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APEC創業挑戰賽~別被歷史所囿,做些精彩的事
英特爾APEC創業挑戰賽~別被歷史所囿,做些精彩的事
2013.08.14 | 科技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與英特爾主辦的APEC創業加速器領袖高峰會,邀請國際知名創業相關人士齊聚分享、碰撞想法,是其亮點所在,而今天接續的英特爾APEC創業挑戰賽(Intel APEC Challenge),在重點的30個新創團隊各顯神通前,則是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葉雲龍,和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萊斯特創業與創新中心(The Lester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的資深研究員John Danner開場,並由大家熟悉的宏碁共同創辦人施振榮,擔任第一場主題演講的講者。

40年前就創業,直到今天還活力十足站在講台上的宏碁之父,可說是台灣創業家的一代象徵。今天的分享雖然是「英文」版本,主題依舊不脫這陣子所提倡的「王道」思維,也就是其為人津津樂道,身體力行的分權管理方式。曾二度再造宏碁的他,也從這樣的哲學,提煉出企業達成創新的三要素:創意點子(creative ideas)+執行力(exacution)+價值創造(value creation)。不過,整場分享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還是這位年近古稀的創業家,自強不息的人格特質:挑戰就是生活,如果沒有挑戰,每天早上我恐怕就醒不來了;跟別人一樣不是我的風格;而最後,他甚至留下自己的聯絡信箱跟臉書帳號,還向在場說英文的與會者抱歉,因為他的動態更新,都是中文的內容。

第二位的主題分享者,則是主辦方的代表,英特爾企業事務區域總監Anjan Ghosh。以成長中經濟體的創新與創業(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for Growing Economies)為題,Ghosh表示,這裡的Growing Economies並非指特定對象,而是指一種普遍現象,因為今日經濟體的成長速度,不但與過去無法相提並論,並且與創新,以及創新的重要來源創業息息相關,因此,當他們要選擇APEC創業活動的舉辦地時,經濟學人智庫(EIU)創新領袖(Innovation )排名第六,在亞洲比香港、新加坡、南韓、日本都前面的台灣,也成了首選。一向身為科技業領頭羊之一的英特爾,在這樣的趨勢之下,Ghosh認為,他們應該扮演的角色,不在於做了什麼,而在打造了怎樣的可能性(not about what we made, but what we made possible),讓其他人有把夢做大的權利,也呼應他最後所分享,英特爾共同創辦人、IC發明人之一Robert Noyce說過的話:不要被歷史所囿,去做一些精彩的事。

在兩場主題演講之後,接著登場的就是來自各國的31組團隊了。本次團隊共分為「早期階段(Early Stage)」和「成長階段(Growth Stage)」兩類,早期階段共16組,成長階段共15組。而在31組團隊中,有8組為台灣團隊。 

早期階段

1. Visionaries (印度):有感於現有的視力輔助器價格都相當昂貴,因此提供平價且即時的影像裝置,以幫助所有苦於視覺障礙的病患。

2. Memofun Corp. (台灣):結合社群分享和優惠,刺激網友到實體店家消費,幫店家將社群平台上的粉絲數轉化為實際營收。

3. NoLimit Indonesia (印尼):為代理商及品牌提供社群媒體數據收集、分析,以了解宣傳活動成效並能與顧客溝通,同時幫助跨國企業了解印尼市場。

4. Connexx Systems Corporation (日本):致力開發低價、安全、可再生的新能源裝置系統。用鐵礦粉(iron power)來產生能量的Shuttle-Battery,可使用在手機、電動車上。

5. Wegentech Inc. (菲律賓):利用風力發電提供無汙染且低價的可再生能源,希望能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1. Clipick (台灣):利用視覺化圖像搜尋引擎取代關鍵字搜尋,讓消費者可以更準確地找到自己喜歡的服飾,未來也將推出App。

7. Sullivan’s Voice (南韓):專為視障者服務的有聲書平台,採群眾外包模式,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在短時間內製作有聲書。

8. Golface (台灣):高爾夫球資訊服務,可透過iPad和iPhone應用程式查詢球場資訊、成績紀錄和分析。

9. ShuR Co., Ltd. (日本):透過視訊手語翻譯服務、App、線上手語字典等方式幫助聽障者進行溝通。

10. Computerlogy (泰國):提供Facebook、網頁應用程式及互動式地圖應用程式開發。 

  1. Air Bridge Technology (台灣):擁有直覺式記帳軟體MoneyCare和婚禮軟體inWedding。inWedding具有照片即時分享、雲端保存等功能。 

12. Perples, Inc (南韓):應用程式SoundTAG可利用聲波進行數據分析,在不同場合中對應出各種服務。

13. MusikWiz (菲律賓):運用菲律賓當地音樂所打造的音樂遊戲App。

14. Y Us Sdn Bhd (馬來西亞):以SaaS的方式提供雲端活動管理系統,可應用於會議、展覽、婚禮等。 

  1. LongGood (台灣):利用Kinect體感復健技術開發出來的互動式復健系統,在享受樂趣之餘也能達到成效。 

16. CTW Projec (南韓):利用手機App,創造出超市購物的新方式。

 

關鍵字: #英特爾 #施振榮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突破傳統信用卡模式!國泰世華如何重塑刷卡體驗,養出百萬CUBE切換忠實粉?

根據聯合徵信中心統計,國人平均每人持有約4張信用卡,雖反映出信用卡普及,卻也暴露市場飽和的現實。當回饋比例、聯名優惠成為銀行發卡標配,差異化日漸縮小,消費者對單一卡片的忠誠度也難逃下滑。

面對同質化競爭困境,國泰世華銀行四年前即推出CUBE信用卡,首創「數位自選」權益機制,讓使用者能依需求自由切換權益回饋,成功累積百萬卡友。然而,當使用者習慣隨手調整回饋後,國泰世華又該如何進一步突破,讓廣大「CUBE切換忠實粉」更黏?

數位平台成熟度,撐起「權益自選」創新機制

「以前一張信用卡就是固定型態的權益,或綁定單一聯名夥伴。而權益自選的設計,讓信用卡不再那麼制式、更加靈活!」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CUBE 卡最大的突破,是將信用卡從「靜態工具」轉化為「動態平台」。搭配CUBE App卡友可依需求隨時切換:餐廳用餐或假日逛百貨公司選「樂饗購」、出國旅遊則切換至「趣旅行」享旅遊或交通優惠;一張卡橫跨多種生活場景,甚至能依個人偏好即時調整,客戶更能於商家請款後透過CUBE App查詢點數回饋明細,對精打細算的卡友格外具有吸引力。

然而,要實現如此彈性靈活上下架權益與優惠,背後的挑戰遠比表面複雜。陳冠學直言:「若沒有成熟的數位平台作為基礎,根本不可能實現。」傳統信用卡只需處理單卡簽帳與消費紀錄,但 CUBE 必須同時滿足龐大客群的多元需求,從數據分析到營運模式都得全面升級。唯有在技術架構上徹底重建,才能實現這種前所未有的產品邏輯。

因此,CUBE 信用卡並不只是單一產品的創新,也可以說是推動國泰世華數位平台進化的重要里程碑。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
國泰世華銀行數位長陳冠學指出,唯有成熟的數位平台,才能撐起CUBE信用卡「權益自選」的創新機制。
圖/ 數位時代

因為靈活,得以開啟平台化服務的想像

打開 CUBE App、彈性切換CUBE信用卡權益方案,甚至查看領取不同商家的回饋加碼優惠券,這種互動式體驗已成為百萬卡友的日常。但國泰世華並未止步於此,而是思考如何進一步延伸金融場景。

「許多權益的設計並不只是為了增加交易,而是基於人性化洞察,去滿足客戶更深層的需求。」陳冠學舉例,如CUBE信用卡「童樂匯」權益,針對親子族群推出涵蓋餐廳、嬰幼童品牌、五感體驗課程等六大通路的專屬權益,最高可享 10% 小樹點回饋,甚至指定私校學費也提供領券最高 3% 回饋。雖然少子化趨勢讓親子族群相對小眾,但陳冠學則有不同觀點:「服務客戶的下一代,也是長遠經營的投資。」

除了分眾經營,對於聯名卡的發行,陳冠學則認為:「過去,聯名卡是會員身份的象徵,但在數位時代,攜帶多張會員卡的需求已經弱化。我們透過不同合作模式,仍能達到同樣的客群經營效果。」

於是,國泰世華與多元場景通路如 Uber、Klook、大樹藥局、臺虎展開不同形式的深度合作。對合作通路而言具備「品牌強強聯手」的導客效應,對國泰世華來說,則更能觸及多元分眾市場,跳脫單一品牌聯名的侷限,信用卡也因此從支付工具延伸出更多服務優勢。

當信用卡升級為集結服務的平台,國泰世華不僅打造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對外創造多贏合作,對客戶也深化品牌連結,逐步鞏固難以取代的黏著度。

新聞照.jpg
CUBE信用卡結合App數位自選權益,讓用戶依需求即時調整回饋,展現靈活又直覺的數位金融體驗。
圖/ 國泰世華

從一張卡到點數生態圈,國泰世華打造CUBE尊榮會員感

「跳脫信用卡本位主義,不再侷限於刷卡回饋,而是從整體金融與生活情境出發,將服務轉化為跨情境串聯的完整旅程。」陳冠學強調,CUBE 品牌的使命,就是做到跨情境、跨服務、跨子公司的一站式體驗。

而國泰優惠 CUBE Rewards App 的出現即是里程碑。從原先 MyRewards 升級為 CUBE Rewards App,不只功能升級,也是品牌再造,把 CUBE 信用卡與國泰集團「小樹點」完整串連,將會員經營、點數生態圈與 CUBE 品牌價值一站打通。

「我們讓 CUBE 不只是信用卡,更像是俱樂部般的尊榮體驗。」憑藉國泰龐大的小樹點基礎與優質卡友群,CUBE 對合作品牌展現強大吸引力,得以不斷拓展餐飲、旅遊到藝文等場景,更突破點數僅能折抵帳單的模式,讓卡友能用點數兌換熱門演唱會、運動賽事門票,甚至搶先預訂話題熱門餐廳等限量體驗。

「我們希望讓客戶覺得:哇,你又找到我的需求了!」陳冠學說。把細微偏好化為具體體驗,正是 CUBE 平台能不斷創造驚喜的關鍵。四年來,CUBE 以「1+N」權益架構結合雙 App,已累積超過 600 萬卡,為國內發卡量最大的單一信用卡;累計2025 年前 7 月,簽帳金額達 4,889 億元,年增 11%,寫下亮眼成績。

但對國泰世華而言,數字只是過程,真正的目標應如陳冠學所言:「信用卡不該再有框架,CUBE 要做的,就是以洞察與創造,帶給客戶超乎想像的個人化體驗。」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