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人工智慧加劇社會不平等,白宮報告提3點建議
擔心人工智慧加劇社會不平等,白宮報告提3點建議

人工智慧(AI)毫無疑問將是促進經濟成長的關鍵角色,不過另一方面,同樣可能取代人類工作、加劇財富不均。白宮AI研究報告指出,美國將有上百萬份工作會被自動化取代,建議政府應有積極的策略因應,並提出三點建議以減少AI可能造成的衝擊。

美國將有47%的工作被AI、機器取代

為了解AI如何影響未來社會,白宮自10月起陸續發布研究報告,最新一份報告著重在AI對經濟的影響。該報告指出,隨著AI的崛起,未來10到20年,美國將有47%的工作將被AI、機器和自動化取代,特別是那些低薪、低技術門檻、教育程度的工作者。

以美國駕駛產業為例,估計該產業將有219萬到309萬份工作由機器取代;以2015年5月來說,美國駕駛產業共計有372萬份工作,換句話說,超過8成的司機都將被機器取代。

白宮人工智慧研究報告
在資訊科技市場中的「贏家拿多數」定律,意味著只有少數人有能力主導市場。如果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並未轉換成薪資增加,那麼AI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只能被少數人擁有。

不過,人工智慧一方面雖然可取代人力,另一方面也會增加新型態的工作機會,並促進生產效率。報告舉例,過去業務人員需要親自開車到客戶家,但有了自動駕駛技術後,可以利用通勤時間準備工作。

最終,人工智慧將帶動平均薪資成長和減少工作時數,讓我們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而政府應積極制定政策,讓AI替社會帶來好的影響。

白宮人工智慧研究報告
科技不是命運注定,科技變遷的方向以及將造成何種影響,在這之中,經濟刺激和公共政策的制定扮演重要角色。

針對投資、教育、社會福利的三點建議

對此,白宮提出三點建議,希望減少AI可能帶來的衝擊。

首先,增加對機器人和AI的投資,讓美國在全球科技產業保持領先,且政府應著重在促進AI工作的多樣性及消弭AI演算法的偏見。

其次,由於AI將影響未來工作需要的技能,報告建議,除了對學生加強科技理工領域的STEM教育,針對未來所需的職業技能訓練經費,也應較目前增加6倍。

更重要的是,為確保AI帶來的利益能被合理分配,政府應提高國家社會福利保障,包含失業和醫療保險,以及提高基本薪資和修改合理稅制等。

資料來源:White HouseWashinton PostZDNET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看更多獨享內容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一次搞懂Vibe Coding
© 2025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