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新創公司3DSignals,以深度學習訓練AI辨識聲學訊號,研發機器專用的「聽診器」,號稱可降低故障率,甚至事前預防。
專聽機器噪音的AI
近年基於人工神經網路框架的深度學習,開始大量應用於各種模式識別技術(pattern recognition),例如現在相當熱門的圖形、物體與人臉辨識。聲學方面,最常見的大概就是語音及對話辨識。不過,3DSignals這家公司訓練AI聽辨的訊號並不是語音,而是由機器所發出的各種「噪音」。
聽音診斷,防患未然
如影片中展示,3DSignals利用超音波感應器蒐集訊號,偵測範圍可達十萬赫茲(人耳聽力範圍為二十至兩萬赫茲),接著以AI分辨機具切割鐵管時的聲響是否正常,並透過雲端傳送至電腦或手機。一旦發現異常的噪音訊號,就會自動發送警報,事先進行保養、更換刀刃,預防嚴重的故障事故。
3DSignals的技術,據稱可減少四成故障停工時間及八成人為操作錯誤,使切割鋸的壽命延長50%並降低40%斷刃意外,提高15%生產線平均速率。
3DSignals提供的技術服務分三級。最初階的技術並未用到深度學習,只透過一般物理模型偵測零件磨損。第二級運用收集的聲音訊號進行深度學習,可偵測出異常的噪音。第三級則能進一步辨別不同噪音類型,但客戶須先對特定問題產生的聲音進行人工標記,以訓練AI進行辨識;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AI就能「聽音診斷」,甚至提前預防,準確率據稱可達98%。
成立一年的3DSignals有15位員工,不過成長速度相當快,目前已募得330萬美元(約新台幣1.07億元)資金,並已看準幾個大的市場,包含汽車與能源產業,預期將「聽診」技術用於工廠、發電廠、汽車、甚至無人車,為機器提供「預測性保養」。
參考來源:IEEE Spectrum、3DSignals
