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餐飲好貴... 墾丁遊客十年銳減8成!昔日觀光勝地為何被東南亞佔盡「國際」先機?
住宿、餐飲好貴... 墾丁遊客十年銳減8成!昔日觀光勝地為何被東南亞佔盡「國際」先機?

最近位於墾丁的知名餐廳「冒煙的喬」宣布熄燈,再度引發輿論熱議,為什麼大家都不想去墾丁了?

從統計數字來看,墾丁的遊客數,是斷崖般的崩跌。2014年,墾丁的遊客人次高達838萬人,但今年前7月只剩下133萬人次,全年恐不到200萬人次,比10年前整整少了近8成。

不少人將矛頭指向墾丁的住房和餐食越來越貴,讓遊客卻步。加上隨廉價航空發達,航線日益增多,民眾搭機前往日本沖繩、越南峴港、印尼峇里島,可能比去墾丁還方便,種種因素使墾丁的優勢不斷流失。

外界還忽略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東南亞渡假勝地不斷引進國際品牌的飯店和渡假村,墾丁迄今卻仍未有國際品牌進駐,因而失去對國際觀光客的吸引力。

墾丁是如何走向沒落的?為何對手突飛猛進,墾丁卻原地踏步? 以下是世新大學觀光系副教授陳家瑜的訪問口述:

墾丁極具國際市場潛力,台灣卻沒國際級大野心

台灣發展觀光業未能搶占先機,特別是墾丁這個擁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地區。墾丁的海灘深受外國遊客喜愛,但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滿足於國內遊客的需求,頂多吸引一些港澳客人,卻沒有努力將墾丁打造成國際級的觀光景點。

墾丁早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具備了面向國際市場的潛力,我們卻錯失了遠見,未能提前預見並把握未來。

例如,小港機場作為一座國際機場,本可以透過大量的包機,將國際遊客帶到墾丁,藉此提升墾丁的知名度,但我們並沒有這樣做。

墾丁凱撒大飯店
墾丁國家公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含珊瑚礁岩、熱帶森林、海域生態及陸域生態等資源等,海灘更是深受外國遊客喜愛。
圖/ FC未來商務

少了國際飯店、度假村,也削弱外國旅客前往意願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墾丁長期以來缺乏國際品牌的飯店和度假村。直到最近,墾丁才開始有國際品牌進駐,但建設進度遲緩,無法及時提供服務。

為何墾丁沒有國際品牌飯店?這和台灣旅宿業者的思維有關,很多飯店業主不願意引進國際品牌,因為無論是加盟國際品牌,或是委託國際品牌來經營管理,都要遵守他們的規範,這會增加成本,還需要與品牌分潤。業主們往往認為自己經營就好,而忽視了國際品牌能夠帶來的行銷效益。

大約十幾年前,台灣曾吸引了一波國際品牌的進駐,例如台北W飯店、寒舍艾美酒店等。但一直到了近年,台灣的業主才真正認識到國際品牌的重要性。

許多台灣遊客在國外旅行時,會選擇入住國際品牌,因為這些品牌提供了一定的品質保障。國際品牌也會進行國際行銷,例如在飯店的電視上播放新開幕的飯店廣告,或透過電子報通知會員最新的開幕資訊。

當人們到訪一個陌生的城市時,往往會選擇訂國際品牌的酒店,即使是Holiday Inn這樣的平價品牌,也能提供基本的品質保障。這種品牌效益是台灣業主近年來才開始重視的,因此我們看到台灣的國際品牌酒店近年迅速增加。

然而,墾丁的發展卻未能及時抓住這些機會。 過去,業主只經營本地市場的客源,忽視了國際市場的潛力,如今,海島觀光經濟的市場,已經被東南亞國家發展得差不多了,墾丁突圍的空間越來越小。

日本值得借鏡:壯大觀光產業,解決人口老化內需不足問題

相較東南亞國家高度重視觀光產業,我們把資源高度集中在半導體業,產業政策傾斜的結果,讓觀光一直沒有真正被政府重視。

像台積電被視為「護國神山」,這確實無可厚非,但別忘了,服務業才是基礎產業,能創造最多、最廣泛的就業,也可以讓學歷不是這麼高的民眾,能獲得工作機會。

日本發展觀光產業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鏡。日本因為人口逐漸老化和減少,導致內需市場持續下滑,於是,他們積極吸引觀光客來彌補內需市場的不足。也就是說,日本透過壯大觀光產業,來解決人口老化引發的內需萎縮難題,這個策略的成效顯而易見。

台灣在發展觀光產業時,環境意識抬頭也成為一個兩難,其實現代的環境工程技術,已經能夠在生態保護與開發之間找到平衡,但我們往往因環評問題,而放棄了開發機會。

政府在平衡地方利益時,需要具備更強的說服力,以確保各方利益都能得到適當的考量。

延伸閱讀:為什麼台新新光都同意合併,中信金還可以出手搶親?
連小朋友都在滑手機,樂高的營收獲利憑什麼逆勢成長?

本文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旅遊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DJB五策略穩居台灣 eSIM 龍頭、擴展全球市場版圖
2025.08.18 |

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無孔設計的趨勢下,不僅Apple、Samsung、Google等智慧型手機品牌商亦全面支援eSIM,全球移動通訊協會(GSMA)也大力推動eSIM標準化,再加上eSIM開通與使用模式越來越簡單易用,市場對eSIM的接受度與採用率逐漸提升。根據 Grand View Research 預測,全球 eSIM 市場規模將從 2024 年的 103.2 億美元,成長至 2033 年的 176.7 億美元,顯示出強勁成長潛力。

台灣也不例外,消費者與企業客戶對eSIM的接受度逐年提升。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表示:「自2022年以來,我們累積服務超過1,000萬客戶,同時,平均年成長率高達250%,同時,擁有超過300萬有效會員。」為更好滿足使用者與市場需求,DJB將與全球電信商展開密切合作、持續擴大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網絡,以創新商業服務模式服務消費與商用市場。

五大策略,以差異化服務滿足客戶多元需求

DJB自2017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eSIM全球上網服務市場,透過與全球各地電信業者合作取得專屬網路路由等方式,確保跨境旅客、商務人士與中大型企業在世界各地都可以取得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卓越的服務能量不僅讓DJB在台灣擁有極高的知名度、斬獲30%的eSIM市場占有率,也成功將業務服務推廣到全球市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個國家設立分公司、為更好服務客戶、穩步擴展台灣乃至亞洲 eSIM 市場占有率,DJB從五個面向持續擴展服務能量。

首先是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目前已與全球38家一類電信商(MNO)簽訂直連合作,包括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eSIM網路覆蓋超過90%的國家與地區,明(2026)年的目標是進一步擴展歐美電信商網絡,將直簽的一類電信商數量翻倍。

蘇昱豪解釋:「想要提供eSIM全球上網服務,可以直接跟當地的一類、二類電信商合作,也可以跟提供國際漫遊的他國電信商合作,為提供使用者穩定且高品質的上網服務體驗,DJB與世界國地的電信夥伴簽署多元合約,包括簽訂獨立專線合約、確保網路服務的服務水準協議等,滿足客戶的上網需求。」

其次是以多元商品滿足消費與商務需求。除了針對一般消費者提供eSIM與實體卡直售服務,DJB也積極發展跨境上網、專線與資安等企業解決方案,並建立自有電商平台,向全球分銷eSIM網路流量。

DJB
DJB集團創辦人蘇昱豪分享,為了讓消費者體驗更好,未來也會導入AI技術,協助判斷當地上網品質,去選擇網路品質最好的服務。
圖/ DJB

蘇昱豪表示:「隨著DJB eSIM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的擴大,我們掌握最多備援網路流量,因此,領先市場推出『絕不降速的吃到飽』服務,即使是在日本、韓國、泰國、中國等國家的二線城市也可提供一致的上網品質與服務體驗。」

再來是以自建平台與全球機房打造24小時零斷點服務。有別於其他eSIM業者,DJB不僅自建數位平台,更在全球各地設立機房,提供全天候24小時購買與發卡(eSIM/實體SIM)服務,若出現任何異常事件,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處理、解決,穩健提升服務韌性與品牌信任度。

然後是建立真人客服團隊提供效率與溫度兼具的服務。DJB目前已培養30人客服團隊,以中文、英文、日文24小時客服回應來自世界各地的客戶需求,之後將因應業務需求持續擴展客服團隊的人力與支援語言,如韓文等,以更精準的溝通協助客戶解決問題,建立專業且有溫度的品牌形象與客戶關係。

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二類電信執照展開各種合作模式以優化資源分配。蘇昱豪表示:「我們已經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取得二類電信執照,未來也預計在更多國家取得電信執照。」同時DJB也與部分國家一類電信業者進行技術與資源的交流,雙方以夥伴形式與全球各大一類電信業者展開Sponsor Roaming的合作。運用一類電信商的國際行動用戶識別碼(IMSI)與網路資源在全球提供資料服務,讓DJB能在法規與技術上更彈性靈活地進行國際佈局,成為其區隔一般虛擬網路業者(MVNO)的差異化優勢。

DJB
DJB不僅持續壯大 eSIM 全球上網服務生態圈,將與日本四大電信商跟韓國三大電信商簽署獨家合約,未來也會透過開發DJB App,打造更全方位的生活娛樂體驗。
圖/ DJB

DJB的下一步:從eSIM全球上網服務延伸到日常生活服務

展望未來,DJB除持續完善全球上網服務,如以人工智慧技術自動化調配全球上網服務線路等資源,亦積極布局下一個成長動能:開發DJB App、深耕會員管理與建構點數平台,以及串連過去2年打造的旅遊演唱會生態圈與旅遊娛樂生態圈,讓DJB不僅僅是網路服務品牌,而是深入你我日常與企業營運的生活品牌,創造消費者、企業客戶、生態圈夥伴與DJB的多贏。

「DJB不僅是eSIM全球上網服務供應商,更是貼印使用者生活的品牌,將以全球上網服務為基礎,將服務延伸到旅遊、娛樂、演唱會到企業多元場景,讓台灣、亞洲乃至全球使用者體驗嶄新的連網新世界。」關於未來的發展藍圖,蘇昱豪如是總結。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