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ads去年7月在台灣上線後,隨著總統大選躍升成台灣目前最火紅的社群平台。它採用「內容優先」的演算法,以文字為主、突破同溫層與任何人進行議題討論及交流,打破Facebook與Instagram舊有模式,讓人人都能在Threads上成為流量焦點。
在這樣的環境和演算法紅利之下,Threads已是品牌需要馬上加入的行銷戰場。但也因著無法可循、又高度自由且生活化的內容,品牌該如何設定行銷策略及操作模式?
拒絕文案、官腔,「真實」就是流量密碼!
Threads與IG連動的機制已經為Threads帶來基礎流量。而串文的「互動度」則是平台演算法的重點:越多人對貼文按讚、留言、轉發或引用,該篇貼文就越能被自動曝光出去。
這樣突破同溫層的演算法也讓該平台深受大眾喜愛;Threads沒有觸及的限制,可以快速推送熱門的即時串文,讓用戶在喜歡的內容中也穿插展示討論度高的熱門串文,成為年輕族群另一種取得即時消息的管道、並馬上加入熱門話題的討論。
此高互動性、高回覆的特性,也讓使用者發起「不懂就問脆」的串文,讓Threads成為網友們交流資訊的平台,更深化網友的黏著度和互動率。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知名的品牌小編也開始在Threads上面大量與粉絲互動。包含蝦皮、故宮南院、八曜和茶、Netfilx等,都以具體的品牌人設、大範圍的在Threads上與網友互動。
像是故宮南院以古文物回文、蝦皮小編發起各種挑戰等,建立出品牌獨有的「個性」及「習性」,樹立品牌在大眾心中的形象樣貌及親近感,在不需投入大量成本的前提下,達到大量的曝光。
抓住「生活感」:用閒聊引出時事熱點
Threads的另一大特色是「文字為主」的內容形式:以文字建構出像朋友閒聊一般的資訊聚落,在平台上進行真實的交流,圖片、影片等都只是輔助角色。
因此,要在Threads上要「暴紅」,完全考驗發文者的文字力。不僅要抓住時事熱點,利用這些熱門關鍵字創作內容,更需有「生活感」才能造成廣大的迴響。
這些生活分享也造就了特定商品在Threads上暴紅,像是Aesop平替的沐浴乳、Lush的鎂鹽餅,都掀起搶購熱潮。
進一步拆解這些串文,可以發現這些內容的文字量不多,但都是以「生活的小秘訣」切中消費者痛點。 無論自己的超好用商品清單、可以解決某個生活困擾的小技巧等,以具體情境、加上自己的真實分享引發共鳴、讓話題大量擴散。
關於Threads,品牌可以怎麼做?
綜合近幾年操作社群的經驗與觀察,都能發現以最自然、貼近粉絲生活的方式接觸目標群眾,是最能強化粉絲關係的溝通方式。
而Threads的魅力或許就來自那不經過修飾的真實感;它的爆紅也反映著人們想要回歸社群平台「分享生活」、「獲得共感」的單純樣貌。
因此,品牌在Threads上最需要做的是長期經營粉絲關係;把重心放在引起討論後的曝光效益與拉近品牌與消費者的距離。製造品牌、網紅、網友三方的互動,同時也利用演算法將高互動的貼文自動向外曝光,堆疊創造高流量,進而有機會推動銷售轉換。
Threads不僅是個流量平台,更是一個塑造品牌「人性化」與「真實感」的機會,值得每個品牌用心經營。
(觀點文章呈現多元意見,不代表《數位時代》的立場)
《數位時代》長期徵稿,針對時事科技議題,需要您的獨特觀點,歡迎各類專業人士來稿一起交流。投稿請寄edit@bnext.com.tw,文長至少800字,請附上個人100字內簡介,文章若採用將經編輯潤飾,如需改標會與您討論。
責任編輯:溫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