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昌圭,二○○五年為韓國賺取最多外匯的人,他所帶領的半導體團隊在三星電子二○○四年五十四億韓圜(約一‧七八億新台幣)的營收中,就貢獻了三分之一,而且在三星電子淨利十二億韓圜(約三千九百五十四萬台幣)當中,半導體部門就創造超過一半的七點五億,成為韓國創造全球記憶體王國的關鍵操盤手。
這位在半導體界僅次於英特爾CEO歐特里尼(Paul Otellini)的第二號人物,帶領的三星電子近幾年來異軍突起,成為營收僅次於英特爾的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早從二○○四年時,英特爾成長率只有一二%,黃昌圭所率領的三星電子卻超過五○%,也讓他成為歐特里尼心中最大的壓力。
黃昌圭是如何辦到的?魄力、彈性與遠見,就是黃昌圭建立半導體王國的核心思想。
半導體的價格浮動非常大,而記憶體市場的變動性更大,然後三星電子卻能從小兵做起,一路殺出,成為萬夫長(蒙古大軍中統領萬人的將領),靠的就是彈性。因為,從一九九四年起,他領導的研發小組陸續在記憶體市場開發出最先進的產品,「因為我無視對手的追趕,我只要求不斷超越現在的自己」。因此,三星電子不僅在日後開始主導記憶體產品DDR、DDR2、DDR3與DRAM的技術革新及標準化,更積極切入快閃記憶體的技術開發,如今已成為全球DRAM與Nand Flash Memory的一哥,其產能調配與價格策略往往牽動業界整體發展,可謂一髮動全身。
此外,「企業領導人不能滿足現狀,還要能準確預測未來。」黃昌圭不只一次強調遠見的必要性,他認為未來的市場不能再依靠個人電腦應用的DRAM而存活,將會轉進其他領域。因此,黃昌圭開始聚焦在行動記憶體(Mobile Memory)、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LCD驅動IC、行動處理器(Mobile CPU)與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等六大產品,因為他認為,二○○五年後,全球科技產業的重心,將由PC轉向消費性電子產品與行動裝置,而半導體市場絕對是跟著轉向。
「如果你滿足於今日的科技水準,明天你將被其他游牧民族帶來的新技術所擊敗。」所以,黃昌圭把這六大產品視為是三星電子未來成長力道所在,而且大手筆投資,毫不手軟。
半導體界是一個龐大資本支出的市場,要想進來玩,除了要有雄厚的金援之外,還要膽子夠大。所以,除了有遠見,還要有魄力去執行。根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的預估,二○○五年,三星電子半導體資本支出超過英特爾,達五十六‧六億美元,成為全球半導體界最敢砸錢的公司。
同時,黃昌圭也計畫在二○一二年之內,於韓國境內的華城與器興兩座城市之間,斥資三百三十億美元,打造全球最大半導體製造聚落。這當中,有八座晶圓廠,且其中四座將投產十二吋晶圓或更大尺寸晶圓,並有二十四條生產線及六條研發線,預計將使半導體部門的在二○一二年時上看六百一十億美元。所以黃昌圭相信,三星電子半導體在未來的五到十年,都仍將是韓國出口第一大産品,其地位不會動搖。
從市場占有率來看,三星電子目前僅為英特爾的一半,但近幾年來,三星電子的成長率達到了六○%,而英特爾僅有二十%,如今三星電子已經趕了上來,緊追在後,因此很多人都在等著看三星電子何時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半導體一哥?「未來不是靠預測,而是靠創造。」黃昌圭認為,未來三年內將會是重要的關鍵。
信念
企業領導人不能滿足現狀,還要能準確預測未來,未來不是靠預測,而是靠創造。
三星電子半導體主力產品
包括記憶體、LCD驅動IC、行動處理器(Mobile CPU)與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等。
黃昌圭小檔案
三星電子半導體事業群總裁兼CEO,於1989年進入三星電子,1994年,率領研發團隊開發出全球第一個256兆DRAM,之後正式帶領三星電子走上記憶體王國之路,並於2005年獲得美國電子協會頒發技術革新領導獎,而這是第一次由外國人獲得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