Herpt 以及比利時傢俱設計雙人組 Fien Muller 和 Hannes Van Severen......等,讓它擁有其他平價時尚品牌,無法比擬的特色。

然而,COS 當年填補的日常時尚空缺,也面臨競爭對手的回防。Zara 日前也進行了品牌重塑,努力搶進快時尚和精品之間的折衷市場,甚至 COS 一在 101 開幕,Zara 就立刻進行櫃位裝修,嚴陣以待。日系快時尚 UNIQLO 近年推出的設計師系列,同樣瞄準那些想要極簡日常的專業人士,又不需要支付太高昂的價格就能擁有。

門店精挑細選、精心佈置的 COS,遇上隨處都可見的對手,極簡風格的堅持,有待市場驗證。

資料來源:GQ

【延伸閱讀】:
集點、分級、收年費,「客戶忠誠計劃」如何為品牌提高客戶終身價值?
安靜離職工作模式引熱議,是鼓勵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還是助長懶惰?
打破「公股=沒效率」迷思,國營企業也能創造優質服務與高獲利

本文轉載授權自:未來商務

責任編輯:黃翊禎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全員共識X快速調整,台灣品牌創見攜手亞馬遜全球開店布局全球市場,掌握跨境電商新商機

1989年創立的創見資訊(Transcend),成立近40年來,始終以穩健的研發實力與對市場脈動的敏銳掌握,積極應對高速變動的科技浪潮。如今,不僅成為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代名詞,還是將台灣技術力推向全球的代表品牌,從歐美、亞洲到新興市場,都能看到創見的產品,廣泛應用在消費電子、工業設備與企業解決方案中。

為了進一步將影響力擴及更多市場,2024年第四季起,創見再將自家產品上架亞馬遜網站。如今,僅僅投入半年,創見便取得優異表現,今年第一季和去年同期相較,營收足足成長150%。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解釋,創見的銷售模式,分為B2B和B2C兩種。以B2B來說,過往是透過地區代理商,負責不同市場的推廣、銷售、售後與通路管理,但隨著電商發展日益蓬勃,愈來愈多消費者選擇直接在網路上購物。眼見電商的潛力,創見決定在經營台灣本地的PChome、MOMO等電商通路之餘,再快速組建團隊,投入跨境電商,並首選在全球擁有超過400個營運中心、數億活躍用戶,能協助台灣賣家將產品銷往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亞馬遜。目前,創見的行動固態硬碟、攜帶式攝影機等多元產品,已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北美市場,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從通路走向消費者,創見從亞馬遜銷售數據中挖掘產品新機會

「對我們而言,加入亞馬遜立即感受到的好處,不僅是業績成長,而是可以直接接觸消費者。」陳柏壽強調,從代理商獲得的消費者資訊較片段,團隊是到直接展開跨境電商的營運後,才陸續接觸到第一線消費者的心聲。

像是團隊就發現,創見20多年前的舊款產品「2G記憶卡」,在亞馬遜上意外受到消費者青睞,「這種以往我們認為可能不太有人願意再買、很老的產品,沒想到還是有人在找,代表亞馬遜的長尾效應非常廣泛。」陳柏壽指出,亞馬遜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消費者,大家都認為,任何在自己市場找不到的產品,只要上亞馬遜網站就一定能買到,「所以我們在亞馬遜上獲得的流量、觀察到的消費者行為,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商業洞察。」

亞馬遜物流FBA與AI工具雙引擎,創見用跨境電商加速全球化布局

那麼,讓創見快速取得業績成長的秘訣是什麼?

陳柏壽分享,創見加入亞馬遜後,首先使用的工具,便是「商機探測器」,「這絕對是所有要進軍亞馬遜的賣家,第一個要用的工具。」商機探測器除了能協助賣家洞悉市場,理解競爭對手是誰、主力銷售產品有哪些,還能一口氣掌握產品關鍵字、價格帶和銷量資訊。賣家就能依據數據進行產品種類和價格、廣告投放的策略安排。創見近來正在開發的一款新品,就是將「商機探測器」做為市場調查的來源之一,成為研發功能時的重要利器。

其次,隨著生成式AI風潮興起,亞馬遜也推出「A+頁面Gen AI」「AI圖片生成工具(Image Generator)」等相關工具。創見剛加入亞馬遜時,因為產品多又希望能儘速上架,團隊便運用AI+內容產出圖片,「攝影師來不及拍照時,亞馬遜提供了一些省時又省力的生成式AI工具。」

另外,儘管創見在美國有分公司,但亞馬遜的物流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也是賣家必備的工具之一。賣家只要將產品放在亞馬遜的倉庫,FBA便會協助送至消費者手中,要是產品有問題,FBA也會負責收回,「這對所有想做品牌,或是在目的地市場沒有分公司、團隊的賣家,是很方便的工具。」

陳柏壽提到「將產品上架亞馬遜,所有人都可以參與,而要是能善用他們提供的各種工具,就會成為贏家。」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
創見資訊積極部署外貿、市場行銷多元人才,打造亞馬遜電商團隊,開啟全球布局。圖為創見於亞馬遜網站上設立的品牌旗艦店。
圖/ Amazon

從亂撒廣告到精準打擊:品牌靠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跑出北美市場新解法

但亞馬遜全球開店並非讓賣家自行摸索,官網上設有學習中心,內含眾多免費官方培訓課程,同時也投入教學資源,推出台灣獨有的「企業海外陪跑計畫」,由學長姐賣家領跑、專業導師陪跑,再搭配電商工具與服務商的協助。陳柏壽笑稱,起初團隊在平台上亂撒廣告,是陪跑導師手把手指導、陪著檢視成效,大夥才逐漸抓到投放廣告的關鍵。

如今,創見在善用亞馬遜的工具後,確實愈來愈了解北美的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

原先,團隊以為自家的1TB、2TB等大容量行動固態硬碟,較具銷售潛力,沒想到256GB的迷你行動固態硬碟反而更受歡迎,「大容量產品是美系品牌的重兵部署地,投入許多資源,我們不容易找到破口,但相對之下,小容量產品就成了突破點。」

創見也持續透過亞馬遜,建立鮮明的品牌形象、完善產品線,像是密錄器便斬獲不錯表現。這類產品過往都透過代理商,以專案模式在線下銷售,但對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來說,密錄器在線下的價格較高昂,從網路購買成了另一個好選擇,「這類產品之前在亞洲賣得比較好,但在亞馬遜上銷售,讓更多人認識『創見』,也為我們開了一扇窗,有助於未來取得更多跨界生意。」藉由檢視消費者在亞馬遜上留下的評論,團隊更回頭調整介紹產品的方式,從文字直接改為影片,以更貼近市場需求。

接下來,創見將持續鎖定人口基數大、GDP高、匯率穩定的市場,透過跨境電商發展全球業務;歐洲、澳洲、新加坡、中東等可以將產品再往外銷售的新興站點,也是瞄準的重點。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
創見資訊業務副總經理陳柏壽表示,一開始只有自己一個人,要看完龐大的資料,從無到有組建新團隊,但因為內部已經有共識,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從決定要做到全速啟動,很快地就開啟跨境電商之路。
圖/ 數位時代

行動力與執行力!創見用對思維、人才與工具,快速打開全球通路

面對現今快速變化的市場,陳柏壽建議,投入跨境電商首重「改變思維」,必須理解箇中操作模式,與過往的傳統外銷完全不同;其次,還要找到具相關經驗的團隊。

亞馬遜全球開店也分享觀察,創見能在短時間內取得亮眼成果,關鍵在於主管的全力支持、團隊快速到位,以及敏捷的學習與調整速度,「創見確定要投入跨境電商後,做的就是長遠通路規劃。一方面迅速找到外貿、市場行銷等多元人才,同時清楚知道目標,再搭配亞馬遜全球開店企業海外陪跑計畫,成果很快就出來了。」

陳柏壽進一步強調,當思維、團隊都到位後,決勝關鍵就在工具的使用。亞馬遜上有眾多工具,還能直接探知消費者需求,賣家可以從中找到自己與競業產品的差異性,並就此往下發展、設定策略,「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只要你的產品具備足夠競爭力,亞馬遜全球開店就是協助你把握機會、賺到更多生意的最佳夥伴。」

5 月 21-22 日 | 台北文創 14 樓
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限量席次 立即報名

從區域到全球:亞馬遜創新戰略發佈會
圖/ AWS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AI全球100+台灣50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