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空軍一號」專機上說,「未來一周」將宣布新的半導體關稅稅率,並且在「不久的將來」端出這些關稅措施,但對若干半導體產業業者將有「彈性處理空間」。
川普說,就像美國已對鋼、鋁、汽車等課徵特定產業關稅,美國將對半導體、晶片和其他多項產品比照辦理,但也希望新關稅不要牽涉「太多公司」,因為「我們想在自己國家生產自己的晶片和半導體。」
川普說得「太快」了,全球媒體在4月13日後這一周,莫不引頸企盼,等待川普發布令人「期待」的半導體關稅。
不過川普沒有如他所預告「如期」宣布半導體關稅, 顯然川普團隊還沒準備好對半導體課稅的「功課」。
半導體關稅怎麼課?5/7見分曉
4月14日,根據「美國聯邦公報」所發布的文件顯示,美國商務部正在對進口半導體進行國家安全調查,調查範圍涵蓋「矽晶圓」等晶片零組件、晶片製造設備及「含有半導體的下游產品」。
這項調查是援引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該條款允許美國總統,以國安為由課徵關稅。
事實上,美國商務部長已經於2025年4月1日啟動此項232條款調查,以判斷半導體、半導體製造設備、以及其相關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
232條款調查通常最多需要270天完成。然而,這顯然不符川普政府的需求,因此川普政府將加速完成。
很可能川普團隊原認為4月20日前即可「完成調查」,因此川普宣布將於4月20日左右宣布半導體關稅。
這項「超光速」的調查進度顯然無法順利達成,因此將宣布對半導體課稅的時間推延到5月7日。
台積電砸1000億美元投資,川普料給「撒必蘇」
川普力圖對半導體課稅,主要目的是希望以關稅作為「棍子」,將半導體製造業趕到美國「在地生產」,以達成美國掌握半導體製造供應鏈的企圖。
台積電是率先「呼應」川普「需求」的業者,宣布「加碼」1000億美元,連同之前宣布的650億美元,合計共1650億美元,投資美國設立6座先進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一個「研發中心」,讓川普非常滿意。
川普一定會對半導體祭出關稅,並且會給台積電「優惠」,否則會讓他「顏面無光」。
半導體關稅難點1:要避免重複課徵
半導體產品早在1997年7月1日生效的「資訊科技協定」(ITA)中,經4階段降低關稅,已於2000年達到零關稅。
半導體可說是所有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元件,從手機、電腦、電視、家用電器到汽車、飛機、船舶等,幾乎所有現代化設備皆離不開半導體。
美國每年進口3兆多美元的產品,除原材料、農產品等外,只要是用電「驅動」的產品,通常就含有半導體元件。
美國對進口產品課稅,其實已隱含對半導體的課稅。舉例而言,目前美國對進口汽車課徵25%關稅。粗略統計,每部「燃油車」平均約含350美元的半導體,每部「油電混合車」平均約含700美元的半導體,每部電動車則約含950美元的半導體。
換言之,對整車課徵25%關稅,實際上已等同對車用半導體課徵25%關稅。
如果再單獨對半導體課徵關稅,這些半導體被組裝到終端設備(如手機、電腦、電視、冰箱、汽車等)後進口美國時,又會被課一次關稅,這顯然是雙重課稅。
因此,對半導體課徵關稅,必須有一套機制避免重複課稅,否則美國企業勢必群起抗議。
半導體關稅難點2:供應鏈構成複雜,難以全面課徵
對半導體課稅還有不少難題,首先是如何對晶圓代工廠課稅。
晶圓代工廠完成代工的晶圓,通常會直接出貨給客戶(如輝達、高通等),而客戶會將生產完成的晶圓交給「封裝廠」組裝成IC,之後再交給「測試廠」測試,然後將完成的IC出貨給其下游客戶。
高階的AI GPU晶片,因為需要先進封裝(如CoWoS等),因此晶圓代工廠會負責完成封裝測試。
因此,很難直接對晶圓代工廠課徵關稅,因為很少有晶圓直接出口到美國。欲對晶圓代工廠課稅,可能只能對IC成品課稅。即使只對半導體成本課徵關稅,手續可能也會很繁複,難以全面課徵。
舉例而言,若對高通的晶片課徵關稅,由於高通的客戶大部分在亞洲(中國、韓國等),因此美國可能根本課不到高通的稅(因為高通的IC成品很少直接進口到美國)。
又如蘋果公司自行開發、委託台積電代工的IC,這些IC通常會組裝到蘋果的產品內(如iPhone、iPad、Macbook等)才進口美國,對這些IC課稅就只能從成品端著手。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出口到美國的蘋果產品,才會被課到關稅。
為美國製IC免稅?效果恐不佳
較單純的是記憶體產品。美國會直接進口DRAM、NAND等記憶體,美國海關可以直接對這些記憶體課稅。
為了鼓勵在美國生產半導體,或可對在美國晶圓廠生產的IC免稅,不過效果恐怕不會很好。舉例而言,英特爾的產品,很多是外銷到美國以外的國家(如歐洲、中國、日本等),英特爾能獲得的關稅利益恐怕沒有川普想像中那麼大。
川普遲遲無法宣布半導體關稅,恐怕正是面臨上述的實際作業問題。且讓我們靜待川普團隊最終提出的半導體關稅細節。
延伸閱讀:來一杯可樂嗎?解密巴菲特「6歲兒童飲食法」:堅持3不原則,為何一般人別輕易嘗試?
川普出手救美國電影?擬徵「境外電影100%關稅」:為何業界人士崩潰,颳起輿論大逆風?
責任編輯:李先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