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還不是這樣過來的?」跟下屬溝通,這4句話真的先不要
「我們以前還不是這樣過來的?」跟下屬溝通,這4句話真的先不要

當部屬來找你,你又正忙著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三兩句就想打發他走,甚至覺得為什麼「這點小事也來找我!」當時間愈來愈不屬於自己、肩頭的壓力卻愈來愈重,主管們許多時候遇事會出現的「膝反射」回話。

說話方式藏著一個主管的領導潛力。若你曾不小心說錯話,也別自責,《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主管學會更有力量與信任感的對話方式,培養帶人基本功。

看看這些話,你當部屬的時候,是不是也很不想聽到,當主管的時候,卻會覺得「不就是這樣嗎?」

1.「我們以前還不是......」

許多主管都曾是優秀的部屬。當上主管後,發現部屬的表現不符預期、或是前來求助時,總是會覺得:以前我們比你更辛苦,有什麼好辦不到?比如以前部門的人更少,以前我們的薪水更低,以前我們.....還不是都走過來了。

為什麼主管會這樣說呢?《菜鳥都在看,前輩該怎麼辦?》作者、社會觀察家山田玲司解釋,人們大多認為,自己辦得到的事情,別人也應該做到;同時也認為,自己可以克服的障礙,他人也應該克服得了。但是,說出這種話,只會讓部屬覺得主管在展示自己的優越感,不了解現在的工作內容,對於解決問題、提振績效沒有幫助。

2.「你連這個都不知道?」

有些主管會轉個彎挖苦和嘲諷,認為激將法能提振部屬能力,但部屬礙於權力關係無法辯駁,只能默默忍受,反而更受挫。不管怎麼說,主管和部屬之間一定具備權力關係,主管講的每句話都會被放大檢視。

美國海軍海豹部隊退役少校布萊恩.海納,在他的著作《先發制人:打造迎戰變局的高韌性海豹團隊》中指出,極度欠缺安全感的領導人會認為他們的職責是「挑毛病」,但就算短期部屬的皮繃緊了,長期來看卻造成團隊自信心低落,並不是一件好事。

3.「你是白痴嗎?」「不想做可以走了」

相信你看過只要部屬犯點小錯,就濫用權力、動不動就大發雷霆的領導人。海納認為,他們是利用回應來展現自己的權力。就連平常看來思慮周全的領導人,也會上演這種權力戲碼。如果他們沒在演戲,那更糟,因為發飆還不是為了指正你,只是情緒來了,由斥責變為怒罵。

《企業家人事管理之原則》中提醒,斥責的目的在於育才,讓部屬反省自己的過失。所以如果主管不能冷靜下來、總帶著情緒罵人,很容易傷了部屬的自信,讓他在心中產生抗拒,失去指正的效果。

請主管相信,平常就獨立自主的部屬,一定是有無法解決的困難才會來找你,主管應該要盡快協助。就算是常常來求助的手下,主管也要花時間引導他思考解決方案,才是真正培育部屬。

4.「我也覺得他很糟」(同仇敵愾)

許多領導管理的書,都提醒主管要有同理心,站在部屬的立場、理解他的心情。這個提醒很好,不過過度同理,很容易演變成一起說其他人的壞話。主管常有許多話忍著不說,如果有同事私下來找你抱怨,你也跟著抒發自己的心情,卻不曉得自己說的話會被同事當成是「來自高層的評價」,還可能使同事「合理化自己的抱怨」,而非試著去解決問題。

擅長教練式領導的起初國際台灣分公司執行長陳煥庭建議,主管可以使用 「難怪你會生氣」「我能體會你的心情」「如果我面臨這樣的狀況,我也會......」 主要是同理對方的感覺,但不流於一起說小話。

其實,主管說出以上這些句子,多半並非出於惡意,只是未經思考,或是認為自己說的就是實情。(是的,我在說我自己。)回想過去帶人的經驗,我肯定說錯過不少話,雖然說出來的時候感覺沒什麼,實際上輕則影響個人心情,重則折損團隊士氣,加深主管和部屬之間的隔閡。許多時候,只要多想一兩秒,壓抑自己的「膝反射」回應,你就能找到更好的說話之道,光是這樣,你就有可能讓團隊朝著更好的方向走。

本文授權轉載自經理人月刊,作者為張玉琦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精密檢測不只是工業專利!蔡司以AI渲染視界,打造個人化視力保健
精密檢測不只是工業專利!蔡司以AI渲染視界,打造個人化視力保健

在 AI 與高科技製造加速革新的當下,「精準」成為創新的關鍵基礎。對德國百年光學品牌蔡司(ZEISS)而言,精準不只是企業核心,更是一種跨時代的技術信仰;從半導體晶圓製程的光學檢測,到醫療、顯微技術及太空探索,蔡司始終以精密科技撐起產業尖端應用,穩坐全球光學領域的領導地位。

如今,這份對「清晰看見」的堅持,也走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面對數位設備普及所導致的長時間用眼,以及高齡社會帶來的視覺健康挑戰,蔡司運用百年技術基礎與創新服務,再次深刻詮釋「看見」的初衷,致力為每一個人帶來更清晰、更健康的視界。

AI科技結合視力保健,打造個人化的視覺體驗

蔡司近期推出的「NSLY 視界人格測驗」,即是一場以 AI 為基礎的創新嘗試。使用者只需在導覽角色 Ziris 引導下完成一系列問答,系統即能根據互動回應分析其性格特質,配對出對應的「視界顏色」與蔡司代表角色。

透過這種趣味且具備數據基礎的互動設計,蔡司不僅讓大眾對自身視覺需求有了初步認識,也進一步深化「NOBODY SEES LIKE YOU 渲染視界 如你所見」的品牌理念——每雙眼睛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同時,藉由科技導入參與式體驗的作法,也可能成為健康科技推廣的新趨勢。對視力保健而言,更是翻轉過往「有症狀才就醫」的被動模式,轉向從興趣出發的主動參與。

蔡司
透過 Ziris 導引互動,體驗專屬「渲染視界」的AI測驗,揭開個人視覺風格的第一步。
圖/ 蔡司

「蔡司優視力體驗」,重新定義配鏡流程

除了AI互動測驗,蔡司更以數位化技術改變以往傳統的配鏡流程。透過「蔡司優視力體驗」,提供全方位的專業光學解決方案,這套流程結合精密檢測與個性化設計,涵蓋以下三大核心步驟:

  1. 視力表現分析:透過專業設備深入了解個人視覺需求與用眼習慣,作為後續設計依據。
  2. 精準量測眼部數據:運用高科技儀器精密測量眼球位置、角度與瞳距等眼部數據,確保鏡片設計與視線軸心精確對位。
  3. 鏡片與鏡框定位:根據臉型結構與視覺行為模擬,精準取得鏡片安裝位置與鏡框配戴參數,優化視野穩定性與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感。

同時,這套配鏡流程能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從兒童近視矯正到熟齡族群的多焦點鏡片,皆可提供量身打造的解決方案,讓每一副蔡司鏡片都是個人專屬的最佳視覺工具。

蔡司
結合精密檢測與個人化設計,蔡司優視力體驗重塑配鏡流程,讓清晰視界有感也有據。
圖/ 蔡司

科技與永續並行,推動視力保健的社會責任

除了技術創新領先業界,蔡司也以積極行動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推動視力保健的普及與永續發展。近年來,蔡司透過多元形式落實這項承諾,展現品牌對視覺健康議題的長期投入。

其中,「光勢力行動車」計畫即透過全台巡迴,結合現場講座與互動體驗,深入各地社區推廣正確用眼知識與標準配鏡流程。降低了視力教育的門檻,也有效擴大了健康資訊的觸及範圍,讓視力保健成為更容易被理解與實踐的日常習慣。

此外,蔡司亦透過「蔡司光廊 ESG 計畫」串聯公益與永續,號召民眾回收閒置鏡片,賦予其第二生命。這些鏡片經重新整理後,將被用於公益義診與教育資源,在落實循環經濟之際,也為弱勢族群提供視力保健資源,讓「看見」這件事不因社經條件而產生落差。

專業支持與合作,打造完整光學服務鏈

在推動視力保健普及化的過程中,蔡司亦持續深化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建立從技術、教育到應用場景的完整光學服務鏈。

在學術領域,中山醫學大學視光學系系主任孫涵瑛分享,蔡司長年在光學技術上的專業累積,為視光實務提供穩固的科學基礎,有助於提升檢測效率與準確性,並強化教學與臨床操作的連結。

而在應用端,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則從影像創作者的角度出發,指出無論是記錄風景還是進行公益拍攝,視覺品質始終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透過與蔡司的合作,讓影像更忠實呈現情感,也讓公益理念得以被更多人「看見」。

透過這些橫跨學術與實務的合作關係,蔡司進一步擴展光學技術的應用場域,從健康照護延伸至教育、影像、文化等多元領域,深化其作為專業夥伴的價值角色。

蔡司
蔡司持續深化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合作,從健康照護延伸至教育、影像、文化等多元領域。
圖/ 蔡司

以AI與精密技術深刻詮釋「看見」的價值

從工業檢測到視力保健,蔡司以百年技術積累與創新思維,持續探索「看見」的更多可能性。透過「NSLY視界人格測驗」、數位化的「蔡司優視力體驗」以及永續發展計畫,蔡司不僅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科技實力,更深化了「清晰看見」的價值內涵。

未來,蔡司將持續以精密技術為基石,推動視覺健康與科技創新的雙向發展,為人類帶來更清晰、更美好的世界。

現在,邀請您從個人視角出發,參加《渲染視界 如你所見》NSLY視界人格測驗,就有機會抽中日本沖繩雙人來回機票!立即測驗: https://zeissvisexperience.pse.is/Businessnex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