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廠會是新農業的解藥嗎?東芝退出、富士通搶進北歐
植物工廠會是新農業的解藥嗎?東芝退出、富士通搶進北歐

運用高科技打造的植物工廠,近年成為全球科技業投資的新焦點。不過,實際營運時卻得面臨許多挑戰。例如台達電、鴻海、金仁寶等近年紛紛投入植物工廠,但獲利始終是一大考驗。兩年前,東芝宣布跨入農業領域,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建設植物工廠種植萵苣、菠菜等蔬菜,但是近期卻宣布年底前將關閉工廠,退出蔬菜生產販售市場。

東芝的植物工廠是在2014下半年開始栽培蔬菜,號稱運用半導體製造所需品管技術,以打造低菌環境。工廠內設置了日光燈、空調,以維持最適合植物生長所需的光線和溫濕度,另外也在工廠內安裝遠端監控和除菌系統。當時,東芝宣布每年預計生產300萬株蔬菜,平均每天會生產8,000株蔬菜,除此之外,還要在日本以外國家建置大型植物工廠,並銷售植物工廠所需機器和系統,年營收目標日幣3億元。

不過,兩年下來,東芝的成績卻不如預期,日前乾脆直接宣布關閉植物工廠,未來只會銷售機器和系統。據了解,東芝雖然訂出每年300萬株目標,打算將生產蔬菜銷售給大型超市和百貨,但是因為價格不敵露天栽培的蔬菜,而且初期必須投資大量設備成本,因此獲利始終難以突破。

看準日照少,富士通前進北歐

東芝鎩羽而歸的同時,富士通的植物工廠卻在上月底前進北歐。

富士通宣布將和芬蘭農業生產法人成立合資公司,由富士通和子公司富士通九州系統出資98%。富士通表示,未來會在離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約100公里處建設植物工廠,投入金額約日幣3億元。預計從2017年開始生產萵苣和貝比生菜,每年目標生產量達240噸。富士通指出,由於北歐冬季日照時間短,以LED提供照明可維持蔬菜固定產量。此外,與同一地區的太陽光照明栽培相比,植物工場的生產成本估計可減少兩成。從植物工場啟動時間開始計算,四年內就可回收早期成本。

富士通的植物工廠.JPG
圖/ YouTube截圖

不只大公司,日本新創公司也積極搶進植物工廠。例如2015年曾宣布破產的新創公司MIRAI,今年又捲土重來,再度投入蔬菜栽培。執行長室田達男接受日媒採訪時指出,當初MIRAI每天生產3,000株蔬菜,銷售給附近的餐廳等設施,後來又投入大量資本建設兩座新工廠,日產量達2萬株。不過因為價格比不過露天栽培蔬菜,因此失敗。

決定拼搏第二回合的MIRAI,這次將銷售對象鎖定為食品加工業者和連鎖漢堡店,尤其是針對便利商店販售三明治等產品的業者。MIRAI指出,由於三明治所需的生菜必須經過重重處理步驟,例如去除口感不好的外層菜葉、去芯並清洗等,使用植物工廠生產的菜葉則能省去人事費用。室田達男表示,今年夏天日本颱風和降雨多,影響蔬菜價格,反觀植物工廠產量和價格穩定,因此來自食品加工業者的詢問也增加了。找對市場切口,植物工廠也可以為農業帶來新風景。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