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新款MacBook Pro最近正要開始出貨。新筆電除了摒棄傳統USB、SD卡與電源插槽,全面改用Thunderbolt 3(USB-C)之外,鍵盤上還新增了OLED觸控條「Touch Bar」。
配備Touch Bar的MacBook Pro究竟如何,以下參考外國媒體《Wired》、《The Verge》搶先試機心得,整理大家關心的Touch Bar、USB-C,以及更輕薄的設計是否影響電池與硬體效能。
《Wired》、《The Verge》總評
《Wired》評分(13 吋 Touch Bar 進階款):8/10 分
- 優點:更優雅輕薄。觸控板不嫌大,大就是好用。Touch Bar使用俐落。可從任何插孔充電。
- 缺點:USB-C尚未普及,使用者可能還無法適應。Touch Bar需要更客製化。就筆電來說,價格過高。
《The Verge》評分
13 吋 Touch Bar 進階款:7.6 分
- 優點:可能是最優的筆電構造。螢幕生動鮮明。鍵盤超棒。
- 缺點:價格過高。效能不足。電池續航力不佳。轉接外接設備不方便。
15 吋:8.2 分
- 優點:體積減小相當多。超大觸控版。Touch ID安全方便。
- 缺點:Touch Bar需要一段時間進化。較長的4K影片處理起來仍很吃力。轉接外接設備不方便。
Touch Bar 評測整理
優點:常用功能方便、有潛力成為新的操作互動介面
Touch Bar取代了上排功能鍵,會隨應用程式顯示不同功能鍵。如使用Safari時提供搜尋、書籤、切換及開新標籤頁等功能。用Final Cut Pro剪輯影片時可滑動時間軸。傳送訊息時,會列出表情符號選單。也可用來快速翻閱照片,或封存郵件、刪垃圾信。另外,Touch Bar有四個固定按鈕可讓使用者自訂Spotlight或Siri等常用功能。
據《Wired》實測,Touch Bar反應靈敏,玻璃材質兼顧觸感與美觀。《Wired》形容Touch Bar並非一排數位按鍵,而像是把 iPad 切一小片下來,嫁接到MacBook Pro上,有著相同的潛能與複雜性。
缺點:功能繁雜、選單跑到鍵盤上不合使用習慣
Touch Bar有時會顯示不太常用的功能、常用的卻找不到;選單一直變換、難以捉摸,過於複雜反而失去方便性。例如,亮度或音樂控制有些收在右側小選單,要先打開才能控制。在Pages中,Touch Bar顯示至少五種按鍵選單,選單向不同方向開,搞得暈頭轉向,浪費不少時間在鍵盤操作。
選單跑到鍵盤上也不太符合使用邏輯與習慣。使用者通常已熟悉常用軟體的熱鍵位置,眼看螢幕、手打鍵盤;改用Touch Bar則必須在螢幕與觸控鍵之間來回查看,效率不佳。
《The Verge》評測中也提到,打字時跳出字詞建議是很詭異的功能。字打到一半把眼睛移開螢幕、手移開鍵盤到Touch Bar選字並不會比較快。
最後是硬體老化的隱憂。《The Verge》評測時曾有幾次當機失靈,擔心Touch Bar可能隨時間老化變不靈光,但目前無法測試,蘋果也拒絕對此回應。如果過兩三年就沒辦法把自動播放的廣告瞬間靜音,使用者大概會抓狂。
Touch Bar 未成熟,功能尚待開發
整體看來,Touch Bar雖有亮點,但還不成熟。蘋果與第三方開發人員大概還要一點時間找出Touch Bar與應用程式的最佳搭配使用方式,透過軟體更新來進化。
目前支援Touch Bar的只有蘋果自家軟體,不過 Photoshop、Office、Pixelmator、1Password、DaVinci Resolve已宣布將支援Touch Bar。
此外,目前Touch Bar生態系很侷限,即便蘋果自家桌機鍵盤也沒有Touch Bar,因此等於是開發人員必須專為一款設備開發整套新功能。
USB-C 是未來趨勢,不過MacBook Pro是現在的產品
蘋果新筆電全面改採Thunderbolt 3(USB-C)方向是對的,但作法並不適當。《The Verge》評論:
Pro級使用者常外接硬碟、螢幕、手機等設備,但現階段產品多半不是 USB-C,需要加購線和轉接頭,很不方便。除了外接設備的問題,沒有內建 SD 讀卡機也很惱人。但反過來,如果現在不跟進USB-C接孔的電腦,過兩年新產品可能大多採USB-C,變成到時會需要轉接頭才能接上舊電腦。
電池實測:不到蘋果宣稱的10小時
蘋果號稱電池續航可達10小時,但《Wired》使用13吋MacBook Pro實測大約是8到9小時,《The Verge》實測僅約5.5小時。蘋果後來提供《The Verge》第二台13吋再測試,結果仍是將近6小時。其他人評測結果也大約是7.5小時至8.5小時。
15吋電池續航較佳,不過13吋表現不太及格。新機型刻意減少電池大小(13吋減三分之一、15吋減四分之一),大概是主要原因。
其他硬體評價:Touch ID 安全方便、觸控板大、蝶式鍵盤好打、顯示器優、喇叭清晰
Touch ID指紋辨識及加大觸控板大受好評。另外,蘋果新的「蝶式結構」鍵盤,很多人擔心太淺很難打,其實適應後很順手,用過就回不去了。顯示器更明亮、解析度超高、色域超寬廣,《Wired》評測人員表示是目前所見筆電中最好的。新的喇叭也更大聲、更清晰。
很多人吐槽新款MacBook Pro沒有裝配最新處理器、圖形運算能力不足、RAM上限16G,效能實在稱不上「Pro」,不過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已經很夠用。當然,對於影音編輯、玩遊戲需要高規格硬體的使用者來說,也不是特別強大。
實測13吋一般使用非常順暢,不過如果用Adobe Premiere編輯4K高畫質影片會動彈不得。15吋硬體較強,能夠處理短的4K影片,但編輯較長4K影片仍有點卡卡。
總結
綜合評測結果,新的MacBook Pro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是相當輕薄、俐落的筆電。有些改變看來野心極大但操之過急:推出實驗性的Touch Bar 但功能與生態系尚未成熟,全面改用USB-C具前瞻性但稍嫌太早,機身輕薄但似乎在電池方面略有犧牲,價格也偏高。
《Wired》建議,若不急著更新筆電,可再撐個半年一年。到時USB-C規格配件會更普遍,開發人員找出Touch Bar有什麼好花招可變,同時MacBook Pro的硬體規格也可能會再提升,那時再買也不遲。或者,Dell XPS 13、HP Spectre 13、Microsoft Surface Book也是大約同級又相對便宜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