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如何面對環保議題?
區塊鏈長期背負「高耗能」、「不環保」的形象。以比特幣為例,一顆比特幣平均產生超過 400 公斤碳排放,年度總排放量高達 8,000 萬公噸,等同一個中型國家的碳排。其用電量更足以供應美國一戶家庭長達 13 年。
這些數據成為 ESG 倡議者與監管機構反對虛擬資產的主要依據,也讓許多 Web3 業者無法進入永續供應鏈、吸引機構投資,甚至無緣參與公共政策對話。
HOYA BIT 加密貨幣交易所事業發展處處長林逸騏表示:「真正的問題不是能耗,而是 Web3 是否能建立制度化的減碳機制,讓虛擬資產也能有永續價值。」
不是貼標籤,而是建立制度化的 ESG 解方
HOYA BIT 並沒有幫區塊鏈產業「貼上綠色標籤」,而是透過制度與產品設計,提出實質的永續解決方案。
自今年(2025)起,所有上市櫃公司須提交 ESG 報告,驗證碳排數據成為企業重大挑戰。HOYA BIT 作為全球首家同時通過 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與 ISO 14067(產品碳足跡)雙認證的虛擬資產交易所,推出了創新商品「綠色比特幣」。
林逸騏 指出:「綠色比特幣並非事後補償碳權,而是在交易過程中直接產生可稽核的碳抵換價值。」每筆交易都有明確的減碳計算與認證報告,企業可將這些數據直接納入 ESG 報告,解決供應鏈 Scope 3 的減碳揭露難題。「我們已經做到 ESG 與每一筆交易緊密結合,讓永續真正融入業務運作中。」
不只是交易平台,而是企業 ESG 關鍵夥伴
HOYA BIT 的角色,已不再只是加密貨幣交易所,而是推動資產具備永續價值的新制度關鍵夥伴。
目前 HOYA BIT 已與 ESG 顧問公司、碳盤查機構合作,共同建立虛擬資產的 ESG 標準,並與環境部合作推動公民參與式碳紀錄系統及環保綠點制度,未來「綠色比特幣」也將成為跨平台可互認且具備審計能力的資產。
HOYA BIT 所推動的永續資產制度,為企業提供三種實務合作模式:
一、 ESG 抵碳採購方案:
企業可透過 HOYA BIT 開戶,直接購買 ISO 認證的綠色比特幣,用以抵換年度碳排,並取得完整 ESG 佐證報告。
二、福委會與員工獎勵新選項:
提供碳抵換點數與環保商品兌換,讓 ESG 融入企業文化與員工參與。
三、ESG 教育與內訓課程:
提供主題講座與顧問課程,協助企業理解並實作永續資產制度,強化 ESG 執行力。
林逸騏強調:「Web3 要真正成為主流,不只是提升技術指標,而是必須建立可信任的永續責任制度。」
透過制度、產品設計與國際認證,HOYA BIT 正在建立市場真正需要的 ESG 架構。當交易本身就具減碳價值,Web3 才有機會從「高耗能疑慮」走向「永續新解方」,這不只是產業轉型,更是信任的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