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為了協助想前進中國的台灣新創團隊,對大陸市場與創業生態有更深入完整的認識,並得做有效的資源界接,《數位時代》與《Meet Startup創業小聚》特別規劃了「Meet北京」的參訪與交流行程。本文為同行團員的參訪心得分享。
今年5月以來,許多大學生都參加了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這個競賽歡迎任何大學生或大學生回爐創業(大學畢業5年內)的團隊報名,而台灣也有40個團隊報名參加初賽,其中約有30個隊伍進入決選,將近有200人左右被邀請到廣州中山大學參加決賽。除了鉅額的創業起始獎金吸引大學生踴躍參與,這些參賽費用全由大賽舉辦方負擔,這做法讓許多創新創業大賽相形失色不少。
背後推動這次創新創業大賽的重要組織,中國技術交易所(中技所)在科技創業領域裡是個非常有趣的單位。2009年中技所成立時的主要任務,是建立平台促進、協助企業與國家單位間的專利產權技術移轉。透過技術交易的角色,中技所不僅促進了企業對於專利產權的應用,也活絡了整個科技創業市場,使得原本深藏在許多不同國營組織裡的專利技術的創新變成可能,而且加速這些過程的發生。
往前掌握創新的源頭 創新已經變得更加平民、更加草根
座落於北京創業重鎮中關村園區裡的中技所,隸屬於北京產權交易所集團,是中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市場化平台,主要股東隸屬於中央政府的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地方政府的北京市政府和學術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等。
中技所於2009年成立時的主要目的,是活化包含高等院校、研究院與國營公司等國家或政府所營運機構內的專利技術應用。這些單位過去原本因應科技研發或產業趨勢,都可能有一系列閒置的專利技術,外界其他單位可能可以進行商業應用,透過中技所這個交易平台,就可以將這些專利技術進行鑑價、交易或拍賣來活化這些專利產權的應用。
在鼓勵這些知識專利產權活化的過程當中,中技所也發現許多特殊的知識專利產權,特別適合由小型企業開始的創新,這樣的應用具有不同大型國企的彈性與活力,特別適合現今資訊科技創業的氛圍。中技所發現,這些由知識專利產權開始的新型態小型科技創新,除了累積出新的創新資本,也可能由此累積出新的知識專利產權,進一步活絡雙邊知識創新。也因此,除了原本的技術拍賣交易,中技所也增加了新的業務:鼓勵創新創業的可能,尤其特別著重在資訊科技、媒體與電信項目方面;包含結合線上與線下同步的專利技術交易撮合、拍賣,與科技部、北京市政府海淀區政府合作整理創業窗口為「創業一條街」,到2014年開始舉辦年度的兩岸四地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中技所常務副總裁夏雷對兩岸四地的創新,有一系列詳細的觀察:他認為這一波全球的創新趨勢起源,來自於矽谷。矽谷允許任何型態、任何領域的創新,且投資人會寬容各種創新的可能。但中港澳台的政府到民間,從創新方到投資人,只要一談到創新,就很容易只侷限在科技的創新;但夏雷歸納這波在兩岸的創新主要有三項新的特徵。
首先,創新已經變得更加平民、更加草根,以往創新集中在各種專家、教授、大公司出身的經理人或百萬業務等等,如今的創新已經深植在平民之間,來自各大專院校,因為行動網際網路的進步,這樣的平台發展渲染已經不限市場地域。其次,以前創新集中在科技園區(中國稱為高新園區)裡,但今天的創新已經從園區拓展到街區,許多創新發展不是在高大的辦公大樓裡,而是那些一般創新不見得起眼的地方。最終,創新已經進入跨界的概念,這些創新交界在以往難以想像的產業應用之間,例如,騰訊的微信有效地顛覆了三家電信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的支付寶顛覆了整體銀行金融結算的體系。
拍賣、鑑價、質貸與信託,活化知識專利產權運用的中國之路
從2009年至今,中技所基本的三個業務主軸,包含有基本的技術交易項目、協助企業進行科技融資與一般技術交易的綜合服務等。基本的技術交易服務就是上文裡提到活化國家營運的研究機構、大專院校或國營公司所擁有的專利技術,透過盤點這些單位所擁有的專利、執行技術的能力等,將專利技術分門別類後,排定固定的交易時間、地點、方法,以線上和線下拍賣的方式進行交易。中技所透過對於專利技術的專業整理與綜合判斷能力,協助組織一一盤點這些專利是否已經過期、已經侵權或被侵權,已經授權或賣出,授權或賣出的形式與價格與專利技術的演化週期、且確認是否同步擁有國際專利。另外再依據產業別,分門別類成例如化學、資源工程(冶金),資訊科技(信息科技)、或生物醫學等產業。
專利技術拍賣的方法,起初的嘗試是價格由低喊高,結果發現這種做法時常因為拍賣技術問題卡關。後來決定更改拍賣規,先進行專利定價,再由定價開始由高到低,如果在定價即有人願意交易,則拍賣方會再由低喊高。通過這個拍賣會,技術與專利的定價權,不是由技術人員決定。這樣的方法在市場上因為能有效形成競爭,才使技術交易的價格有機會得到溢價。
中技所的另一項業務就是協助企業進行科技融資。企業透過中技所專業的專利技術鑑價,可以拿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或進行信託等等。中技所提出專利技術鑑價證明書後,企業就可以向金融機構申請質押貸款進行融資,也可以透過中技所合作的中國建設銀行或北京銀行進行知識財產權信託等業務。建行與北京銀行已經進行過2期超過3,000萬人民幣的知識財產權信託業務。
台灣在中國方程式的角色
由中技所這樣的單位,透過技術交易驅動的創新與創業,是現代中國產業發展進行前瞻開源的大膽實踐。顯然,這樣的方式不失為台灣值得關注、參與與學習的方向。一方面,許多進入國際級企業、或台資企業早就在此深耕,在此地與本地組織、政府與創業家們合作進行資源的交換與整合(例如微軟的創新加速器),這是台灣相對僵固的政府組織體系所遠不及的彈性。我們也觀察到有些許台灣的創業家來到北京發展(例如前些日子剛在Indigogo募資貓臉餵食器的奇群科技),可以借助這樣的組織能夠快速融入中國市場,解決落地門戶的具體問題。最後台灣相關的單位或是否能夠學習這樣的活化方式,快速與業界交流,也許是下一波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的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