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腕程天縱:台灣不需要工業4.0,巨型工廠將逐步消失
科技大腕程天縱:台灣不需要工業4.0,巨型工廠將逐步消失
2016.05.05 | 人物

如果當你走進一家咖啡店,剛好在門口遇到一位咖啡大師,告訴你這家咖啡不好喝,你可能就會轉身離去。不少國家在發展工業4.0的當下,曾任鴻海集團的富士康國際控股(FIH)行政總裁、兩岸科技圈大腕程天縱,他說:台灣不需要工業4.0。這是一句實話,還是另有解讀?而什麼又是適合台灣發展的路數?

程天縱,一個台灣人都熟悉的名字,自FIH退休後開啟他的第二人生,變身為替創業者解惑、找資源的當紅創業導師。中國政府喊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另一方面,在發表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往創新和智慧製造兩頭進攻。但程天縱直言:「創客是小批量生產,工業4.0是大量製造,這兩個口號其實是矛盾的!」同時「我也不認為工業4.0適合台灣。」

創業導師程天縱。(圖片來源:創業小聚)
圖說:兩岸當紅創業導師程天縱。(圖片來源:創業小聚)

先回到工業4.0這件事,在德國於2011年率先於漢諾威展(CeBIT)提出以虛實整合、將製造技術、IT技術結合網際網路為核心理念的工業進化論後,其他國一呼百應,不落人後推出類似的國家級政策,因此台灣有了生產力4.0,中國有了中國製造2025。

為什麼各經濟強權國家都在拚工業4.0,背後代表的其實是話語權的角力,一個領先者希望建立起他人只能追隨的策略。

有一個故事或許大家都聽過,蘋果iPhone率先採用金屬機殼,不僅讓消費者讚嘆工藝之美,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產業意義,就是蘋果改變了手機材料的生態圈,蘋果的金屬機殼是用大量的電腦數值控制工具機(CNC)銑出來的,當iPhone採用了金屬機殼後,也在網站上公布它的製程,但在蘋果公佈之前,他把全球CNC未來三年的產能全訂光,其他手機廠就算想跟進,短期也沒辦法有多餘產能可以供貨,另外,蘋果建立了金屬就是美的標準,塑膠機殼手機立刻顯得沒有質感,這就是產業的領導者希望追隨者都要遵守他的遊戲規格,「只要所有的條件一樣,第一永遠第一、第二永遠第二」程天縱說。

而工業4.0亦是如此。德國希望透過工業4.0,讓相關業者可以追隨,以持續維持其工業強國的優勢,但美國、中國怎可願意點頭。

先了解製造類型

生產方法依照數量、產品類型的差異大略可分為四種,第一種是工作坊生產(Job Shop),一個師傅從頭做到尾把產品生出來,現在的創客就是這種概念。當數量增加後,開始轉用批量生產(Batch Process),一個工作站做完後移到下一個工作站繼續加工。數量再增加,就進入第三種—裝配線(Assembly Line)。數量再大,就變成第四種—流水線(Continuous Flow)。每一種都有各自的自動化、連網的方法,不是一個工業4.0全部解決。

去年9月程天縱到奧地利薩爾斯堡參加物聯網論壇,同時參觀了一家生產大型起重機的百年公司,在做最後組裝時,白班只有19位員工執行工作,但這家公司向大家介紹了他們的工業4.0、無人搬運車的投資計畫,程天縱詢問:你們一天要上物料幾次?答案是兩天一次。「你花幾百萬歐元,只為了這些,那就是不實際」。另外,外界較不熟悉的飛機製造,「飛機從開始生產到完成就在原地就沒動過,這怎麼工業4.0?」

原來,滿天喧嘩背後值得深思的是:「不是所有產品、數量都用工業4.0生產,它並非萬能丹,應該要看產品性質及數量來決定」程天縱直言。

台灣為何不適合?

台灣過去以製造聞名,儘管工廠西移中國,但工廠管理、製程品質的know-how一直是台灣的強項,既然工業4.0是要讓生產智慧化,提升效率又能及時掌握品質及庫存,那不正是台灣需要的嗎?程天縱卻有不同觀點。

工業4.0代表什麼呢?,一是我們自己的製造是否要變成工業4.0?二是在工業4.0裡面,我們可以有多少商機? 「從這兩方面來看,都不是台灣的菜!」

他進一步解釋,工業4.0是從最終端的銷售通路、客戶訂單一路連線到工廠製造,但台灣製造現以代工為主,只做製造,互聯網很弱,而且沒有品牌就沒有掌握通路,那是在客戶手上,但在工業4.0的架構中,台灣缺了很多塊,所以不論是鴻海、和碩或廣達等代工廠,要升級到工業4.0沒什麼意義,因為你接觸不到前端的通路。

那生產設備業者至少可以分杯羹吧?「台灣CNC、機械加工確實很不錯,但我們不是工業4.0產業鏈的龍頭,只能依照人家的要求、定義做創新,能做的只是小創新,而非大突破」。

除了台灣,身為世界工廠的中國,更是積極推動工業4.0,但創客走的是小批量生產路線,工業4.0是大投資、適合大量製造,因此被程天縱視為是矛盾,不論是新創公司還是大中小企業,「最重要是產品,沒有產品談工業4.0都是假的。」

巨型工廠將消失?

先前台灣陷入紅色供應鏈的低潮,過去的競爭優勢點滴消逝,但他認為,這是擋不住的趨勢,未來可能還會變成「咖啡色供應鏈」,因為當中國人口紅利不再、低廉成本已逝,企業陸續開始轉到印度、印尼設廠,甚至再過20年,遷移到非洲,就換「黑色供應鏈」崛起。既然是不可擋的趨勢,重點就看台灣如何因應。

他大膽預言:「巨型工廠將慢慢瓦解」,「台灣適合的是小型產線」,因為「Everything becomes desktop」。回顧一下歷史,當電腦變成DT就走入了千家萬戶,現在不少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也變成desktop(指小型家用的機種),連機器手臂也開始有desktop版,美國Maker圈有人展示小型的CNC,這些發展出來,代表你的生產線可以微型化、模組化、連接化,小型生產線將蓬勃而生,就很適合創客使用,這也是台灣的機會。

其實,認為巨型工廠不再適合台灣的並非程天縱一人,數年前,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就曾表示,台灣不需要再多一家鴻海或和碩,應該多元化發展,台灣不必樣樣都朝超大規模(Mega-Scale)發展,也不是所有公司都要發展成「巨獸」,為什麼不把一個技術、產品做到精緻化,或是發展成具備利基的中小型公司。因此和碩內部多年前就啟動多角化經營,希望減少電子產品的比例。

台灣不能永遠依靠供應鏈優勢

近期IT圈大新聞,莫過於英特爾宣布全球裁撤10%人力,也就是說,1.2萬人將失業,一個個產業巨擘不敵來得又猛又快的新浪潮,儘管英特爾還未到諾基亞、摩托羅拉倒下的悲劇,但仍讓人震撼。

程天縱說得直白,台灣供應鏈不能永遠依靠供應鏈,未來產品跟高科技趨勢會改變供應鏈,能做的就是把握機會,首先,一定要思考下一個大產品(Next Big Product)是什麼,供應鏈要跟著佈局,台灣向來供應鏈有個陋習—只抓大放小,導致風險很高,大客戶一完蛋就死,心態必須改變,支持小創業,不能全押在服務最大客戶上。此外,供應鏈也要想辦法走向產品,比較可惜的是台灣缺少產品火車頭,如果有兩三個火車頭帶動,就不必只能跟著人家走。

儘管從產業大企業退下,程天縱不減其熱情,而是將時間和豐富的知識、經驗轉移到協助創業者跟創客身上,對台灣仍有期許,「工業4.0,我們不必盲目跟隨,台灣要走小型化、更有彈性的desktop生產,物聯網時代的產品有95%沒有被發明出來,應該由眾多的小型生產線加速它的發明。」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全球最佳!中國附醫積極打造安全智慧醫院,亮眼表現獲 HIMSS肯定

為提供以病患為核心的醫療照護服務,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國附醫)早在數年前就展開智慧醫院布局,並獲得國內外獎項肯定、創下許多台灣第一。舉例來說,中國附醫不僅連續完成美國醫療資訊與管理系統學會(HIMSS)的 INFRAM Stage7認證、EMRAM Stage7認證、AMAM Stage6認證並獲得亞洲首座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大獎,更進一步獲得HIMSS「數位健康指標(Digital Health Indication,DHI)」全球最高成績殊榮。

中國附醫是如何辦到的?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副院長陳俊良面帶微笑的說:「在蔡長海董事長以及周德陽院長高瞻遠矚領導下,我們早在2021年就擘劃清楚的智慧醫療藍圖,還有專職單位負責各項工作,此外,還可以彈性因應業務需求敏捷展開跨部門合作。」舉例來說,在數據管理與應用這個領域,資訊室負責臨床醫療數據資料的蒐集,大數據中心則肩負巨量數據挖掘與應用,至於人工智慧中心則是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智慧醫療各個領域的關鍵推手。「在實踐智慧醫院這個旅程中,資訊室肩負數據治理重責,必須從(醫護)需求面、(數據)來源面、(安全/隱私)技術面等構面進行規劃與啟動相關實務。」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從身分驗證管理到內部通訊,自由系統助中國附醫深化安全防護力

為發揮醫療數據的最大價值,中國附醫尤其重視資訊安全防禦,陳俊良表示:「第一前提是合規、因應資安法優化系統、數據、裝置設備與人員的安全性。」具體作法有二:首先是因應資安法以縱深防禦的方式持續強化對私有雲環境與設備的安全管理;其次是加強整體資安可視性與自由系統合作,由其協助導入微軟各項的解決方案,並提供資安監測與即時異常通報等服務,讓中國附醫可以更具效率與效能的方式過濾與發現異常事件。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資訊室系統維護組組長李祥民進一步解釋:「資安威脅無所不在,過去幾年,勒索軟體威脅更是防不勝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光是保護數據資料還不夠,必須從身份、裝置、帳戶等多元角度切入,因此,微軟在2021年開始提供資安解決方案時,我們就開始評估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廠商,決定合作廠商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原廠推薦,由原廠的角度評估廠商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是自由系統展現出的專業技術與符合客戶需求的服務;最後,同時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們可以提供即時監測並提供通報服務,極大程度緩解中國附醫在資安人力與能力的欠缺,讓我們可以更好的落實安全防護。」

因此,中國附醫順利在2022年導入微軟資安解決方案,而這,不僅提升了中國附醫的資安防護能力,例如分別在2022年跟2023年預先偵測異常事件並成功防堵來自外部的安全攻擊,也讓資訊同仁可以專注在核心業務上,極大化資訊與數據價值。良好的合作體驗也讓雙方合作關係進一步擴展到應用程式端的安全防護,例如,將地面郵件系統搬遷到微軟的雲端服務,藉此降低Email Server的維運成本與損壞風險,同時,優化帳戶登入管理等。

陳俊良表示:「過去幾年,資安威脅不減反增,但是,透過縱深防禦的強化並且經由合作廠商加強即時監控與協助行政通報等服務,我們可以逐步優化資訊安全防護能量,並成功讓異常事件的發生頻率下降,而這,也是中國附醫可以順利獲得HIMSS的INFRAM Stage7跟EMRAM Stage7等認證的關鍵原因之一,為此,後續將持續與合作夥伴共同努力、與時俱進的深化安全防護能力。」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透過雲端身分驗證落實Single Sign On以提升縱深防禦能力

除了導入資安與雲端郵件之外,李祥民表示,中國附醫更於日前將雲端身分驗證跟院內簽核系統的登入機制彙整在一起,以優化登入安全。「接下來,我們會與自由系統合作,重新盤點、評估有哪些院級服務適合以Microsoft Azure AD進行單一登入與多因素驗證,藉此提升安全防護機制。」

自由系統業務經理許廷輔表示,資訊安全不可能一步到位,相反的,需要長期、動態的進行調整與優化,因此,需要組織上下齊心、一同落實安全防禦。「從2021年至今,我們發現,中國附醫不僅重視資訊安全,更身體力行、彈性敏捷的因應潛在威脅做出調整、改變,這是很難能可貴的地方,為進一步擴大成效,自由系統將針對中國附醫在(數據)資料安全與雲端服務等策略提供更多適合中國附醫的產品及服務。」

「智慧醫療、智慧醫院涉及的面向既廣且深,不可能單憑己力完成,需要專業的外部夥伴提供最佳支援與服務,我們很開心可以有自由系統這樣的夥伴,期待未來有更多合作火花,讓中國附醫可以一步一腳印的建構與完善安全智慧醫院布局。」關於中國附醫與自由系統的未來合作,陳俊良如是總結。

自由系統
圖/ 自由系統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