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男孩和小企鵝,創下2000萬人次點閱,數位時代最美好的力量
一個小男孩和小企鵝,創下2000萬人次點閱,數位時代最美好的力量

2014年一則英國百貨公司的聖誕節廣告,一個小男孩和一隻名叫Monty的企鵝,在那年底前創下了Youtube超過兩千萬的點閱次數。如果是傳統以CPM模式計費的電視廣告,要達到這樣的眼球數,必須付出接近天文數字的媒體購買費用;但透過線上傳播,媒體購買費用為0。這就是數位行銷溝通槓桿作用的鮮明示範。當然,這槓桿的支點,叫做創意

在當今的數位新局面,無論你從事什麼行業,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行業跟互聯網沒什麼關係,再過一、兩年這個行業就跟你沒關係了。

不被互聯網的新時代淘汰,長期鑽研電子商務的台大商學研究所所長黃俊堯教授提出,要先看懂什麼是「數位槓桿」!

想像力比技術更重要的「數位槓桿」

顧名思義,數位槓桿是透過數位工具,舉重若輕地達到過去很費事,或根本無法做到的效果。數位槓桿變化萬千,應用上主要的限制,通常不在技術,而在想像力

談「數位槓桿」,當然要先定義槓桿。依照維基百科目前的條目敘述,槓桿是這樣一回事:

「在力學裏,典型的槓桿(lever)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某些槓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槓桿作用』。槓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據此,歸納《看懂,然後知輕重:「互聯網+」的10堂必修課》的相關討論,「數位槓桿」便指涉商業環境中,企業透過適當的數位布局,達到長期間較低投入、較高報償的槓桿作用。這類槓桿作用,可能藉由以下的型態發生:

1. 成本結構決定的營運彈性(scalability)槓桿

就簡單的經濟概念來說,數位環境裡經營顧客群所發生的邊際成本,因為固定成本比例較高、變動成本比例較低的關係,通常只要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顯著地小於實體環境下經營客群的邊際成本。在雲端儲存與運算成本相當低廉的情況下,數位經營在營運上因此享有高度的擴張彈性(highly scalable)。

2001年亞馬遜創辦人Jeff Bezos給股東的年度公開信裡,具體地說明了這一層意義的數位槓桿作用。信中他提及,亞馬遜將包含缺補貨處理、詳細商品訊息提供、客製化推薦和其他林林總總的新程式功能,都轉化為大致上是固定的(程式化服務的)費用。因此,客服體驗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而這項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隨著亞馬遜事業的擴展而快速減少。在這樣的意義上,亞馬遜其實在經營一個出版模式(publishing model),而非一個零售模式(retailing model)

這一點,其實不只適用於亞馬遜。它是各種數位營運上,非常關鍵,但又不常被深刻理解的特性。

2. 線上線下統合的槓桿

在共享經濟與信任經濟的背景下,O2O概念乃至各種虛實整合想像發展至今,理想上指望著的,不外乎透過一個提供各種附加價值的雙邊數位平台建置,讓營運面數位槓桿作用可能性,實際發生在實體世界的服務項目中。如Uber, Airbnb, 河狸家等等,都是這樣以平台為基礎、O2O為概念、信任為黏著劑所經營起來的事業

這樣的事業,一旦模式操作純熟,平台對於分屬兩端的兩群顧客(如Uber的司機群與乘客群),自然可以期望無論是營運面或者是溝通面,在客群經營上發生槓桿作用。

以Uber為例,它所代表的線上媒合線下私家車空閒運載量與乘客需求,透過數位平台在多市場快速複製這回事,在市場上已驗證完畢。新模式比傳統模式來得有效率、能另創傳統租賃車或計程車所無法創造的新價值,已成定論。此即線上線下統合的槓桿結果。

圖說明

3. 突破地理範疇的槓桿

2014年年底開始,中國市場掀起一陣「跨境電商」的風潮,各大電商平台終於紛紛涉入這個領域。說實在的,以電商經營行家自居的這些平台,因為各種因素或限制,這時才想到數位經營上突破地理限制的槓桿作用,算是很後知後覺的了。美國Macy’s, Nordstorm, J. C. Penny這些原生於實體環境的百貨零售業,更早便認知到這個面向,與第三方物流建妥合作關係後,早早便將它們的線上購物網站「全球化」。

再以零售金融為例,著名暢銷書 “Bank 3.0”裡,管理顧問Brett King提出未來「銀行」這個詞彙不再指涉一個實體場所 (因為顧客已經不再需要作為場所存在的實體銀行),而會是一種 “Always banking, never at a bank”的多元行為。依照這樣的推論,傳統銀行業者在式微前的轉型可能之一,就是漸漸脫離幾百年來著眼於地理因素而設的分行型態組織設計,轉為利用科技增益顧客體驗、提高價值的顧客導向多通路服務。

4.行銷溝通的槓桿

《看懂,然後知輕重:「互聯網+」的10堂必修課》一方面詳細剖析數位行銷溝通的SoLoMo新局,一方面也建議現代經理人,拋卻一招半式贏天下或者近年常見的買粉絲迷思,如實認清各種溝通工具的用處與限制。綜合相關,數位行銷溝通的槓桿作用,通常發生在付費媒體或自媒體上呈現出的溝通方式與訊息內容,與目標客群有切身關聯時。這時候,AISAS資訊行為作用的結果,便可能發生一傳十,十傳百的「賺得媒體效果」,創造槓桿作用。

譬如英國連鎖百貨公司John Lewis,近年來每年十一月初線下(電視)與線上(Youtube等視頻網站)同時發布一檔吸睛的耶誕節廣告。2013年以「灰熊與兔」為主題的卡通型態廣告,在耶誕前創造了Youtube上超過千萬次的下載數。

2014年的廣告,一個小男孩和一隻名叫Monty的企鵝為主題,西方文化中的 “Christmas spirit”為意涵,當年年底Youtube點閱數已超過兩千萬次。如果是傳統以CPM模式計費的電視廣告,要達到這樣的眼球數,必須付出接近天文數字的媒體購買費用;但透過線上傳播,媒體購買費用為0。這就是數位行銷溝通槓桿作用的鮮明示範。當然,這槓桿的支點,叫做創意。

5. 數據分析的槓桿

前面討論的幾種數位槓桿,支點在於成本結構、策略布局、創意等方面。但數位環境中的另一種槓桿作用,倚賴的支點是數據分析的能耐,而其「機械利益」則可能更大於前面討論的那些。

移動音樂串流服務Pandora ,免費提供隨選音樂至手機或平板電腦上播放。2014年第二季,Pandora的七千六百萬活躍用戶,一共收聽了五十億小時的串流音樂。這個服務通過用戶自選的音樂,辨識用戶喜歡的音樂風格。透過音樂風格的辨識,加上用戶初登記時註冊的郵遞區號、性別、年紀等人口統計變數,Pandora得以憑藉數據分析,猜測個別用戶的產品偏好乃至政治傾向。

2014年年底的美國期中選舉裡,Pandora就為400個候選人或議題播送廣告。以競選連任的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州長Rick Scott為例,Pandora針對佛羅里達州的鄉村音樂愛好者,大幅放送Rick Scott的競選廣告。當然,這是因為歷史數據顯示對鄉村音樂的愛好與對共和黨的偏好呈現正相關。這一類的精準行銷動作,顯然不是傳統的廣播電台有辦法執行的。

本文出自於:
@@BOOKID:126407@@

文章出處:圓神書活網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彰化,是活的!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源創圓,看交通、建設、生活等多方面向,如何從300年中轉譯甦醒,令過去翻頁至今,創建未來!

2025台灣設計展將開展!本次由彰化縣政府建設處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共同聊聊「圓未來之行」展覽與其背後的城市發展與公共建設,時代帶來了哪些蛻變與機會,彰化的未來,會是什麼模樣?陳昌茂處長談到:「先輕鬆聊聊彰化最為人知的印象吧,許多外地人提到彰化,就是控肉飯與肉圓,美食旅遊確實是大家的共同嗜好,但是否有其他的深度內容,能給大眾重新認識彰化的機會?『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就是一個好契機。

圓未來之行,與城市一起成長:你所知道的彰化,它是什麼?

300年來的發展,彰化的農業與工業在國內甚至國際都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半工又半農的發展成了城市獨有特色,在行政區劃及地方制度的調整下,縣市間的城鄉差距造成了資源上的落差,因此,政府近年於交通、城市規劃與建設上積極推動許多計畫,此次的展覽為的就是讓民眾看見設計中與蛻變進行中的彰化,包含:彰化交流道的農業區解編、國民運動中心興建、規劃與建設八大生活圈轉運站及全國首創的長照衛福大樓等等,從交通、建設面改善實質生活,正是此次展覽核心,透過時代回顧轉譯為當代及未來發展能量,讓彰化充滿地方鮮活的發展魅力。」

策展人何來香說起,『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以時間、轉譯、共創為展出主軸,將時間梳理成「過去─現在─未來」,包含:源(回顧記憶與成長記號)、緣(轉譯與生活)、圓(圓未來城市之貌)、合(共創未來),一如處長所說,將300年的背景梳理轉譯,在「交通、建設、生活」呈現,將其佈局為:三個室內展區X一個戶外展區,透過線上互動與實體呈現,讓彰化時代(過去─現在─未來)逐漸活起來,從低調走向鮮活光亮,「現在」,正是未來的縮影與定錨力量。

圖二.jpg
「圓未來之行」兩大重要推手:策展人何來香、彰化縣政府建設處陳昌茂處長。
圖/ 彰化縣政府

四大展區表述「三源一合」:未來可以被共創,一同設計理想的生活模樣

『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共有四大展區,規劃為:源(記憶之源)、緣(轉譯之間)、圓(未來城市)、合(共創未來),同時串接著「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脈絡線,一覽城市的成長姿態。走進展區,開始從「過去」中逐漸甦醒,壓艙石、鐵道枕木等建材文物彷若時光倒流,將觀展者帶回記憶之源,透過佈局中的架構語言,從最微觀的建築元素開始見證曾經,呈現彰化的移居風光;來到「現在」,城市逐漸有了治理與變化,交通疏通了生活與流動,當下的建設創造了更多的「宜居」,像是:「共生共享」,表述著近年的建設成果,如:交通樞紐轉運站、伸港青年住宅、鹿江綠建築,以及老屋改造返鄉青年創業案例等,透過不同形式的交通、城市建設的延伸,以延續更多的綠化、永續、教育與建築示範及全齡照顧與幸福範例城市、共融場域等,舒展著彰化的此刻宜居。
而「未來」正在萌發的可能性,則以情境式劇場呈現城市建設藍圖,置身體驗充滿希望的願景,陪伴居民一起邁向未來。

圖三.jpg
員林市衛生所暨長照社福大樓新建工程拿下第23屆公共工程建築工程類金質獎,建築採全齡化無障礙、節能減碳設計。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與策展人何來香提到,「未來城市」象徵著:綻放、圓滿、快捷與新鮮,展區整體風格呈現現代、乾淨、溫暖的未來感,此區域特別設計一個共創互動環節,以大尺度的城市規劃角度出發,邀請觀展者共同打造屬於彰化的未來城市,透過彰交特定區為城市共創背景,觀展者能透過平板互動,依需求、喜好選定主題類型與建築,如:該區域希望如何發展?公園綠地(共融公園、生態濕地)、產業經濟(百貨商場、研發大樓)、休閒育樂(美術館、圖書館等),民眾意見將由 AI 即時生成建築並影響城市發展指數,進而反思發展過程中經濟建設與生活環境的平衡取捨,最終會將互動成果整理成報告做為縣府施政參考,此區域的未來,將是共創而生的實驗計畫之一。而代表「合」的「戶外串聯區」,則是由在地師生以自然素材共創的「魚的肚子是我們的生活」,延伸探索永續、自然、未來想像及綠色療癒,令「圓未來之行」參與民眾跨域孩童到成人,擁抱接納多齡意見,讓想像活躍充滿新鮮生命力。

彰化的蛻變,是成長留下的獨特印記──未來,由我們共創

有趣的是,『台灣設計展:圓未來之行』本次展出地點為:彰化縣立鹿江國際中小學,它不僅是彰化首間公辦的雙語學校,也確定籌設高中部,以接軌國際的教育為目標。當展區中的時間(過去─現在─未來)與交通、建設、生活相互交融與牽連,讓每個時代的彰化,蛻變都因成長而留下獨特印記。從海洋(船運、通商)而生的彰化,在展覽中扣回海洋生態的共創溯源反思。

圖四.jpg
鹿江國際中小學新設高中部,預計117年學年度正式招生。
圖/ 彰化縣政府

陳昌茂處長認為,彰化的發展不必然要同於其他城市,當然也不會是其他城市的翻版,因為彰化有自己的專屬發展模式。期待透過此次展覽與共創,讓民眾與我們一起共同體驗最宜人與舒服的生活輪廓與幸福感受以及發掘彰化未來的無限發展可能;策展人何來香笑著分享,彰化是全球百大幸福城市的銀牌級城市,很期待各地民眾來參觀,重新感受彰化,並與群眾一同共創彰化。延續這樣的願景,彰化縣長王惠美也分享:「縣府其實一直在思考,如何擘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讓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好,外移的人口逐漸回流。這些交通、城市建設的規劃、執行與聆聽大眾意見,都是為了一同探索未來、共同創造大家真正嚮往的生活」。

圖五.jpg
彰化縣長王惠美與縣府團隊積極規劃下一個百年都市發展願景,打造最宜居 幸福的城市。
圖/ 彰化縣政府

採訪・撰文/楊喻婷

【彰化縣政府 廣告】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