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主辦、台灣內容產業年度盛典「亞洲新媒體高峰會」,在2023年12月19-20日完美落幕!邁入第五屆的高峰會,在短短兩天內,高度濃縮產業精華,本屆共有六大精彩主題,涵蓋「國際內容趨勢」、「台流加速器」、「台灣人X好萊塢」、「科技X創意」、「跨界X出圈」、「風格至上世代」,請來超過60位國內外重量級產業領袖,帶來產業第一手觀察,兩天共吸引超過兩千人次到場,進場人數與線上直播的觀看數雙雙破新高。
在開幕致詞時,文化部長史哲表示,在數位國度裡,期待台灣不再只是小國,而是可以成為一股溫暖世界的潮流,這就是文化部所提出四年100億的「黑潮計劃」,「改變過去文策院投資、影視局補助兩個單線進行的模式,改為投補關係,透過預算全面關照台灣內容產業。」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李懷仁表示,「進入數位時代,科技和影視內容已密不可分!」台灣本就是資訊大國,擁有強大的ICT基礎,數位部站在協助技術提供者的立場,希望能跟更多內容業者合作,讓科技有更多創意展現,協助台灣內容走向國際。
緊緊接著登場的NMEA理事長李芃君在螢幕上以流利的國語、英語、日語、韓語、印尼語介紹本屆大會,掀起第一波高潮,原來這是用優必達技術製作的「AI李芃君」,展現科技助攻內容呈現的精彩火花。
李芃君指出,今年大會的主軸是「Empowering」(全面賦能),台灣內容產業要蓬勃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資金、人才和國際接軌,這次六大主題,正是圍繞著賦能展開,從不同面向切入,提升台灣內容產業的軟實力,「這場年度峰會就是一個最大的交流平台,希望促成更多跨圈合作及企業參與。」
跨域整合,台流輸出全球
台灣內容產業需要更多推力,才能升級轉型並輸出全球。緯來電視網董事長李鐘培認為,「現在內容不是先變現,而是要先創造流量,透過社群媒體、時尚消費、影視音、瀏覽器、遊戲等五個渠道抓住大家眼球,讓內容產生長尾效應。」他指出,內容產業肩負提升台灣國際與產品形象的重要任務,如同在韓劇中置入的韓國產品,透過文化傳播,各行各業都會得到效益。
想要壯大台灣IP,跨域整合是關鍵。TVBS聯利媒體總經理劉文硯以自家為例,TVBS以內容、人才、市場、資本等四大跨域方式,讓IP回收極大化。在內容上,配合不同播放渠道,滿足不同受眾,比如延伸受歡迎的IP做短影音,也在網路打造原生內容。在人才上,讓藝人、職人、達人都有表演空間;在市場上,創造內容共感;在資本上,引進國際資金,開拓海外市場。
台灣要有更多內容走上國際舞台,《美國女孩》製片人苗華川說,《美國女孩》一開始的目標就不是賣好幾億的主流大片,而是可以感動觀眾,希望上越多平台,讓越多人看到,包含多少英文比例也仔細考量,因此特別找了認同的出品方溝通理念。他建議製作方可以勇敢堅持,相信自己的決定,文化差異不可避免,但如何組成最好的作品讓越多觀眾看到才是關鍵。
曾出演台法合拍電影《榮耀之路》的演員宋芸樺,非常鼓勵國際合作,「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產生不同火花。」她還記得電影有場戲要拍101跨年煙火,原先她希望可以把最美的台灣煙火讓世界看到,無奈當天下雨,沒想到法國導演卻非常滿意這種迷濛氛圍,原來在不同人眼中,城市也有不同亮點。
華納兄弟探索集團(Warner Bros. Discovery)亞洲區紀實與生活類內容總監李美儀率領高階主管,分享國際節目聖經。負責授權華納兄弟節目的華納兄弟國際電視製作公司WBITVP表示,購買國際IP的好處是,這個IP此前就已大獲成功,你買的是Know How,更容易吸引特定族群,加快進入市場的速度,也能得到國際資源如華納兄弟的支持,是另一個發展內容的方式。
科技浪潮,吹起全新內容形式
科技浪潮席捲各行各業,內容產業也不例外。2019年與團隊獲頒奧斯卡科學技術成就獎的馬萬鈞,是台灣繼導演李安之後,第二人獲頒奧斯卡等級的殊榮,他認為現在資訊流通方便,疊代速度之快,是以前從沒看過的事。現在科技不是問題,他期待台灣可以打破語言格局,加入一些國際組織,培養更多國際人脈、觀摩其他國家作法,讓更多人看到台灣作品。
VTuber也是在科技浪潮下新崛起的經濟模式,日本首間VTuber上市公司ANYCOLOR副總裁小林陽介,帶來VTuber三大收益策略。第一是組成VTuber團體,相較單一VTuber商品,更能提高經濟效益;第二是開辦「虛擬人才學院」(簡稱VTA),提供出道前的準備及培訓,出道後更能吸引觀眾;第三是加強內容製作,讓VTuber展開多樣化活動,如實體演唱會,同時與品牌、遊戲等聯名合作,進一步擴大粉絲數。
領軍開發《Final Fantasy》系列作的知名遊戲製作人田畑端認為,創作IP無法根據「格式」來製作,而是要融入創作者的個人想法,才能創造出獨一無二的IP。像是他並非在一開始就將遊戲腳本完成,而是認真體會角色在遊戲中的所有行為、感情及成長。他也看好未來RPG遊戲結合AI後,可以讓遊戲更加個人化,比如打造自己喜歡的分身,擴展遊戲體驗的豐富度。
AI助攻,加速故事影像化
近來正夯的生成式AI,幫助內容產業大幅縮短創建角色、場景的時間與成本,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預估,未來AI輔助產製流程的量化效率,在電影戲劇裡可以加速20%,商業廣告加速40%,活動影像甚至可以加速60%,「AI讓各類內容都可以很容易地將故事影像化。」
在蓬勃發展的AI應用之外,第一天峰會的最終場,請來律師和AI專家,討論AI智財和版權議題。萬國法律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林發立認為,以AI學習真人所創作的角色或聲音,版權該歸誰所有,目前法律仍沒有絕對答案,2024年會是一個重要年度,有些正在進行中的司法案件會有初步看法。即使混沌未明,他仍建議產業人士不要害怕,「要大力擁抱AI,總有一天這個時代一定會來臨!」
在兩天論壇之外,場外也同時進行上屆頗受好評的工作坊,本屆特別增加場次,請來華納兄弟探索集團、YouTube、Netflix、文策院共四大單位,舉辦七場工作坊,傳授實戰技巧。其中最難得的機會,就是文策學院與華納兄弟探索集團攜手開辦「TAICCAXWBD 非戲劇類節目企劃國際培訓工作坊」,由WBD國際節目製作講師群和台灣業者交流,首度公開傳授非戲劇類節目的製作心法,協助台灣內容產業接軌國際。
立即回看精彩內容:https://bit.ly/3w7Uzb2
想了解NMEA:https://www.nmea.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