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有「挫敗感」?
誰沒有「挫敗感」?
2005.10.15 |

最近,老覺得自己被一種「挫敗感」包圍,跟好友聊起來,這位剛被醫生宣布高血壓、得終生服藥的他,聳聳肩,給了我一個意外的答案:不看新聞就沒事。 不看新聞,老天爺,這怎麼可能?
每天起床後,我至少要瞄四、五份報紙,看一、兩小時有線新聞,工作不忙,再加幾本當週、當月的雜誌,或是桌上幾本閒書(包括:柯嘉智的《告別火星》、本刊總編輯詹偉雄兄的《美學的經濟》、宮部美幸的《模仿犯》等等)。最近美國職棒季後賽登場,能看ESPN最好,不能看,就上網光臨《紐約時報》的運動網站……。如是日復一日,早習以為常,就算人在國外,也要盡可能找電腦上聯合新聞網掃瞄一下(接到客戶電話時,起碼不會暴露自己「狀況外」)。

資訊焦慮根本是普遍現象

不看新聞,說來容易,可是怎麼應付我如影隨形、揮之不去的資訊焦慮? 事實是,活在未來充滿變數的台灣,資訊焦慮根本是一個普遍現象。有人有手機焦慮,擔心漏接電話,哪天出門忘記帶手機,心神不寧到不行(就好像那手機會自己醒來,看見沒人在家,然後不小心從陽台摔下來)。有人有MSN焦慮,三不五時要望望電腦,只是為了看看誰上線了,卻也不一定要找人聊天。
話說回來,這兩年的國內新聞,實在讓讀過幾天書、想好好過日子的人痛苦不堪。總覺得日子悶到不行,悶到我無論看電視或報紙,都只想看王建民上場投球。只有當王建民用他拿手的伸卡球,讓對手擊出滾地球被封殺那一瞬間,我的鬱卒才彷彿找到「放風」的出口,暫時忘掉媒體帶來的挫敗。

揮之不去的精神陰霾

這種挫敗,其實與媒體無關,而是源自目睹社會日趨嚴重的不公不義。例如定存利率偏低、台股有氣無力下,島上某些人賺錢卻「易如反掌」(從高雄捷運的「有力人士」到澎恰恰光碟事件的幾位主角,不都是好例子?);或者政府用幾百億納稅人血汗錢,援助一個原來「不要政府出錢」的高鐵。我就不信,每天看這類新聞,白領也好、藍領也罷,有幾位拿薪水的能視若無睹,繼續心平氣和地上班過日子?
法國作家聖埃克佩蘇里(Antoine de Saint-Exupery)對挫敗的描述深獲我心:「挫敗包含了疲憊、混亂與厭倦,更主要的是徒勞無功的感覺。」
是不是?每天新聞裡,困擾你我的,正是這種打拚半生、眼前卻擔心一切將「徒勞無功」的挫敗吧……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蘋果能再次偉大?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