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鳳凰台,心情是複雜的。目前中國大陸除了唯一的全國性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之外,各省都擁有自己的衛星台、地方台。根據非正式的統計,中國現在大約有兩千多家各級電視台,是世界上擁有電視台最多的國家。你只要拿著遙控器,可以看到西藏台用藏語報新聞,山東台報導最近蘋果收成的情況,廣西台播放觀光節的大型少數民族歌舞表演……,眼花撩亂,不一而足。
但是,講到國內外主要新聞內容則是統一口徑,以中央電視台七點鐘全國聯播的新聞為正宗,並且不斷重播。中央台新聞的主要篇幅是國家領導接見外賓,開會、拍手、巡視。據我觀察,許多大陸知識份子非常注意觀看新聞聯播,他們可以從眾領導在螢幕上出現的順序、次數、講話的秒數、講話的語氣,辨識出政治權力的消長和政策的變化。這些密碼,我做大陸研究多年,還是沒法破解。我曾經認真問過好些個比較年輕的同事,他們看不看得懂中央台的新聞,他們笑著跟我坦誠,他們也不懂。於是,我們只好看鳳凰台。
鳳凰台有潛力成為華語CNN
這家總部位於香港的衛星電視台,是唯一一個「非國內」電台。自1996年開播以來,鳳凰台只獲准在特定的地點播出:三星級或三星級以上的國內酒店、學術機構、新聞機構及外國領事館區。鳳凰台有二十四小時滾動播出的新聞,新聞處理和報導的手法也接近港台風格,主播全是俊男美女。打開電視,隨時有各類資訊洶湧而來。這幾年來,鳳凰台在世界各地培育了一批特派記者,得以在蘇俄、在歐洲、在戰火頻仍的中東傳來現場直播的畫面。依我之見,在兩岸三地的電視台中,他們最具有打造華語CNN的雄心壯志。
做為唯一被容許進入中國的外地電台(創辦人劉長樂以及傳媒大亨梅鐸各擁有三七.六%股權),撇開外界對劉長樂本人與中共關係的揣測,電視台要在中國生存,自然得自我檢點,掌握好分寸。如同劉長樂自己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的:「如果我們全部按照政府希望的去做,群眾會蔑視我們;如果我們完全遵照民意,政府就不會讓我們存在。」
於是,鳳凰台走鋼絲般地報導河南的愛滋村、浙江的環保抗爭、四川的農民暴動;但也製作聲討法輪功的專題,沒完沒了地討論反日,並且不忘在報導台灣新聞時稱總統府為「陳水扁辦公室」。
廣告年收入超過40億台幣
即使還沒實現全面「落地」,鳳凰台在大陸已經有大約一億五千萬的收視人口。光靠被國家管制篩選過的中上層市場,就為電視台帶來巨額的廣告收益。目前鳳凰台的廣告收入占總收入中的七至八成,2004年鳳凰的廣告總收入已超過十億港元(40多億新台幣),鳳凰台已經是中國第四大廣告收入的電視機構,僅次於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上海電視台,而它們都能夠覆蓋中國九成以上的地區。
對於厭倦了中央台的觀眾來說,鳳凰台無疑是個出路。不過,我覺得這個唯一的出口,在貌似開放的框架下,已經變成新一代的中央台。好在,這種花團錦簇和高度商業化的資訊拼盤,對我們來說無比熟悉。我已經開始習慣下班回家,打開鳳凰台,在它的閃爍之間,辨識中共政策的變化和對輿論掌控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