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年8月成立的數位發展部提出電子公文的行動簽核概念時,其實,臺北市2021年就已經將它落實在市政的日常運作了,公務員即使出差在外,透過手機內虛擬的行動自然人憑證卡片(TW FidO),照樣可以完成公文的憑證加簽、陳核,從公文簽核與TW FidO的串接一氣喝成,在手機載具上完成所有的審查及簽核作業,不僅讓同仁的體驗更好,也能提昇公務辦理時效。
智慧臺北首創行動憑證簽核公文應用
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呂新科表示,經由數位轉型邁進智慧城市的臺北,以市政府為平台,秉持臺北市要成為一座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理念,同步展開創新科技應用,推動智慧城市產學研公私協力發展而創新的生態體系,為能積極持續優化便民服務,導入企業架構工法,建立多層次的技術棧(Technology Stack),串連服務網格、系統網格及資料網格,建立整合的數位生態系:「民眾看到市府的系統整合面向簡單、不複雜,因為市民與市府員工都同樣能感受到單一入口、單一認證、單一體驗的服務,這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具體實現,同時也符契政府一體的概念。」
公文搭配TaipeiON使流程不斷點
系統整合是體現「行動憑證簽核公文應用」的關鍵,呂新科指出,隨著數位轉型浪潮與起,資訊局近年來不斷推動智慧臺北,致力建造資訊服務整合應用生態系,臺北市政府的TaipeiPASS(臺北通)的下載人次多達290萬,比居住市民總人數246萬還多,鑑於此,資訊局以面向市民的TaipeiPASS為前端的數位服務,搭配市府員工為核心的後端TaipeiON技術,以滾動模式持續不斷地修正,期能建構以民眾中心數位生態系的整體架構,讓公文旅程順暢不斷點,形塑數位體系的典範改造,達成聯合國訴求的One Government(政府一體)理想。而所謂體驗流程中的斷點,就是指那些須要設備中介或人工中介的環節,這些都會造成數位化流程效能的問題。
TaipeiON緊密結合公務服務,打造整合數位生態系,其中涵蓋行動憑證簽核公文、行動差勤、行動簽名、行動表單、行動報修等行動應用,還整合即時通訊、語音通訊、資訊儀表板、行事曆、協作、訊息推播等多項功能,光是主管最常用的「決行」、「退文」就展現高效率,即使市民致電洽公也能接線到出勤的承辦公務人員,虛擬辦公室服務即時且便利。
e化治理以民為核心兼顧便利與資安 強化與民信任的承諾
臺北市推行e化、行動化治理,TaipeiON從實名認證角度出發,兼顧資安與隱私權,呂新科舉例,市民如有陳情,從TaipeiPASS啟動,市府分案處理公文後進入TaipeiON的生態系,就像齒輪從前到後的帶動,突破場域、環境的限制,支持以民眾為中心的數位服務,這在COVID-19疫情衝擊下更顯重要,比如市府同仁居家或分區辦公,藉由線上線上的虛實整合的運作模式,儘可能地不影響公務的日常運作,舉例來說,臺北市府擁有公文e化99%以上及核銷作業數位化95%以上的線上協作系統與後端流程,另外,像學校停課不停學的遠端視訊上課、線上工作會議等,都是提升數位化、行動化融合線上與線下協作的高效能工作樣貌與生態系功能,以跳脫時空、場域限制的創新工作文化風格必定蔚為數位時代的新浪潮。
「尤其採用TaipeiON中的即時通訊功能,取代以往運用LINE在公務溝通及聯繫,避免公部門在資訊安全的風險,讓公務日常所需的即時通訊建立在更安全的架構上。」呂新科強調,全世界都面臨資訊安全及隱私保護的挑戰,台北市為能以策略驅動組織變革,市府成立資料治理委員會,由市長親自擔任召集人聘任府內外計30餘名專家委員,做為資料治理政策討論及決策指導,並於資訊局之下設置數據治理中心以結構化地落實相關方案,在應用數位科技驅動智慧城市的同時,也兼顧便民與個資保護的部署,另外,TaipeiON為能建立持續改善的資安及隱私保護管理體系,也積極取得ISO 27001、ISO 27701、MAS等3項高標準的資安及隱私保護國際認證,依法行政,堅守與民互信的承諾。
響應全球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無紙化的環保落實
「行動憑證簽核公文也具體發揮無紙化環保正面作為、響應全球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效益。」呂新科指出,數位轉型促動e化,包括廠商在內的生態系都隨著數位化效能的提升、相關成本耗能減少的改變(每年省下1億4,600萬張紙、946萬8,000元紙張費用),支應智慧臺北高效組織e化串連無斷點的核心流程,未來推行跨機關系統整合、資料共享平台的電子政務,策進更便捷、更永續的數位治理智慧城市,深刻體驗宜居生活的市民正是最大的受益人。
臺北市的數位韌性,將帶領全民看到未來城市的下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