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總裁羅睿蘭10月13日在清華演講時曾說過:「IBM歷經多次轉型,但這次難度更大。」
儘管公司堅定不移地將為未來寄託在「雲端服務」與「人工智慧」的身上,但從其剛剛發布的第三季財報來看,新技術板塊的崛起速度還是趕不上傳統業務的衰落速度。與此前若干個季度一樣,這家傳統科技巨頭面對的挑戰仍然是轉型問題——怎樣用更多訂閱型軟體與雲端服務來代替基礎設施?
財報關鍵點:
IBM第三季營業毛利率為48%(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比去年同期下降2.1%,這個數字低於分析師給出的預期值(50.1%),利潤又進一步削薄。
第三季營收(銷售額)為192.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3%,超過了分析師預計的19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截止目前,IBM營收已連續下跌了18個季度。
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IBM第三季持續運營業務的運營淨利潤達3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每股攤薄收益為3.29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1%,但仍超出分析師此前預期(3.23美元)。
第三季,IBM涵蓋了人工智慧、雲端運算、數據分析業務的「戰略要務」板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營收達到8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其中,雲端運算業務(公有、私有與混合)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增44%,在過去12個月中的總營收額達到127億美元。此外,數據分析與行動端業務分別成長15%和19%。
IBM第三季營運業務的總支出及其他收入為57.51億美元,低於去年同期的58.15億美元。其中,銷售、總務和行政支出為47.32億美元,略高於去年同期的47.31億美元;研發和工程支出為13.97億美元,高於去年同期的12.87億美元。
分類業績(所有板塊毛利率均低於去年同期)
IBM認知解決方案板塊(包括解決方案軟體和交易處理軟體業務)
該部門總營收為4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5%;毛利潤率為80.4%,低於去年同期的84.4%。其中,雲業務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74%;解決方案軟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8%。IBM全球商業服務板塊(包括諮詢、全球流程服務以及應用程度管理)
該部門第三季營收為41.9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0.4%;毛利潤率為28.8%,低於去年同期的29.7%。IBM科技服務和雲端平台板塊(包括基礎設施服務、技術支持服務和一體化軟體業務)
該部門營收為8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4%;毛利潤率為42%,低於去年同期的42.2%。系統業務(包括系統硬體和操作系統軟體業務)
該部門營收為15.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1.%;毛利潤率為51.1%,低於去年同期的55.9%。全球融資板塊(包括融資和二手設備出售業務)
該部門營收為4.1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9%;毛利率為37.8%,低於去年同期的48.4%。
財報公佈後,不出意料,IBM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3.5%至149.31美元,在略作調整後收於154.77美元。
轉型艱難:IBM的雲端運算與人工智慧革命
自CEO羅睿蘭2012年執掌帥印以來,投資者們一直在等待她將這家略顯笨重的電腦服務巨頭從陳舊的理念中解決出來,並找到一個新的業務成長點——譬如用雲端服務與人工智慧等新興服務來抵消傳統硬體與軟體銷量持續的跌幅。但改革花費的時間顯然比投資者預計的要長太多。
截止2016年9月30日,公司營業額連續下跌了18個季度。此外,IBM股價自從在2013年3月達到頂峰之後已下滑30%,甚至比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還落後62%。甚至有巴克萊銀行分析師悲觀預計:這樣的日子還將持續很長時間。
但是羅睿蘭仍然在堅定不移地宣傳自己的改革理念。一方面,IBM在雲市場與亞馬遜、微軟及Google展開爭奪。目前,雖然其在雲端服務市場的份額還不到10%,但公司這一板塊的市值達到108億美元,約占公司2015年營業總額的13%。其中,公司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了混合雲端服務中。由於該服務融合了個人服務器,因此IBM可以繼續為客戶提供「中介軟體」等支援。
另一方面,IBM的部分投資者也把希望寄託於IBM公司的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技術,譬如大名鼎鼎的華生(Watson)專案就是該技術在公眾眼中最為典型的代表。有分析師認為,IBM在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也是其能夠加入由Google、微軟、Facebook與亞馬遜等巨頭聯合建立的AI聯盟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都是AI第一梯隊成員)。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在這4年公司轉型期間,IBM不得不在雲端基礎設施及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這也是財務長Martin Schroeter對本季度公司盈利能力削弱原因作出的解釋:
「我們在雲端服務及認知解決方案上投入的資本相當龐大,而且我們還要繼續這樣做。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IBM超過3個季度的利潤率。」
本文授權轉載自:36 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