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開放、播出管道大增的跨螢世代,台灣的影視內容想要有所突破,必須仰賴背後的「創意」。然而空有創意卻沒有資金,或是看不到後續新的商業模式,仍舊無法養活內容製作者,台灣的影視節目製作在跨螢時代面臨的挑戰有增無減。
在人人都喊「內容為王」的時代,跨螢幕讓內容有更多的露出管道,似乎只要有平台願意合作,就有機會創造新的影視內容,對節目製作單位來說是利多嗎?
(圖說:友松娛樂製作人薛聖棻打造《女王的密室》,讓觀眾用App即時參與益智節目。圖片來源:郭涵羚攝影)
管道變多,一方面進入門檻變低。過去可能要經過磨練,有一定的資歷後,才能說是個「可用的」內容製作者。但現在人手一機,只要有好的創意,隨時都可以拍一段影片傳上網路當自媒體,甚至比精心製播的節目更即時、更有趣。另一方面,內容相對要求的效益就更大。在到處都是播放管道的時代,要如何一丟出內容就被看見,難度比過去更高,更加考驗節目製作人的創意。
友松娛樂為了跨出轉型的第一步,去年砸下重金大膽嘗試,找來張小燕和李艷秋等名人卡司,用全長約35公尺的彩色螢幕製作虛擬空間和動畫,以每一集350萬元的製作費完成《女王的密室》節目。節目播出時觀眾只要打開同名App登入遊戲,就能化身一組帳號進到節目的遊戲裡,和節目參賽者一起即時參與問答,賺得獎金。
創造跨螢互動新模式
《女王的密室》讓觀眾不只看益智節目,還能參與節目的跨螢互動模式,在2014年12月13日首播當天,一度因為同時吸引6千多名玩家以Facebook帳號登入,被Facebook自動判定為「惡意攻擊」而切斷連線。當下緊急交涉的結果,最後總算讓3千名玩家參與到剩下的30分鐘節目內容。
節目播出之後創下不少紀錄,除了是全台灣第一個讓使用者透過App和電視節目做互動的益智節目,也創下最多12萬人同時在線參與節目的紀錄,同時段收視率最高更達1.61%。
對於這樣的成果,節目背後的推手──友松娛樂製作人薛聖棻十分開心。時間回到2014年1月,當時友松正在討論,台灣的益智節目還可以有什麼新的變化?薛聖棻找來中華網龍討論,提出「用手遊App結合益智節目」的構想:把益智競賽做成App,又可以跟節目同步進行,應該會很有趣。
然而直播節目的經費高出預錄節目許多,在苦無經費下只好先暫緩。直到2014年8月,文化部有一個針對高畫質綜藝類節目的補助標案,友松就拿這個案子去投標,在十幾家節目製作單位中成為唯二的得標單位。
拿到文化部補助近一半的經費,加上台視、中華網龍和募資的錢,一季13集總共4千多萬元(不包含中華網龍投入App製作的1,650萬元),才終於給了友松一次大膽嘗試的機會和空間。
薛聖棻回憶:「當時許多人提到4G或跨螢幕,大多都是想到節目的首播和重播。」而利用跨螢幕不同裝置的匯流,是友松順利得標的關鍵。
雖然國外也有用數位電視或行動裝置讓觀眾即時參與做答的益智節目,但《女王的密室》的特點,在於連節目中答題的進程,全部都在App上即時同步。
「這不像其他的手遊App,每分每秒都設定好的。」薛聖棻說,主持人說了什麼其他的話,或是來賓做了什麼動作,現場都要有人即時配合設定。因此播出時,中華網龍必須加班派出20多名工作人員,全程在節目現場和伺服器待命。
靠創意殺出重圍
跨螢時代的內容製作,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雖然內容曝光的管道變多,但實際上在網路或行動裝置平台播放能帶來的收益,就算可以養活一個網路名人或部落客,卻可能連公司的營運成本都打不平,更不用提節目製作費。
另外一個關鍵是,網路的播出只能用「點擊率」做為指標,也是讓節目製作公司可能怯步的原因之一。薛聖棻認為,傳統收視率調查的確給出收視閱聽人大概的樣貌,比較有利於說服客戶投放相對應的廣告。如果只靠點擊率,很難說服廣告客戶,就不可能形成好的商業模式。
畢竟如果端不出好的商業模式,沒有利潤,向來多和傳統電視台合作的節目製作公司,也難以走出往跨螢影視內容轉型的第一步。
2015年3月,在《女王的密室》播出結束之後,友松又推出《萬萬沒想到──女王的密室第貳彈》。沒了文化部的補助,場景縮水許多,除了換上比較小的螢幕,也少了虛擬空間和動畫,回歸到最原本的益智問答。「畢竟整個5、6千萬的製作費用,在台灣市場是沒有辦法回收的。」薛聖棻說。
回到節目製作的現實面,薛聖棻認為,跨螢世代的內容還是有相當多的機會,因為所有的節目都能利用跨螢幕裝置發想更多創意,「未來的節目製作不會再是單線的設計,而是多維度的思考。」
「我喜歡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先找到麻煩在哪裡,就會知道該往哪裡去。」如果電視的收視族群流失了,薛聖棻說,節目製作者或許就更應該要去思考:他們究竟流向何方?
(《數位時代》2015年6月號文章精選,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來信洽詢:web@bnext.com.tw)
其他精彩內容》》
訂閱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