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wth Hacking不可不知:成長駭客都在關注的7大熱門議題
Growth Hacking不可不知:成長駭客都在關注的7大熱門議題

如果你想要了解Growth Hacker的秘辛,有一個彙集眾多實戰經驗的社群──GrowthHackers,你一定得知道。三年前,這個社群開始營運,在矽谷非常知名,活躍度高,社群名人積極參與,因此《數位時代》把GrowthHackers社群中最新的、討論熱度高的、最有出版價值的、迴響度最高的議題整理出來,讓我們窺知矽谷最關切的流量成長議題。

團隊如何分析重定向廣告有沒有效?

源於|Alexis Safarikas & Jordan gutierrez
關鍵字|#analytics #retargeting

YouTube影片廣告是個有效的重定向工具

當我們在做重定向廣告時,常常對於VTC(View Through Conversions,瀏覽後轉換)評價過高,對於CTA(Call To Action,行為召喚,指透過設計讓用戶自己想到要做某種行為,而不是要求用戶去做)又評價過低。

我們使用大家喜歡的A/B Test工具在Wishpond(網路行銷軟體服務商)建立兩個測試點,一個有設定JavaScript函數和重定向目標,另一個沒有,進行測試後並且比較結果。我們發現比起沒有被重定向的人,被重定向的人的轉換率高出35%,同時我們也發現YouTube影片廣告是目前最有效的重定向工具。

不能完全依靠重定向軟體的報告

你不能完全依靠重定向軟體報告所展示的結果,它們是把所有可能轉換的情況都算進去了,但這些轉換不一定全部發生。即便重定向這個策略對你有效,你也要檢驗它的效果能有多好,這樣才能更好地管理重定向的成本。

CPA不能超過AOV的15%

針對重新定向廣告所帶來的直接轉化,方法是以CPA(Cost Per Acquisition,取得一筆訂單的成本)為導向。CPA不能超過AOV(Average Order Value,平均訂單價值)的15%,如此就可以將預算最大化。

舉例來說,針對訪問者,根據他們訪問的網站追蹤他們的興趣所在,提出產品建議,並追加銷售。針對客戶,根據他們所購買的產品追蹤他們的興趣,將所購買的產品的標籤連結到新的產品頁面,然後做交叉銷售。

註:Retargeting Ads(重定向廣告),指展示廣告給曾到訪過網站,但沒有下單的人看。Retargeting技術捕捉曾經到訪訪客身分數據,特別針對此訪客投放廣告,試圖讓他回到網頁,最後下單。

成長駭客Josh Elman:「一旦成功地將產品植入(Inception)使用者的意識中,你的產品就有機會了。」

內容轉換最佳駭客技巧是什麼?

源於|Everette Taylor
關鍵字|#contentmarketing

透過社交媒體和顧客建立關係

舉例來說,當有人在推特上分享你所創作的內容時,你要主動點個讚並轉發出去,最重要的是要感謝對方,感謝的內容也要具有巧思,不要太制式化。同時,不要害怕去關注他們,如果他們分享了你的內容,就很有可能是你的目標人群。

利用一些知名的部落格,蒐集潛在用戶的Email像Qualaroo這類的工具在這方面是很好用的。建一個Email清單是個很好的辦法,將人們轉化成你發布內容的瀏覽用戶或是產品的潛在客戶。藉由問卷調查可以讓更多潛在用戶發現你所提供的有用內容或產品。

優質的圖片與極具殺傷力的標題

人們每天都會瀏覽大量的內容,想要引人注目?那就要夠獨特,還得是原創內容。

搞懂你的讀者到底是誰?

找到最適合的時間點、目標客群和內容,想想你的讀者到底是誰?他們閱讀這些內容的動機為何?

個人式CTA內容

根據網站訪問者的資訊與流露出的行為,設計個人式的CTA。舉例來說,如果訪問者在一個流量成長駭客論壇報名頁面中填寫了表格,很有可能這個人從事SaaS服務,如此,他們下一次拜訪網站時,就很有可能會接收SaaS相關流量成長訊息。

設計標語引起訪問者注意

在下載頁面,加入相關的、積極的、聊天式的標語。舉例來說,如果使用者正使用關鍵廣告,找尋Lead Generation(客戶開發,引導銷售的意思)工具。那這個標語內容可能是「請問我們可以展示Bizible追蹤產品,幫助你開發客戶嗎?」

釐清平台為Demand Harvesting?還是Demand Creation?

要先知道以下兩大差異。產品是訪問者可以馬上購買的,還是需要複雜且冗長的時間,如企業軟體?所在的平台是Demand Harvest(收割需求,如Google平台,使用者有較強的,明顯的購買意圖)還是Demand Creation(創造需求,如Facebook社群中使用者購買意圖較弱,廠商需要提供更多購買情境與誘因)?若是需要較長的購買流程,並且以創造需求為主,那內容產製就更要聚焦在使用者教育上。

在成長駭客實務操作上,B2B與B2C的做法有何不同?

源於|Rob Sobers
關鍵字|#b2b #customergrowth

數據分析較為困難

B2B公司的分析數據比較困難。B2C公司得到的數據,通常都是同一個使用者,但B2B公司會有很多人(有時多達15人)點擊你公司的網站或參與線下活動,因此B2B公司從最初接洽到最後成交,得到的數據非常複雜,整體而言,數據並不精確。

需要考慮地理因素

B2C或是低接觸的B2B(SaaS)企業中,容易從線上推廣、找到高品質的銷售線索,開發潛在顧客,但是B2B企業中,必須認真考量實際的地理因素。因為這類企業非常仰賴業務員,每天進行面對面的、實體的線下推廣。業務員通常只熟悉自己手上的客戶。

口碑行銷較為困難

相較於B2C公司,B2B公司的產品比較艱深生硬,沒有那麼吸引人,沒有那麼酷炫,因此B2C公司愛用的口碑或病毒式行銷手法,在實務操作也比較困難,就算你的產品效果真的很好。

和市調機構建立關係

利用重要市調分析機構如Gartner或Forrester等資源,利用這些機構的報告正向曝光,這麼做可以增加產品信度(Credibility)。如果你被這種機構評選為市場領導者,將是一個很好、很棒的曝光機會。企業常依據此類機構的推薦報告下購買決策。付費贊助一些較具權威性的、白皮書(Whitepaper)等級的報告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透過經銷商銷售

相比直接銷售,B2B企業透過經銷商銷售(Channel Sales)也是一個不錯的做法,你可以把這些通路視為公司業務團隊的延伸。不過,在之前,你必須投入不少時間與資源,招聘經銷夥伴、教育他們與設計獎勵機制,讓他們奮力銷售你的產品。

懂得寫程式有多重要?

源於|Sean Ellis
關鍵字|#Code

會寫程式不是「非有不可的」技能

比起那些需要軟體工程師幫助的人,會寫程式的人自己進行產品測試的速度更快,尤其一個產品通常需要多次測試才能達到最好,很少一次測試就有效果,需要快速測試與調整。這樣的情況下,雖然說寫程式不是必要的,但會寫確實有幫助。

高效的成長駭客的必備技能排名

  1. 有創造力的/機智的問題解決能手
  2. 純粹的野心和動力
  3. 善解人意,理解人類的需求和心理
  4. 自覺遵循流程
  5. 善於分析(合適的工具可以填補這裡的空缺)
  6. 自主快速實踐自己想法的編碼能力
  7. 承擔風險以及請求原諒的勇氣

高成長的新創公司最好養成哪些流量成長習慣?

源於|Babak Niroumand, Abhishek.S & Anuj Adhiya
關鍵字|#growthteam

自主權相當重要

我前公司的最大問題就是,員工們沒有自主權,團隊只能聽令上級做事,久而久之就缺乏自我判斷與創新能力。

顧客參與是高成長新創公司的關鍵部分

新創公司不僅要關注自己的產品,也要時時刻刻與顧客進行互動,深度理解顧客需求,讓顧客有機會參與,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並且能虛心傾聽顧客提供的反饋。

持續關注結果

從每一次的試驗結果得到反饋。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中,懂得縮小關注範圍,把時間與心力放在最重要的地方;同時間也對大的宏觀情境嫻熟於心,就像相機的伸縮鏡頭。

在公司達到Product/Market Fit前能否開始收費?

源於|Andy Newbom
關鍵字|#earlytraction

顧客有很多回饋不代表產品已是最好

不同的產品與服務、不同的客群,就有不同的定價與收費策略,在選擇收費時機的議題上,這個問題很難做決定,沒有什麼一致性的做法。不過若能蒐集密集與詳細的顧客反饋,針對最早的第一批用戶做案例研究後,再訂定收費策略比較好。

要注意,就算你發現有些使用者對你的產品反應很熱烈、有很多回饋,不表示你的產品已經發展到最好,這只能說明你把顧客需求與解決方案兩者對應起來了。

顧客是否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配合你的產品?

在我看來,真正到達Product/Market Fit是顧客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去配合你的產品與服務,或是顧客對於你的產品有更多的期待,因此變得更挑剔了。

如何有效地進行使用者訪談?

源於|Jim Gray&Nate Allen
關鍵字|#customerdevelopment #earlytraction #userexperience

面對面訪談

直接碰面會是一個很棒的方式,雖然在執行上很耗費時間與心力,但是卻可以問到最細節的內容,找到最有可能成為你的客戶的那一群人。此外Google Hangout也是一個好的選擇,Slack也不錯。為了擁有不錯的對話品質,不要在問問題時還推銷你的產品,仔細傾聽對方的言語,從中可以學到非常多的東西。

先設立一些假說

在進行訪談前先設立一些假說,而假說必須源自於你的核心用戶,舉例來說,X對於Y的設計有問題,假說要設計得精確一些。有了假說你的解答將會更容易執行。在進行訪談之前就寫下你的答案,依此比對你的假說是否成立。

延伸閱讀:「流量小一樣可以做A/B測試」──Growth Hacker實戰秘辛

《數位時代》新嘗試!「白話新商業」數位專刊,一本49元,全新試賣!

關鍵字: #B2B #流量變現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打造AI無法取代的人才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培育跨域人才成果豐碩
打造AI無法取代的人才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培育跨域人才成果豐碩

在AI新世代浪潮下,兼具軟實力與硬實力的「T型人才」已躍升為企業人才培訓的新焦點。以聯發科技攜手 Hahow for Business 推出的「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為例,正是企業積極布局未來、培育全方位新世代人才的具體行動。

人工智慧的快速演進,正全面重塑我們對「學習」與「人才」的想像。隨著知識獲取門檻變低、學習方式持續翻轉,企業人才培育模式也迎來嶄新變革。在這波轉型浪潮中,擅長單一領域的「I型專才」往往難以應對多元挑戰,相反的,具備專業深度與跨域協作能力的「T型人才」成為企業招募與培育的核心焦點。

以理工科學生為例,雖然在校期間累積了紮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術基礎,但往往在進入職場後,因為溝通表達、協同合作與專案管理等軟實力相對薄弱,面臨諸多挑戰、無法發揮潛力。為縮短「學用落差」與提升新鮮人的職場適應力,聯發科技攜手Hahow for Business在2025年共同推出「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將工程師的個人效能訓練藍圖,提前至實習階段。計畫透過Learn-Apply-Reflect與10%-20%-70%學習策略,打造出「自主學習→練習→實際應用」的學習循環,全面加速準聯發人的培養、為企業注入新世代的競爭力。

聯發科技與Hahow for Business以「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加速培育人才

聯發科技始終堅信,每一位年輕人都蘊含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只要能匯聚多元能力,即可激盪出創新火花、點燃成長的力量。這樣的理念也體現在「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logo設計:6道光芒象徵聯發科技永續經營的六大基石–全球觀、創新、人才、公司治理、綠色營運與在地實踐;而5道光芒則代表個人效能聚焦的5項關鍵能力:問題分析與解決、溝通簡報與影響力、專案管理、創意思維與成長心態。

SPARK計畫為實習生提供清晰的學習路徑,結合豐富的線上學習資源、個人練習與小組作業,同時搭配實體知識萃取工作坊,形成自主學習、同儕學習與應用及反思的學習循環。讓實習生不僅可以學習知識與實用技能,並真正將軟實力應用於工作場域。舉例來說,線上課程學習涵蓋「金字塔表達法」、「定錨點架構」、「ANSVA結構」與「SMART原則」等工具,並在為期兩個月的實習中,透過每週的應用練習、知識萃取工作坊與同儕小組報告,系統化強化關鍵軟實力,讓學習不僅止於「知識的獲取」更是「行為的展現」。

hahow
圖/ 數位時代

來自國立清華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的實習生彭同學深有感觸的說:「能進入同一間公司,代表大家的硬實力相差不大,真正決定我們能否做對事情、把事情做好,是有沒有足夠的軟實力協同合作與向上管理,建議從大學三年級開始培養,並且持續不斷精進。」

國立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的實習生鄭同學同樣肯定軟實力的重要性。她說:「在學校,教授指派任務通常有明確的評分指標,但在實習時,主管交付的任務往往保留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為確保彼此有共識,我的作法是主動思考任務的目的,以手寫筆記進行結構性思考與建立清晰的表達邏輯,在與主管進行口頭報告時,則是以『金字塔表達法–先結論、後細節』的方式進行溝通,持續修正與取得共識、精準展開下一步。」

「理工科學生很容易陷入技術細節、分享時不自覺就是滿滿的專業術語,但這樣的溝通模式未必有助於專案進展。」來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網路工程學系的實習生洪同學表示,有效的溝通應該要跳脫技術本位,站在對方角度,說出讓目標聽眾共鳴的話,才能推進合作。「透過這次實習,我學會以『定錨點架構』讓溝通內容更有邏輯與說服力,以及透過『ANSVA–Attention /Need /Solution /Visualization /Action–架構』強化提案表達,就算面對全新的領域,也能快速盤點重點,並與團隊展開更有效的協作。」

「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創造的成效十分亮眼。活動期間在校園舉辦的多元跨域校園講座滿意度高達 94.6%;而在實習階段,儘管實習生同時承擔主管指派的專案任務,平均完課率仍高達 87%,並獲得大量正面回饋。許多實習生分享:「無論未來職涯選擇何種方向,這段期間累積的軟實力,都將成為持續突破與創新的關鍵資產。」

三大學習目標,支持年輕人才快速適應跨部門協作及全球化職場環境

聯發科技長期深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育,積極推動學生硬實力與軟實力的緊密整合,以加速新世代人才的成長與轉型。此次首度與Hahow for Business合作「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實踐三大學習目標:首先建立創新與成長心態;其次強化簡報與溝通影響力及團隊合作;最後,培養問題解決、專案管理與行動決策能力。

Hahow
圖/ 數位時代

同時參加「SPARK 實習生跨域軟實力學習計畫」與3個不同專案計畫的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實習生李同學表示:「實習期間,我必須同時處理三個專案,時間被各種會議切割得十分零碎,參加每場會議前,我至少得花費10分鐘翻閱紀錄或回想進度,改用實習期間學會的心智地圖追蹤專案進度後,只要 1 分鐘就能快速掌握最新狀況,執行效率大幅提升。」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的實習生董同學則認為:「軟實力之所以重要,不僅因為它能幫助我們在事前做好規劃、提升溝通的精準度,更關鍵的是,隨著這些能力不斷累積,將更有勇氣面對挫折與挑戰,不會輕易喪失對科技或對人的熱情。」

整體而言,聯發科技攜手 Hahow 好學校的合作,不僅著眼於短期彌補能力缺口,更展現企業對未來人才的前膽佈局與長期投資。當理工學生兼具專業深度與跨域軟實力,學用落差得以有效縮減,人才成長曲線隨之加速,產業也能在新世代人才的驅動下持續創新,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鞏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