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拒為 Android 資助微軟、回歸零組件本業的啟示
三星拒為 Android 資助微軟、回歸零組件本業的啟示
2014.10.14 | 科技

本月初紐約州法院公開了微軟控告三星的訴狀。根據這訴狀,微軟與三星在 2011 年簽約,三星每賣出一台 Android 平板、手機或是 Chrome 電腦,就要付給微軟權利金。協議有效七年。

第一年,三星乖乖付了錢。第二年,2013 年,三星本來已經準備付了,連總數都已經告訴微軟了;但同年微軟併購了 Nokia 手機部門。三星於是宣稱協議無效,聲稱他們沒有義務付錢。

於是微軟控告三星違約。根據微軟的訴狀,三星第二年的權利金,連本帶利欠微軟 10 億美金以上,超過新台幣 300 億元。


(圖片來源:Jami3.org)

台灣廠商對三星感同身受

三星不甘心使用 Android 卻要付微軟錢,台灣的廠商應該都感同身受。除了三星外,微軟跟 26 家公司簽了類似協議,其中多家台灣科技廠商在列。第一個擋不住壓力,跟微軟簽的就是宏達電(2010)。另外宏碁、廣達、鴻海、仁寶、和碩、緯創、優派(Viewsonic)全部簽了。

這些公司每出貨一台 Android 手機或平板,微軟就賺到權利金。事實上微軟自三星賺到的錢,比微軟自己的 Windows Phone、XBox 以及 Skype 加起來還多

三星的困境

三星拒絕繼續付錢給微軟的另一個理由,可能是手機銷售不佳。三星剛公布的今年第三季營利,比去年銳減 60%。三星歸因手機部門的衰退來自沉重的行銷成本及平均售價下跌。一句話來說就是「便宜手機的競爭者越來越多」。

2011 年時三星還在蓬勃成長,付給微軟每台 5~10 美金可能還可以忍受。如今三星在高階市場競爭不過蘋果,在低階市場被中國的華為、小米、中興,以及宏達電、Sony 等夾殺,傳統的行銷戰成本也越來越高。此時一年 300 億台幣的贖金便成為不可負荷之重了。難怪三星要逃離這份協議。

Android 的美好與代價

當初為何三星(以及台灣眾多科技公司)要跟微軟簽訂協議?主要因為 Android 是免費的,因此 Google 不保證提供任何智慧財產權上的支援。所謂「不要錢的最貴」,Android 免費是最大的吸引力,也是最大的代價。

當初 Google 為了維護暢通的上網通道,不讓微軟重演獨佔電腦作業系統的歷史,因此免費推出了 Android。

微軟自然也不會束手就擒。微軟其實最早投入行動作業系統,在 2000 年就推出了 Windows Mobile,累積了深厚的專利實力。它自然要打擊快冒出頭的 Android。所以它積極的要求所有生產 Android 設備的廠商簽下協議,包括眾多台灣廠商。這些廠商大多原本銷售 PC,原本就與微軟關係緊密,很難拒絕微軟的威脅。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微軟在吃 Android 的豆腐;但微軟認為這是他們多年在行動作業系統的投資換來的報酬。

訴訟

這個訴狀透露什麼消息呢?除了上面提到,雙方協議七年有效,以及金額達到每年 10 億美金以上以外,我們知道協議的結構是:

  • 三星要為每一台銷售的 Android 或 Chrome 裝置付給微軟錢。
  • 三星同時也把自己的專利授權給微軟,這部份可以扣抵一些錢。
  • 雙方另外簽了一份合作協議(Collaboration Agreement),也就是三星生產 Windows Phone
    的部份。這部份的投資也可以扣抵第一項的權利金。

如今三星拒絕付錢。它主張當微軟併購了 Nokia 手機部門之後,就不再是「微軟」了(anti-assignment)。這有點類似鼎泰豐跟豬肉攤簽了一個銷售長約。可是有一天豬肉攤自己開了小籠包店。這時鼎泰豐當然就不願意繼續做生意了 — 我幹嘛資助競爭者啊?

但微軟主張雙方簽約時,三星就已經知道當時微軟跟 Nokia 緊密合作。另外,合約裡當初就清楚說明,這類型併購是不影響合約效力的。

誰會贏?沒有看不到合約的文字,無法確論。但微軟的說法較接近現實。雙方簽約時,微軟的確一直與 Nokia 深化合作,而且許多人揣測它們終將合併。再說,雙方都是超級大公司,簽約時都聘了超級大律師,應該已經在合約中預見了併購的因素。

靠爸韓國

比較有趣的是,微軟在訴狀中提到了三星為了逃離這份協議,沒有去法院打官司,反而跑去找南韓的反壟斷單位告狀,要求南韓政府強制降低合約中的權利金金額。

這就沒道理了。鼎泰豐跟豬肉攤吵架,怎麼可以去找經濟部修改私人合約?一來,本案中幾乎所有專利都是其他國家的專利,跟南韓政府沒有關係。二來,當初協議內就已經寫明,一切合約爭議由美國法院解決。三星找南韓政府干預,完全違反合約當事人自決的精神。

三星的未來

三星的處境日趨艱難。所有 Android 手機的作用系統都差不多,因此三星要差異化只能改變硬體。但硬體對使用者經驗的影響微乎極微。而且十幾家競爭,實在太慘烈了,利潤必然低。

更重要的是,現在極便宜的 Android 手機,其效能都已經「夠用」了。三星想在硬體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高價市場上也許可行,在平價市場上無法增加利潤。

手機市場進入紅海,三星接下來的方向很明顯,就是回到其基礎 — 關鍵零組件。面板、記憶體、晶圓製造,這些三星在技術上領先,在生產上更有規模優勢的,才是三星真正遙遙領先的地方。三星最近才大規模投資 147 億美元建置晶圓廠,也說明他們往這方向移動。

過去台灣業界一直疑惑三星傾整個集團之力,扶植手機部門;雖然大大提昇了三星手機的市場競爭力(成本比別人便宜),但也造成其晶圓、記憶體部門等遭到三星手機競爭者的排斥,例如蘋果或是 Sony。蘋果跟三星的專利訴訟,以及蘋果把 A8 晶片交給台積電生產都可看到這個「不想資助競爭者」的緊張關係。

隨著三星回歸零組件的專業,接下來我們或許會看到三星的零組件部門發言越來越大聲,不再服膺於「手機部門」的總體策略之下。

台灣

當三星這頭巨龍把重量由頭(手機)移回到身體(零組件)時,所有的科技公司都會受到影響。與南韓發展方向高度重疊的台灣科技公司,該如何因應?

enter image description here

本文出自有物報告。作者周欽華,創業者、作者、律師、科學家(依勞心程度順序)。曾任職台灣科技公司、美國專利申請與專利訴訟事務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台灣科技公司。PTT 桌遊版創版板主。

有物報告取名自「言之有物」,是一個內容深、觀點多、有時幽默的網路媒體。我們聚集了科技、財經、商業的業內人士,從專業的角度探討國際性的議題。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正式成立,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林之晨:延續開放精神助海外新創回臺掛牌活絡資本市場

今年臺灣加權指數的年度大盤走勢呈現強勁上揚的趨勢,根據證交所資料,臺灣資本市場表現截至9月底,上市櫃公司總市值規模達94.9兆元,國家別排名全球第8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對臺灣資本市場以及鏈結全球創新能量有何指標性意義?台灣大哥大總經理暨AppWorks之初加速器董事長林之晨,從業界角度剖析第一手觀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偕臺灣證券交易所、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共同舉辦「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展現政府打造臺灣特色亞洲那斯達克的決心。觀察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具備三大特色:法規鬆綁、聚焦重點產業、實踐市場雙向開放。

法規鬆綁!調整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來臺上市規範

深耕亞洲新創生態、關注AI、雲端、數位科技創投領袖的林之晨,相當認同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法規鬆綁新制。根據證交所資料顯示,本次鬆綁重點包含:創新板採行一般板交易制度;精進創新板本國公司上市制度;優化創新板及一般板外國公司上市制度(調整臺籍董事席次過半規範,僅須設置臺籍獨立董事至少二席);以及創新板、上市一般板、上櫃得互相轉板等機制。

針對上述機制升級,林之晨表示:「資本市場的制度革新是臺灣科技公司邁向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試金石。對於任何科技公司,如果想要上市掛牌,最重要的是必須擁有籌碼和流動性。一旦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優質的估值乘數,這些公司就有機會利用他們的籌碼去進行國際併購,進而擴大他們在整個區域的佈局跟影響力。」

透過法規鬆綁,林之晨也認為對於臺灣新創、優質企業走出去有絕對助力。「今年初創新板的投資人資格鬆綁之後,這此這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等於延續開放精神,也就是提升流動性的重要舉措。同時,我們也觀察到許多臺灣的創業者在海外經營,有時會因與海外公司併購或合併而可能被歸類為國外公司。如果這些公司在退場時,能夠回歸到我們臺灣自己的資本市場掛牌,這對於活絡資本市場,並讓臺灣與國際接軌都具有非常大的好處。」

聚焦重點產業,資本市場活絡AI新創機會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另一特色是聚焦重點產業,特別是半導體、人工智慧、AIoT技術、智慧製造、綠能環保、機器人、 數位雲端、智慧交通、智慧健康、生技醫療、資安安控、次世代通訊、無人機及國防航太等前瞻新經濟產業,同時成立「資本市場服務團」與「單一服務窗口」提供整合服務。

盤點相關產業正巧與AppWorks生態系與台灣大哥大過去關注的AI、數位經濟、雲端科技、次世代通訊等不謀而合。林之晨回應道,「我們開始進入所謂Agentic AI(AI代理)時代,可以說是AI 3.0,接下來所有的商業模式都會變為Business-to-AI to Consumer,然後再進一步變成B2AI to AI2C。在這個過程中,將會產生很多AI的新創機會。」

針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關注的新興領域,林之晨認為不論是台灣大哥大自身參與這些成長的機會,或是透過投資新創,攜手他們有機會抓住在這個領域的成長,「我們對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成立感到欣慰,因為資本市場能支持這類產業發展,我們也期盼,未來有機會能讓這些我們支持的新創公司上市,創造流動性,並為創業者或股東創造好的報酬。」

實踐雙向開放,支持海外優質公司進入臺灣資本市場

亞洲創新籌資平臺更遠大願景是雙向開放,不僅讓臺灣的公司能走向國際,同時也要讓國際優質的資源能夠與臺灣連結,讓創新板將成為匯聚創新產業的核心樞紐。針對這方面的制度優化,林之晨認為對於臺灣的投資人,如果有機會透過這些板塊投資國際優質的新創公司,參與這些公司成長,這對於廣大的投資大眾能增加他們投資組合的多元性,並帶來未來的財富成長機會。

另一方面,林之晨也提到他們在東南亞投資的公司之中,不乏有市值已接近新臺幣一兩百億的企業。林之晨明確指出,「但我們也觀察到,許多東南亞的資本市場相對不活絡,不論是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或新加坡交易所(SGX),對於掛牌後的交易量,或者對科技股的友善度都非常不夠。」

換言之,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本次亞洲創新籌資平臺的推出,加上證交所將再次鬆綁創新板及外國企業上市制度,林之晨深信此舉不僅讓臺灣公司在海外併購有強大的籌碼後盾,同時也能吸引更多在海外發展或符合科技趨勢的優質公司回流臺灣資本市場掛牌,並且讓臺灣的投資人能夠參與優質公司的成長,從而全面提升臺灣資本市場的活力與國際接軌程度。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