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與台灣安吉斯媒體集團合作主辦「2012數位趨勢高峰論壇」,會中針對匯流、商務、社群與整合四個主題,邀請各界專家剖析未來行銷新面貌。
蕃薯藤創辦人、前任華視總經理、現任痞客邦執行董事陳正然,擁有豐富科技和媒體相關經驗,以自身觀點從媒體觀點解析匯流現象。他表示,現在很多平面媒體都已將內容搬到網路上,但最關鍵的問題是,「不是沒有把內容搬上去,而是什麼改變都沒有做,只是改變載具而已。」他認為匯流不僅是傳輸方式改變,還有內容服務的改變,理解閱聽人如何在新載具上消費內容後,進而改變產製內容的方式,最後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他認為在行動之後,下一個匯流戰場是客廳,因為客廳是消費媒體的重要場所,電視台、電信商、有線電視、網路業者、軟體公司等各方人馬都想搶進,但最後會勝出的、一定是打造出符合新媒體時代閱聽人消費模式的人。
他舉例,未來不會有固定的頻道和節目表,閱聽人可以建立個人化的節目表,想看隨即開啟,還能跟朋友互動討論,或觀看朋友正在看什麼。所以業者應思考如何把他們變成內容產製中的參與者,而非被動的接受者,UGC會變得越來越重要,「必須依照使用者體驗去製作內容,這牽涉到全新的內容產製跟企畫。」
在改變過程中就會產生全新的商業模式。陳正然認為,傳統媒體模式都是使用者免費,再跟廣告主收錢,但未來的世界不再有「Mass Media」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Media by mass」。「未來很會收小錢的人才會賺到大錢,賺大錢的機會越來越少,因為沒有地方去找MASS,必須一個一個做行銷溝通」。已成功的像Google AdSense和App經濟熱潮都是很好的例子。
安索帕亞太區執行長暨安索帕全球首席策略長林友琴,則從行銷觀點探討匯流帶來的改變。她認為,在商業4.0的世界要做到四件事,那就是可社交(social)、可移動(Mobile)、可交易(Transactional)以及可延續(Continuous)。匯流是被技術驅動的進化過程,但單單只有技術無法造成匯流,技術要能提供消費者額外價值,如互動、便利、娛樂,他才會擁抱,因此行銷人說故事的能力變得更加重要。
她表示,在新世代中有三個因素決定傳播內容,那就是廣告(Advertising)、工具(Utility)和娛樂(Entertainmeant)。林友琴認為,廣告最好的方式,就是同時讓消費者覺得有用及有趣,消費者便會自發分享給朋友。
像是麥當勞曾在戶外設置大型電子看板,看板上動態出現許多圖案,只要消費者能拍下麥當勞產品圖案出現的一瞬間,就可以到門市兌換商品。結合兌換券的效用,以及遊戲化的行銷方式,讓消費者主動發佈到社群網站上,這整個過程就是廣告。也因此廣告不再像過去有制式模式,能影響消費者的任何形式,都是好的內容。
林友琴也認為,在數位新時代中,消費者被四個C所環繞,那就是Content(內容)、Community(社交網絡)、Connect(運用行動和社交產生連結)、Commerce(零售方式改變),所以匯流的不只是螢幕或技術,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跟四C互動的過程。「未來廣告越來越不奧格威,而是卡內基(銷售前要先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