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讓台灣代工走向轉型
惠普讓台灣代工走向轉型
2005.10.15 | 科技

惠普在二○○二年繼新加坡之後,在台灣設立以產品應用為主的研發中心。

人才與供應鏈贏過大陸

惠普如果要脫離價格大戰,就必須提供更多的創新服務,並且加快產品開發的腳步,特別是新聯想成立之後,準備大舉進軍新興國家市場,一般預料市場價格殺戮將更形激烈。以美國市場為例,市場上已經出現四百九十九美元的筆記型電腦產品,加上彼此背後的代工夥伴極為雷同。
惠普全球消費性筆記型電腦產品總經理湯姆斯.米傑爾(Tom Mitchell)指出,三年前惠普來台設立產品發展中心之前,考慮的地點包括大陸與台灣,雖然在大陸所需成本較低,然而台灣的供應鏈完整、人才充足,成為勝出的主因,再加上當時台灣政府在政策面上的支持,給予惠普為期三年的補助,因此最後定案地點是在台灣。三年來惠普產品發展中心規模成長六倍,超過一百六十人,其中台灣本土科技人員比例已經增加到七五%。
不同於過去以內部為主體的運作模式,惠普產品發展中心積極與台灣代工業者合作,將所需知識、經驗、制度、開發工具等無形資產,移轉給台灣的合作廠商,使得台灣廠商藉由參與惠普的開發與設計,逐漸從OEM跨足ODM,讓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標準化流程、工具管控能力等知識,以技術移轉的方式擴散給台灣的夥伴。目前台灣廠商深入參與產品設計專案的比例,大約占五○%,比例還在向上攀升中。

降低成本,上市時程減半

惠普產品發展中心產品總監鍾錦蓮指出,PDC未成立之前,研發設計及製造生產分隔在美國和台灣兩地,會浪費許多溝通成本,而現在因為能和供應廠商緊密地做技術協同運作,產品的上市時程從過去的十二個月,縮短為現在的六到九個月。
「台灣研發中心一年替惠普創造八十億美元的產值,」惠普全球行動電腦事業部資深副總裁泰德.克拉克(Ted Clark)來台訪問時就指出,三年來台灣PDC共開發出五十款商品,並贏得六項專利,另外尚有二十二項專利已進入最後審查,台灣研發中心已取代過去新加坡的地位。 一手工廠、一手研發,台灣雖然在代工領域經營的辛苦,但多年累積的製造優勢,如果善加運用,將是難以取代的競爭優勢。

*惠普科技(HP Inc.)
成立時間︰1939年 執行長︰馬克.賀德(Mark Hurd) 總市值︰782.1億(美元,2005/10/07) 2004年營業額︰799億(美元) 總部所在地︰美國加州 股票上市交易所︰NASDAQ 大事紀︰2002HP和康柏正式合併/2003亞洲首座「公益數位村」啟用/2004成立亞太區第一個RFID卓越中心/2005新任執行長馬克.賀德上任。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