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ChatGPT橫空出世,各種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簡稱GenAI)工具接連出現,對產業發展、企業營運等均有重大影響。2023年底,國科會宣布結合跨部會資源,啟動「推動各產業導入生成式AI先期計畫」,預計以「廣、深、快」三個方向推動GenAI在百工百業落地的腳步,首先,調查各行業對GenAI需求,規劃出台灣發展生成式AI的路線圖。其次,由垂直領域的機械業先行,建立示範案例。第三,啟動各種GenAI創新競賽與深度輔導,加快GenAI的創新創業浪潮。
3月13日舉辦「2024 GenAI產業高峰論壇─AI生成•無限可能」活動,共有現場超過1000位以及線上超過2萬名與會者參與,邀請產學研各界專家與會演講,探討台灣運用GenAI驅動百工百業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的策略。同時,國科會亦宣告啟動「晶片驅動台灣產業創新方案」及「推動各產業導入生成式AI計畫」。
晶創台灣計畫 致力讓百工百業導入GenAI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致詞指出,隨著GenAI興起,台灣應該發揮半導體產業的優勢,趁勢布局全球。晶創台灣方案要將GenAI快速推到百工百業,四大布局策略包括:生成式AI加晶片,帶動產業全面創新。強化培育環境,吸納全球研發人才。加速產業創新所需的異質整合及先進技術,讓台灣未來20年都能領先。利用矽島實力,吸引國際新創及投資來台。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署長呂正華則指出,GenAI已成為重要趨勢,2023年12月的科技顧問會議,便聚焦晶創台灣計畫,以AI結合各行各業與半導體,推動產業生成式AI。此外,更以培育生成式AI相關人才、加強產業應用與擴散、開發生成式AI應用平台與工具,和鏈結國際大廠等方式,持續強化台灣GenAI的推廣與發展。
台大智活中心主任劉佩玲進一步分享,「台大智活積極參與推動生成式AI的發展,宣佈啟動『GenAI Stars生成式AI百工百業應用選拔競賽』及深度輔導,瞄準四種對象,加速生成式AI產業的落地應用。」「創意創客組」招募高中生、大專及社會人士參與競賽,即使不懂程式,也能參與GenAI 創意創客競賽,帶動GenAI創新風潮,培養下一代AI專業人才。
而「創新創業組」招募研發GenAI創新產品上市的企業、應用GenAI實現內部創新的企業,由台大智活助推GenAI產品研發,掌握大商機,或讓GenAI成為企業內部創新的驅動力。初選的隊伍將獲實作輔助金,並得到一對一業師的深度輔導,更能運用國家鏈投資、鏈市場、鏈補助的三鏈策略助攻創新創業。
競賽官網:https://genaistars.org.tw/
號召百工百業打群架 走進國際市場
Google台灣區前總經理簡立峰指出,「現在為止,台灣是首波受惠AI的少數國家!AI受惠程度排名高於中國、日本。」台灣的強項是應變強、製造業衝擊少,但弱項是創新和應用,半導體業銜接AI應用,台灣所剩時間已不多。百工百業應該以「打群架」的方式走進國際市場,而台灣軟體新創,也應抓住這次機會,發展跨領域的AI應用。
簡立峰強調,「今年是AI的人機協同年,想想手機和網路剛出現時的情境,會使用AI和不會使用AI將有極大差別。」AI時代的石油是數據,隨著GenAI逐步普及,企業們可以以低成本、無╱低程式碼的方式,善用數據進行轉型。
Appier創辦人暨執行長游直翰分享GenAI對數位行銷產業帶來的影響,指出過去「決策型AI」能將用戶分眾、優化廣告,做到產品推薦,提高轉換率。GenAI能針對品牌想溝通的對象,優化廣告創意、生成高成效的廣告素材和產出行銷企劃。他強調,如何運用GenAI強化行銷?關鍵仍是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產出最符合品牌、產品的內容。
聯發科技的兩萬名員工和數十家客戶,已開始使用暱稱為「達哥」的GenAI開放式平台達文西(DaVinci)。聯發科技人工智慧暨數據工程處協理葉家順解釋,「達哥」就像發電站,不會寫程式的員工,也能以GenAI輕鬆分析生產良率、技術趨勢,以及自動生成會議記錄、檢索內部知識等。企業若想讓GenAI發揮極大效用,他建議,高層的支持格外重要,並要著重資安問題、做好人才配置並關注生成品質,才能將GenAI快速部署到企業的每個角落。
秉持終身學習態度 各領域都要投入AI應用
GenAI時代要學什麼、怎麼學?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建議,任何企業、組織都必須理解AI技術,建立素養與共同認知,同時要逐步習慣人機協作模式、做好安全風險管理,並進行數據資源整合,且保有「終身學習」的態度與熱情,不只是理工科學生要學GenAI,「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也會開始應用大型語言模型。」
「可信任生成式AI對話引擎」(Trustworthy AI Dialogue Engine,TAIDE)計畫負責人暨中研院資創中心資通安全專題中心執行長李育杰表示,大型語言模型成為顯學,台灣應該在自己的模型中內嵌知識系統、文化與價值,這也是國科會號召轄下機構和國內學術團隊催生TAIDE的原因。目前,TAIDE已能自動摘要、翻譯文字、寫信、寫文章,還能根據訓練的領域資料,發展出「神農TAIDE」等農業知識檢索系統,「資料、算力和人才是大型語言模型的基礎,使用者的持續回饋則是成功關鍵,需要大家齊心合力打造TAIDE模型,才能走得遠。」
GenAI的垂直應用領域,由機械製造業領航,台大機械工程學系終身特聘教授覺文郁已陸續打造出生成式AI與AR應用服務平台、工具機精度提升專家系統等應用。他指出,理想上希望GenAI讓製造業變得更聰明,但遇到的難題是機械產品生命周期長、中小企業不願共享資料等,「GenAI的發展必須符合產業落地應用,從非機敏資料為突破點,和產業建立長期、可信賴與互惠的關係,以逐步獲取業界的有效資料庫。」
鞋匠將鞋拿去市場販售,自己的孩子卻沒鞋穿,就如同過往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景況,晶片多以外銷為主,自己用得很少。但隨著生成式AI問世,台灣擁有從晶片、系統到軟硬體整合終端產品的優勢,再搭配資金與解決方案,並和位於技術前沿的國家合作,一起建構出台灣產業運用生成式AI的最佳路線,才能讓台灣產業在最新一輪科技翻轉的浪潮中,持續站穩腳步、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